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换一个标准是不是就可以超越王羲之

谢谢您的邀请和提问。“当今条件比古人好得多,为什么书法水平就超越不了王羲之呢?”你的这个问题提的真好,这个问题很多人也都提出过,为什么我们就超越不了王羲之呢?对此,从唐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乃至于我们今天的很多人都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尤其是我们今天当代的人提出了很多的理由,认为我们今天无法超越王羲之,例如,说时代背景不一样,文化背景不一样,思想境界不一样,等等。例如说,王羲之时代是一个政治黑暗,但是是思想自由的时代,所以才能成就王羲之,等等,这些理由是理由吗?我认为是理由,也不是理由。

因为它经不起理论的推敲,书法艺术跟时代的任何条件没有特别直接的关系,不是说一定要具备那个时代的特点,就一定会产生那样的艺术家,这是没有那个可能性的。只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只因为产生了这样的书法家或者艺术家,我们才发现:原来他是那个时代的人。比如说,为什么王羲之时代就产生了一个王羲之,而没有产生三个五个王羲之?

如果换一个标准是不是就可以超越王羲之
  • 王羲之《初月帖》

例如,为什么在唐玄宗时代产生了李白和杜甫这么伟大的诗人,而其他的时代没有产生像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呢?

我们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

1.世界历史上从来不会产生重复的艺术

我们想超越王羲之,我们拿什么超越?我们用风格超越,技法超越思想超越,还是用什么超越?我们要有一个标准。但是这个标准,被我们自己所限定了,总是认为王羲之本身就是个标准,既然王羲之是标准,我们怎么能够超越?

为什么我们的书法标准不用颜真卿来做标准,如果用颜真卿来标准,那王羲之也远远落后于颜真卿了,为什么不用米芾来做标准?如果用米芾来做标准,那王羲之也远远不如王米芾呀,为什么不用苏轼来做标准,如果用苏轼来做标准,那王羲之不是也不如苏苏轼吗?

何况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就是一个大书法家,在王羲之时代他也不愿意重复王羲之,为什么要历史上的人都要去重复王羲之呢?这是完全不可能的。因此历史上就不会出现跟王羲之一模一样的书法家,他们选择了以王羲之不同角度的美学来超越王羲之,因此才有了丰富多彩的一个以王羲之书法体系为“帖学”的书法传统。所以,这是一个我们对于美学标准的认定问题。

假如,我们认定的标准是钟繇或者是张芝,那么王羲之在历史上的地位又会变得不一样了,因此,这是一个美学标准问题。

如果换一个标准是不是就可以超越王羲之

那么,到底王羲之作为一个书法的美学标准合适不合适?有没有历史的价值?有没有历史的必然性?有没有它的正当性?我们认为当然是有的。

书法发展到了王羲之时代,在王羲之这个时代,它是悄悄的把楷书、行书和草书这样一个体系,全面的继承和发展的最好的时代。同时,它也是一个完整的初创的时代,所以说在初创的时代,尽管他们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他毕竟是一个时代的高峰。

既然他是一个高峰那么我们仰望这个高峰当然是应该的,同时我们沿着这样一个基本的框架往下面再走,再继续的发展就会有了一个本,这个“本”这个“源”就是产生千千万万个不同的王羲之书法体系的一个根和源。

2.中国文化是一种尊重前贤的文化,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文化的绝对性

然后我们看到,我们古代的人是比较尊前贤的,以前贤为尊,而不是以后贤为尊,这是我们中国古代对知识对人才一种朴素的尊重。

王羲之的书法尽管开创了楷书、行书和草书三大新的书法体系的历史高峰,但是在这个高峰上,我们仍然看到了新的高峰,例如唐代的书法有了很长足的发展。但是,就是唐代也好,或者唐代以后的人,书法家也好,都是把王羲之作为一个前贤来尊重的,因此,他们始终认为王羲之创造了一个标准之美,既不是很狂也不是很弱,而是有一种中和之美,正是这种中和的标准之美,才能够让我们向左向右都可以去自由的发展而不迷失方向。

如果换一个标准是不是就可以超越王羲之
  • 王羲之《远宦帖》

所以我们看,在历史上书法总是不断的会朝着各种各样的方向去发展的,但是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的时候就会把路走偏了,走错了,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再次的回到往昔之时代,重新来思考未来的书法发展之路。

比如说,元代的书法家赵孟頫就提出了要复古,复什么古呢?就是恢复到钟繇王羲之这样一个魏晋时代。那么,为什么要恢复到魏晋时代,没有恢复到汉代没有恢复到周代更古的时代呢?因为历史上已经把汉字的体制被固定下来了,这就是从唐代开始的楷书、行书、草书这样一个体系,而这个体系的完善者,开创者就是王羲之,而王羲之这个体系是我们永远要仰望和继承的基础,因此上说,我们要想超过他或者是越过他,这是不可能的。

赵孟頫之所以复古,是因为南宋时代的书法已经由于个性发挥的太多,把书法的方向给走迷失了。所以需要回归古典重新思考。

无独有偶,在清代又兴起了一个碑学的书法新潮流 这个潮流是以纠正王羲之过于纤弱的弊端而兴起的,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也产生了一些或左或右的不正之路。于是,我们今天又回到了以王羲之书法为中心的这样一个系统当中去了。

如果换一个标准是不是就可以超越王羲之
  • 王羲之《初月帖》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今天的书法主流是楷书、行书、草书,这个体制仍然没有改变,碑学和帖学的结合,这是有可能的,但是过于的强调碑学或者要偏离帖学这样一个传统,书法也会走偏的,因为我们汉字的主流体制已经被规定下来了,这个主流的书法体系仍然属于王羲之创立的书法体系。这就是王羲之书法体系的不可超越性。

3.王羲之的书法是新的汉字规范,但不是书法发展的终结,也不是艺术的终结

那么是不是我们中国的书法从王羲之之后就再也没有发展了呢?当然不是。书法是在不断的发展的,古人有一个说法叫做: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这是清代杰出的书法理论家梁巘提出的。虽然这个说法不是非常的准确,但是他也概括出了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书法特点,每一个时代都具有着新的不同的创新的特点。

事实上是每一个时代的书法家,在他们的作品中都在不同的程度上有韵、有法、有意。如果书法不具备它的韵味,不具备它的法度,不具备它的意趣,那么它也就没有任何书法的价值了。

千里马在分析中国书法的时候,常常讲到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欣赏书法一定要看到书法的“法、意、势”这些东西。我们学习书法,一定要学到书法当中的法、意、势。而书法里边的法、意、势这些东西,它代表着书法的三个倾向性。

如果换一个标准是不是就可以超越王羲之
  • 王羲之《兰亭序》严密的法度在笔法的起笔、行笔、收笔之间体现的淋漓尽致。

法就是法度问题,意就是它的意趣,势就是它的气势和安排问题。如果我们在这三个指标里边任意倾向于一边,那么这个书法的法度就会发生变化的,所以,书法总是会有进步的,因为每一个书法家在选择书法的美学价值的时候,他会从“法、意、势”这些基本要素当中选择自己喜欢或者需要的一面而张扬之,这样,就会产生书法的新意和创新,而这些创新有可能就是王羲之所没有的。

既然书法是可以创新的,那么我们当然就会有超过王羲之的可能性,而且从历史上来讲,不同的书法家在不同的程度上是超过了王羲之的,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有清楚的理解和看法,不能认为王羲之就是绝对的至高无上的一个书法家。

但是我们一定要清楚的认识,王羲之所创立的这个书法的框架是我们永远不会突破的。

在中国历史上,中国的书法汉字的发展经过了多次的演变,演变到了王羲之这个时代,乃至于到了唐代就把王羲之这一套书法的演变完整完全的继承下来,从此以后到我今天为止,也没有过任何根本的变化,因此我们到今天为止,我们的书法体系仍然是王羲之书法体系。

如果换一个标准是不是就可以超越王羲之

王羲之这个书法体系有什么特色呢?就是楷书、行书、草书这样一个体系的特色。而在王羲之之前是什么特色呢?有一些什么书法呢?那就是篆书、隶书、魏碑,包括还有一些章草草书等等。

但是王羲之之前其它的一些书法,在汉字历史演化的过程当中被逐步的淡化淘汰掉了,它逐渐不属于我们汉字书写的主流,也就没有继续成为汉字书法的主流,所以,我们到今天为止,王羲之这个书法主流仍然还在保持,我们说没有办法超越王羲之,就是说我们没有办法脱离王羲之所创立的这个书法框架,这就好比说你要写篆书,你是没有办法突破小篆这样一个体系的,虽然小篆和大篆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小篆和大篆仍然是一个体系,我们今天所写的汉字书法包括楷书行书草书都跟王羲之时代有一点不一样的地方,但是框架是一个体系的。

所以千里马在说汉字书法的时候,一直在强调一个问题,就是中国书法有两个传统,一个古老传统叫做“帖学”传统,一个新的传统叫做“碑学”传统,这两个传统全面的概括了汉字的发展历程。

为什么说“帖学”传统是一个古老的传统呢?因为“帖学”传统就是中国历史上从唐代以来固定下来的王羲之的楷书、行书、草书这样一个书法体系,而“碑学”传统是从唐代以后逐步被淘汰了的隶书、篆书这样的一些书法传统。

“帖学”和“碑学”都是中国书法的传统。但是唐代以后碑学成了一种“绝学”。

如果换一个标准是不是就可以超越王羲之
  • 魏碑与王羲之笔法的共同之处

因此上,我们从书法体系的主流性上来讲,王羲之的书法体系,我们到今天仍然没有突破,但是从书法的风格美学情趣上来讲,我们突破王羲之书法的例子那就太多了。

从唐代的颜真卿到原宋代的“宋四家”都是在一定的程度上突破了王羲之书法艺术范式的例证。至于碑帖结合的书法创新,那就突破了更多,步子迈得更大了。

4.书法创新必须尊重传统,修炼写字还要修炼做人

事实上,自古以来,书法创新一直是书法家共同的目标,我们从唐代起就是这样,从宋代起也是这样,这个传统一直没有丢弃。

我们大家完全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王羲之的书法认为是最高的典范,那么,你想想,大家都写像王羲之一模一样的书法,书法是不是就没有任何意义了?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艺术是不断需要创新和风格多样的的,但是在创新过程当中,我们前面讲过,就中国的书法,它有一个主流传统叫做帖学传统,也就是二王的书法传统,这个传统到今天为止仍然是一个主流,因此,我们的书法创新主要还是集中在对王羲之这样一个体系的新的创新上面。

如果换一个标准是不是就可以超越王羲之
  • 王羲之的《新月帖》

但是由于我们过于的恪守王羲之这样一个书法体系,明清之后,书法创新的步子不是很大,所以在晚清时代又兴起了一个新的书法传统叫做“碑学”传统。这个传统,对于提高和改造王羲之,给我们带来一股新的风气,到今天为止,我们仍然把王羲之的书法“帖学”与“碑学”结合起来的创作方法,叫做“碑帖融合”的新传统。那么这个传统本身就是对王羲之书法体系的突破,也是对王羲之书法的一种丰富和完善。

我觉得,尽管到目前为止,我们在书法创新领域做的还是不够充分,还是不够多样,但是我们应该相信书法的创新永远在路上,书法的创新也永远是以传统为基础的,这个传统,古代只有一个传统就是帖学传统,我们今天有了两个传统,就是在帖学的基础上,加上了碑学的传统,我们相信,书法的创新会不断的丰富,对王羲之书法的超越,也会不断的在发展。

如果换一个标准是不是就可以超越王羲之
  • 苏轼不同于王羲之的书法味道

例如我们所说的碑帖结合,毕竟主要是把楷书化的魏碑与王羲之书法行书体系的这样一种结合,而不是把篆书和王羲之的书法体系结合。

这个原因就是,我们所谓的魏碑这样一个书法体系或者一些书法的特点,跟王羲之时代所创立的楷书是同时代在发展的楷书的不同样式,只因为我们在唐代以后把魏碑这样的楷书样式全部给丢弃了而已。所以魏碑与行书的结合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也会结出一些书法的硕果的,这本身应该就是一种超越。

尽管王羲之书法是一个无法突破的框架,也就是说,他创造的楷书、行书、草书这样的体系,我们是不能够轻易突破的,但是书法的风格是可以演变的,书法的各种字体的变化是可以改造的,例如,我们在写字的时候起笔、行笔、收笔、接笔,以及“法、意、势”的变化是可以自由调制的,正因为存在这样一些创新的可能性,所以,我们只要把书法的基础,传统的基础打好,我们书法创新之梦是一定可以实现的,这在理论上是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的,但是在实践上,还需要许许多多的条件来保证。

如果换一个标准是不是就可以超越王羲之
  • 赵之谦融汇了帖学和碑学的书法

在这里我们就不多说了,因为书法之外的功夫是另一个层次,另一个方法。它不是直接的学书法,但是却能够滋养书法,提高书法,升华书法。我们希望书法家除了写字之外,在书法之外的功夫上再加一点功夫和力度。

我们想一想王羲之本人,他也是一个博学的学者,他除了字写得好,他的学识,他的思想境界也是很不一般的。也就是说,他除了书法,他的做人也是站在了历史的一个高点上的人,而我们要成为像王羲之那样的为人,对我们来说又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谁能够突破王羲之的做人,我想,他可能在书法创作上也就会有更大的突破。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5040 字。

转载请注明: 如果换一个标准是不是就可以超越王羲之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