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杉湖:一个跨省景区的“一体化”样本

来源:安徽新闻网

池杉湖:一个跨省景区的“一体化”样本

池杉湖冬景。 通讯员 吕华 摄

池杉湖:一个跨省景区的“一体化”样本

冬季池杉林吸引众多游客游玩。(资料图片) 通讯员 宋卫星 摄

池杉湖:一个跨省景区的“一体化”样本
池杉湖:一个跨省景区的“一体化”样本

池杉湖冬景。 通讯员 吕华 摄

一张门票,畅游一个景区,行走安徽江苏两省,这便是驰名皖东、享誉南京的池杉湖湿地公园。

池杉湖湿地公园位于滁州市来安县与南京市六合区交界处,为数以万计的禽鸟种群提供栖息之地,被誉为“百鸟天堂”,并于2017年12月成功申报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单位。多年来,围绕池杉湖湿地公园,来安县和六合区共同开发建设、共同管理保护、共同分享红利,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推进皖苏合作共赢的典型样本。

一个公园跨两省

进入冬季,池杉湖湿地公园层林尽染,一株株池杉披上红装,笔直的树干直指苍穹,倒映在清澈的湖面上。乘坐一艘小舟,划开平静的湖面,绕着茂密的千亩池杉林游览,犹如进入亚马孙雨林穿行探险。池杉林深处,鸟儿星星点点,白的是白鹭,黑的是鸬鹚,或盘旋高空,或站立枝头,或浮潜水中,一唱一和,彰显着生命的律动。

“上世纪80年代,为响应国家植树造林计划,来安县将地势低洼、遇雨成涝,且常年无法种植农作物的雷官镇杨渡村黄大圩选作林场,种植5万余株适宜低洼滩涂生长的池杉。此后数十年间,由于河流改道,河水长期浸没,这片池杉林形成了水中有树、树下有鱼、树上有鸟的‘水上森林’。”来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长制工作股股长周松柱介绍。

2004年,时任南京一家商贸公司负责人的韩汇山路过池杉湖,发现当地农民准备砍树养鱼,觉得太可惜,便出资承包这片水域,开始对池杉林及周边湿地进行系统保护修复。池杉湖湿地公园董事长助理赵年生说:“湿地公园先期流转来安县土地2200亩。由于池杉湖外围农民种植水稻,施用农药化肥,影响鸟类生存,我们听从专家建议,又流转六合区土地3600亩。这样,就形成了占地5800亩、跨越安徽和江苏两省的景区。”

近年来,来安县对池杉湖外围的老皂河河道进行清淤拓宽,建成一条50米宽的隔离水带,形成一道天然的生态保护屏障,有效杜绝了盗猎盗伐等行为。同时,全面实施池杉湖周边退耕退渔还湿,对湿地周边居民实施搬迁安置,有效扩大池杉湖湿地面积。在池杉湖的另一侧,六合区程桥街道对流转土地的村民进行搬迁,实施退耕还湿,并广泛栽种荷花睡莲,为鸟类生存腾出空间。

“目前,安徽和江苏两地已经形成了共同发力、共建湿地公园的良好局面。”周松柱说,尤其在基础设施方面,2019年,雷官镇投入500万元修建沥青道路3.5公里,实现园区道路全部硬化,方便开展湿地科研、监测、旅游,以及湿地日常管理和养护;六合区修建公园东大门和停车场,大大提高了景区游客接待能力。

一片森林栖百鸟

蜿蜒的皂河自北向南流淌,在雷官镇和程桥街道交界的黄大圩东侧形成一段“耳朵”形状的弯曲河道。河道裁弯取直后,“耳朵”两端由一段直线河道相连,如今的黄大圩犹如一座四面环水的小岛。

走在取直后的皂河岸边,来安县政府树立的“皂河来安县段河长公示牌”和雷官镇政府、镇河长制办公室树立的“皂河雷官镇杨渡村河长公示牌”分外醒目,上面清楚地列出县级河长、乡镇河长、村级河长的具体职责、主要负责人及联系方式。

“皂河是全县引江灌溉、防洪排涝、航运交通的重要河流,开发利用程度较高。随着池杉湖湿地公园建立,保护水环境、治理水污染成为当务之急。”来安县水利局河长制工作股工作人员吴永祥介绍,该县制定了《皂河“一河一策”实施方案》,严格执行河长制,保证河道污染整治、河道日常清淤等工作落实到位。“目前,来安县和六合区建立了‘河长制联动机制’,两地通过及时沟通、联合执法,共同管理水污染违法问题。”

2017年,安徽省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林长制。滁州市将池杉湖湿地公园划定为县级林长责任区,努力建设全国首个跨省合作湿地公园。“除了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我们运用视频监控、红外相机、无人机监控等方式不断提升监管水平,并通过‘地球日’‘世界湿地日’‘爱鸟周’等主题活动集中宣传,开展公众湿地科普教育,举办摄影及征文大赛,带领群众走进湿地,增强湿地保护意识。”周松柱说,为充分借力江苏省的人才和技术优势,来安县不仅组织相关人员前往江苏省考察学习,还邀请南京大学湿地保护专家制定国家湿地公园保护规划,并到池杉湖湿地公园现场把脉会诊。

从2018年六合区“池杉湖杯”国际自然与风光摄影大赛,到2019年来安县首届“池杉湖杯”自然与风光国际摄影大赛;从2019年六合区第六届中国荷花品种展,到2020年来安县池杉湖国际观鸟节,依托池杉湖湿地公园,皖苏两地或单独主办或共同承办大型文化旅游活动,不断提高湿地公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一方百姓获红利

随着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提升,池杉湖成为长江中下游重要的候鸟栖息地,目前有鸟类106种,数量最多时超过10万只。作为华东地区面积最大的池杉林,池杉湖湿地公园赢得了“百鸟天堂”的美誉,附近的农民放下锄头,进入园区,变成船工、园丁或导游,守护着湿地公园,更守护着迁徙的候鸟。

雷官镇杨渡村村民许志平今年55岁,已在湿地公园工作11年。“家里20亩地,以每亩每年六七百元的价格流转给湿地公园。我在园区负责游船调度,每月收入五六千元。”许志平欣喜地说,以前这里是一片低洼地,经常遇到涝灾,粮食收成就会打折扣,现在工作环境舒适,收入不仅稳定,而且是以前几倍。“这里生态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美。我每天都很自豪地向游客说:这是我的家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跨省景区,池杉湖湿地公园不仅为安徽流转土地的群众解决安置问题,也为江苏农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晨曦微露,六合区程桥街道金庄村村民俞乾国经过景区东大门,来到安徽一侧的湿地核心区上班。他虽然年近古稀,却精神矍铄,作为一名船工,每天开电动船载着游客欣赏旖旎湖光。多年在景区工作,他对一些鸟类的习性了然于胸,还能为游客担任临时讲解。“我的家就在皂河边上。以前两省交界地带道路泥泞,现在两地都在湿地公园周边修好了公路,方便游客自驾前来游览。有些乡亲在景区外围陆续办起了农家乐,这里真是一年一个样。”俞乾国说。

在池杉湖湿地公园,像许志平、俞乾国这样来自皖苏两地的务工者有100多人。赵年生说:“多年来,湿地公园不仅有效带动了周边农民就业和增收,它更像一根纽带,将安徽和江苏紧紧联系在一起。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推进,池杉湖湿地公园成为皖苏两地政府和政府、企业和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组织之间进行参观交流、洽谈合作的重要平台。”(张理想)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610 字。

转载请注明: 池杉湖:一个跨省景区的“一体化”样本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