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林荫翳,从停车场出来,沿北山街转向天目山路,再转向灵隐寺方向,就那样一直在浓荫匝地中行驶,阳光从高大树的缝隙间偶然的洒落,如一片片遗失的镜子,嘈杂与浮乱似乎也被这绿荫融了,不知道是因为这荫,还是因为游人真的是进了这样的地方大多变得不再好意思地大声喧哗,只觉这一路行来,游客也是不少,并没有一般热闹景点里热闹的昏乱。
灵隐飞来峰景区大门前,“咫尺西天”,一面黄墙照壁上的四个大字,是从“咫尺天涯”引申、后人附会来的吧,怎么觉得两个词的情感不同呢?
天涯,天涯,我在这里,只在你近畔,只在你指尖都可以触得到的阳光里,而此刻,你不见我,我亦不见你,不过是我们间那层似有若无的膜瓣,约略略的朦胧里,我们早已注定被它相隔,遥似天涯,我要走多远才能触到你的温暖?我还要祷多少遍,才能感得到你的心跳?咫尺天涯,咫尺天涯,不过一步脚的空间,却是无法迈越;不过方寸之间,竟似隔天涯般的无望!
距离再遥远,也有办法用时间用工具抵达,只要还在微笑;最遥远的莫过于这只是薄薄一层不够透明的膜,我与你,你与我,你见得到我,我亦见得到你,只是,心瓣一膜,注定永世难相遇,再也难相见,而这隔膜,自己造了出来,造了出来然后悬挂,然后,作了相互的屏障,然后,再也无勇气撩起,永远,就是这样儿的吗?
西天,西天,遥在云深不知处,为何会有这一墙之隔后便可以心归属之?是佛来救了我,还是我已然匍匐在了佛的脚下?咫尺西天,真的一脚跨了这道壁,我便可在你脚下倾诉?
遥遥不知去处,要进去的,真的是要去的那样寂静清邈的西天梵处?
天涯的无望与这西天的想望,哪一样,更真实?
买票,检票,穿过一道不太长的通道,随意跟着一个有举着小旗子导游的团,想听一听介绍。
飞来峰,路的左侧有一条石阶路,贴着峰的脚可以绕着它转上一圈,这座峰又名灵鹫峰,有许多奇幻多变的洞壑,龙泓洞、玉乳洞、射旭洞、呼猿洞等等,等等,据说这一座峰有72洞,只而今,多已在时间里湮没,只剩寥寥数洞,不过,仅有的这几洞,却如精华般,洞洞有来历,极富传奇色彩,加上厅岩怪石,如蛟龙,如奔象,如卧虎,如惊猿,仿佛是一座石质动物园,山上老树古藤,盘根错节;岩骨暴露,峰棱如削,这座峰,简直处处精致,处处皆有出处。
皆有出处概是因为自古以来,历历代代人都是喜爱极了这里,因为这里的自然美景,因为这里的宗教文化氛围,因为这里的山隐水隐人隐,“灵隐之灵灵在隐” 。
我在来这里之前并不曾具体了解这里的资料,灵隐寺的资料倒是搜了不少,未承想,这寺前的飞来峰上的造像给了我如此的惊奇和如此多的想不到,之所以想不到,还是功课做得少了,或者说自己的知识储备太少了,置身此境时,才懊悔自己知识的欠缺。
先是青林洞,因其洞口如虎嘴,旧称老虎洞,入口靠右的岩石上的弥陀、观音、大势至三尊佛像,为公元951年所造,年代最早,是五代吴越国造像,历经千年,至今仍历历清晰,虽然清晰的残缺亦晰,那也是一种真实,一种时间与空间的真实。济公床,紧贴着石壁的一块长长光滑的岩石,据说为济公所卧,真的如此?特别里面有一尊佛像,盘腿,脸却非常不屑的微昻的别过去了,那神态,动态感极强,似乎刚刚批了跟他说话的或者在他跟前啰嗦半天终于不耐地将脸别了过去,这样的造像还真是很少见到,不知道当初的工匠或者当初的设计者是如何样的考虑。
玉乳洞,又名蝙蝠洞、罗汉洞,因其洞顶滴落而下的乳白色石灰岩液,故名。洞虽不是非常宏阔,里面的曲折幽致与精致,非常的难得。
龙泓洞,洞中端坐一尊观世音造像。洞的左面是射旭洞,透过岩顶的石缝能看到一线天光,这就是著名的一线天。在藏六洞可闻淙淙不绝的水声。西侧山上还有呼猿洞,相传是僧人慧理呼唤黑白二猿处。冷泉猿啸曾是钱塘十景之一。洞口有理公塔,一名灵鹫塔,是杭州现存唯一的明塔,用石块砌成,六面六层,殊为罕见。全塔由下至上逐级收分,结构朴实无华,别具一格。
飞来峰上,遍布五代以来佛教石窟造像,多达三百四十余尊,为我国江南少见的古代石窟艺术瑰宝,堪与重庆大足石刻媲美。苏东坡曾有“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的诗句。石刻中有西方三圣像(五代)、卢舍那佛会浮雕(北宋)、布袋和尚(南宋)、金刚手菩萨、多闻天王、男相观音(均为元代),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尤其引人注目的,要数那喜笑颜开、袒胸露腹的弥勒佛,这是飞来峰石窟中最大的造像,为宋代造像艺术的代表作,塑造了笑口常开、“容天下一切难容之事;笑天下一切可笑之人”的形象。飞来峰中,现存元代汉、藏式造像约100多尊,雕刻精细,容相清秀,体态窈窕,且保存较为完整。飞来峰的元代造像尤其珍贵,弥补了我国五代至元代的石窟艺术的空缺。
随意选了一条到峰上的路,峰并不是很高,路也有不少条,任一条路边几乎都有造像,行在其间,走几步,停下来,看造像,看介绍,然后,静静的立上几秒;再行上几级,重复着同样的节奏,这些造像,哪一尊都是大有来历,每一尊的背后都有一段或为人知或至今也不清楚的故事,每一尊像从诞生起,面前留连过多少颗虔诚的心与多少双犹豫不定的脚步,还记得清吗?我走过的,又是怎么样心情曾经走过的?
每每这样的时候,都会觉得很神秘,如同这些造像千年以来的守候,穿越了这样多的岁月,穿越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你在守候哪一颗承诺过的心灵?你脚下走过的,你每天见着,如果可以开口,你会有什么样的感慨?都说铁石心肠,你们一个姿势至而今,纷纷芸芸在你眼里,还会有什么不同吗?
来了的,去了的,还在苦行着的,在你面前,还会有不同吗?
从飞来峰下来,一路往前走,有路标,可以去北高峰,可以去古村落,也可以去永福寺,三叉路口,最终还是想去永福寺。
整座寺,从山脚一直绵绵延延到半峰之上,一路拾阶而上,三重山门后方始进入永福禅寺正大门,净院,讲院,禅院,大雄宝殿等建筑群落,每一座都是独立的,一座比一座高,直至这座大雄宝殿,俯视而下,满山翠绿里,红墙黄瓦或隐或现,或者一个飞檐,或者一个翘角,或者一座古亭,或者几个石凳,清幽至极,忽然深深地喜欢了这里,连那几步距离就会在路边竖起的小牌牌,上面一两两句的佛家警语,或者深邃,或者温馨,或者平易,不一而足,简单,却是如在邻家一般,没有生硬,没有刻板,亲切的很。
在讲院里,有几间屋子,里面挂了许多片子,细细地将三间屋子的满满的一张一张,从画面到内容到作者简介,都看了,轻轻叹息一声,好美,他们,好幸运。
逛得也有一些累了,也有些饿了,北高峰与古村落不想去了,想着去灵隐寺看看吧,毕竟来这里的本意是要去灵隐寺里的,却在它周边逛了个大概。
循着来时路,先是来到寺的出口,威严高大的建筑物掩在高大树木里面。然后它本来的大门,还有那两幢唯一幸存下来的石幢,然后它的正大门,看着这些的热闹,看着阳光下的匆匆,看着门口简介上哪一座哪一幢于何时重修,忽然不想进去了,既然整座寺从它建成起唯一留下的只有门前的这石幢,那么,站在它面前,抬头细细仰视,细细辩,似乎要从那深深浅浅的缝隙里要读出一些时光似的,伫立良久,默默心里跟它说,走了,不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