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稳 烟台报道
“大仓起了,我就哎呀嚎……”6月9日晚,在长岛渔号小镇渔号广场响起嘹亮的渔号声,在声光电的配合下,一队迈着坚毅的步伐,双目炯炯有神的渔民迎着太阳从迷雾中走出来。“长岛渔号”精彩展现出了一幅同舟共济、一往无前、风貌依然的闯海画面,吸引广大游客前来打卡观赏。
“长岛渔号”表演
“长岛渔号”是渔民长期从事海上劳动创造的歌,于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有抬船号、上网号、竖桅号、拾锚号、摇橹号等几十种。“长岛渔号”无任何乐器伴奏,其号词简单,语调粗犷,豪放、坚定、有力,是团结一心的劳动之歌,是向困难和灾难发出的宣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生产工具落后、生产力低下的年代,关键时刻渔号叫起,能冲破种种困难。
“现场气氛时而庄重肃穆时而轻盈明快,不断升温的气氛,让我全身心沉浸在这场演出中,仿佛自己就是他们其中一员,正和他们一起在海上劳作,战胜风暴,感受鱼满仓把家还的喜悦。”来自北京的游客于先生告诉记者,拥有着300多年历史的“长岛渔号”声一出,内心不由地涌动出无尽的力量。
“长岛渔号”表演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长岛渔号”源于砣矶岛,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早在清末和民国时期,砣矶岛上的大风船达300多只,系风帆时代的一支海上劲旅。这种以风为动力的大型木船,一般为18人左右操作,在风帆时代“长岛渔号”作为海上生产的一种“渔令”,鼎盛是在民国期间。渔号从渤海叫到黄海,直至朝鲜半岛,经过几代人的传承、保护、创新与发展,2008年6月,“长岛渔号”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