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之硕︱《容庚北平日记》“司宁春”其人小考

苗之硕︱《容庚北平日记》“司宁春”其人小考

《容庚北平日记》,中华书局2019年4月出版

新出版的《容庚北平日记》是容庚在1925年至1946年寓居北平时成长、生活、交游的全记录。其中记载相与往还者多达千馀人,有的出现频次较高,如容肇祖、于省吾、商承祚等,有的却仅一见,如司宁春。1944年10月25日的日记说:“早至京华。司宁春来。”据编者注,“司众,又名司宁春。京华美术学院国画系学生。后居台湾。著有《国画写生论》《篆隶书诗草》” (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版,744页)
苗之硕︱《容庚北平日记》“司宁春”其人小考

《国画写生论》封面题签

按,《国画写生论》《篆隶书诗草》两书,前者为台北中华书局1959年3月初版,后者为台北中华书局1961年4月初版。《国画写生论》之书脊作“司宁春著”,封面题签则作“司厽自署”。《篆隶书诗草》收录其自书诗二十八首,有署款的二十七首,均作“司厽”,并有一方篆文印 (《述梦》,见《篆隶书诗草》,23页),则司宁春之名并非“司众”,而是“司厽”。编者所注“司众”,不知何据,或是误将“厽”认作“众”。
苗之硕︱《容庚北平日记》“司宁春”其人小考

《篆隶书诗草》收录的篆文印

《说文解字》:“厽,絫坺土为墙壁。象形。”段玉裁注:“絫者,今之累字。……像坺土积叠之形。……《玉篇》云:‘厽,《尚书》以为参字。’按,此谓《西伯龛黎》‘乃罪多,参在上’或作厽也。” (《说文解字注》,凤凰出版社2015年版,1280-1281页)据此,“厽”读为lěi,具有“积累”以及“参列”两义,至于“司厽”取义于何,不得其详。
苗之硕︱《容庚北平日记》“司宁春”其人小考

司宁春自造像

司宁春是“京华美术学院国画系学生”,并与王学仲同过学。考王学仲1942年8月考入京华美术学院,则司宁春入学也应该在此时。1943年9月8日,容庚时任北京大学教授,应邱石冥之请,“担任京华美术学院功课,拟任金石美术,每周一小时” (《容庚北平日记》,701页),正好教授司宁春与王学仲等。1944年10月25日,“司宁春来”拜访容庚,或与研讨美术问题有关。据王学仲《墨海生涯记》记载,读书期间,“我还和同学司宁春访问过当时有名而现在几乎被人遗忘的画家王青芳。……他待我们很热情,用很别致的篆书给司宁春写了一幅字‘苦恨年年病相思’;给我的则是‘天壤之间有王郎’” (见《墨海四记》,山东友谊出版社1993年版,31页)

《王学仲诗词选》还收录了《和司宁春同学三首》,均为七言绝句,但未标注写作年月。其一“遥遥小照寄深情,枨触前尘事事惊。回首程门同立雪,游扬今日句重赓”;其二“忽颁天外朵云新,晞发阳阿暖似春。师辈风流时雨化,前修我愧沈南蘋”;其三“憧憧影事总情牵,海立云垂一怅然。三十年前天上月,而今两地共婵娟” (百花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91-92页)。而司宁春原作未见,可能已经遗佚。

“前修我愧沈南蘋”,沈南蘋即沈铨,字衡之,号南蘋,清吴兴人。“善绘翎毛卉木,雍正中,日本国王闻其名,令将军给倭牌征聘,迎至长崎岛,称为唐儒,礼以上宾。……七十二岛就学执贽者无虚日” (商盘《质园诗集》,见《清代诗文集汇编》第两百九十六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127页),被日本人称为“舶来画品第一”,并开创了日本“南蘋画派”。

王学仲说“前修我愧沈南蘋”,玩其诗意,当是司宁春在诗内将之比作沈铨,故有此自谦语。推其本事,似指1981年9月王学仲到日本国立筑波大学艺术学部担任客座教授一事。王学仲说:“中日复交后,我是中国派往日本的第一位教授级的专家。……《朝日新闻》旋即发布新闻:‘王学仲教授作为中国的美术使者,应聘到国立筑波大学任教。’” (《墨海生涯记》,51-52页)司宁春应该是通过相关新闻报道,得知同学故人下落以后,才与王学仲通函的。

“临近1945年日寇投降前夕,北京的空袭警报更为频繁。……同学们向院方请愿,要求提前毕业,先发给毕业证书以便我们谋职” (《墨海生涯记》,35页),于是王学仲从京华美术学院毕业后,即到徐州去做中学教员。从1945年到1981年,其间并不止三十年,王学仲说“三十年前天上月”,举其成数而已。司宁春毕业后之去向,据其自述,“自丁亥(1947)春日谒从母于沪上,得聆嗣慈健康,今不闻消息又十四年矣,欲归不得,徒兴哀思也” (《怀亲》,26页》),似曾到过上海。其后,以内战故,颠沛流离,最终落脚台湾,“十年放浪走西东,九死一生万事空” (《无题》,第1页),故王学仲感叹“枨触前尘事事惊”。

而司宁春“自来本省(台湾),即蛰居乡僻” (《国画写生论》,第2页),住过台东、台北,较为稳定的住所则在台北市兰州街207巷1号,此间虽然“欲求金匮石室之籍,绝不可得,仅以随身所带之少数卷帙” (《国画写生论》,第2页)著书立说,除了《国画写生论》(附《初学编》)《篆隶书诗草》以外,尚有《艺术论集》《刻石学》《石刻集》《相依简》《写生画集》《篆隶书法》多种著作。另外,司宁春还借助自己著作的版权页发布函授“招贴”,课程包括国画(写生、创作)、书法(篆书、隶书)、刻石(碑版、印章),“指导创作、解答理论、批改作业”。司宁春说,1961年,“今春樱花开时,与数生游阳明山,值大风雨,归来病四十馀日” (《无题》,第3页),则不乏从学者。所以,“游扬今日句重赓”,王学仲以“师辈风流时雨化”来称扬司宁春。

当年,王青芳题赠司宁春“苦恨年年病相思”七个篆字。其中“相思”二字,在新版的《墨海生涯记》内却被删掉了 (北京中华书局2017年版,53页),未知其故。不过,无论“苦恨年年病”,还是“苦恨年年病相思”,对司宁春来说,似乎均有一语成谶的意味在。盖其一生,特别是后半生,乡井背离,骨肉分散,故其《篆隶书诗草》所收述怀之作多充满着“苦恨”,诸如“久病人随秋色瘦” (《秋夜》,22页)以及“思心恨不解归船” (《怀亲》,26页)之类。尤其是1950年,司宁春在“秋夜寤后漫记”一诗,“满怀欲诉千重恨”,“痛离溅血鬼神凄”,其跋语谓“秋君久不入梦,独念天涯孤影,不惮海面风波,翩然来顾,默默伫立,纤情若诉。芳草幽致,不熬朔风,殆秋君之我告也” (《述梦》,23页)。“秋君”当是其妻,早亡,膝下似无子女,故司宁春自叹“惟有身边烟月债,常催白发揽悲风” (《无题》,第1页),孤老以终。而今,已然鲜为人提及了,则编者将其名“司厽”误作“司众”,尚属可原。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627 字。

转载请注明: 苗之硕︱《容庚北平日记》“司宁春”其人小考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