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的生活|一城山色

文 / 施永庆

如果把济南看作位于泰山北麓的园林山庄,那么,“齐烟九点”是它精致的山水小景,南部山区是它天然的意境花园。

济南古为齐州,城北有九座秀山,由东向西,依次为卧牛山、华山、凤凰山、标山、鹊山、匡山、北马鞍山、药山、粟山。九山山势不同,云雾润蒸,岚烟缭绕,情趣各异。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历城知县叶圭书借用唐朝诗人李贺《梦天》诗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佳句,在城南千佛山上西盘道中段题建“齐烟九点”坊,坊后匾额书王羲之“仰观俯察”句,点出千佛山乃观此景佳处。确实,登千佛山北望,仰可视苍穹之宏伟,俯可察万物之欣荣,令人沉思不已。

除了在千佛山上肉眼可见的九座独立山头外,济南还有众多的小山环绕着。若从华不注山极目远眺,城北有标山、凤凰山, 城东有石牛山、马山坡、大山坡,城南有大青山、腊山、白马山、六里山、刘长山、老虎山。千佛山、马鞍山、英雄山、燕翅山等面朝市区,依城而立。一座座山峰犹如一扇扇绿色的屏风,秀丽天成。这就形成了“城里城外皆青山,青山洒落民居间”的独特地理环境。济南人推窗可见山,迈步可上山,驾车绕青山,隧道穿山行,山景成为百姓的日常所见,而山景也孕育了济南独特的文化地理和人文地理。

济南的山有着久远的传说。千佛山,古称历山。千佛山往北是一片平原,却有众多泉水和孤立的小山。围绕这片独特的地理环境,就有了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传说历山本是海上一座仙山,在山上居住的仙人生性好动,总是带着这山东游西逛,惹得海神大为不悦,用铁锁将山锁住。天长日久,水从山底涌出,便是众多星辰般的泉水。故老相传,在唐朝时千佛山顶上还有铁链存留。济南北郊一马平川之地,却突兀出现众多小山。传说是因为二郎神赶太阳,挑着两座山走到这里,放下担子歇脚小憩。不料两座山生了根,鞋里倒出来的土,也变成了粟山和马鞍山。二郎神挑来的两座山天天在长,惊动了太上老君,他就围着两山撒了圈丹药,山不再长了。人们便把这两座山称为南药山、北药山。而玉函山是王母娘娘居所,豢养着“青鸟”,有青足、赤黄嘴、白翅膀、紫脑门,为王母使者,张九龄诗“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便是说此鸟。青鸟在玉函山守护着盛放仙药的玉匣。后来,汉武帝登此山,拣到王母留下的玉匣,非常高兴。可是,当他下山时,玉匣忽然变作一只青鸟飞走了……济南还有大禹伏龙、金牛化山、郎公讲经等诸多离奇传说,形象地诠释着地理环境的形成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济南的山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市中心的佛慧山、千佛山,北郊的鹊山华山、卧牛山,长清的孝堂山,柳埠的青龙山,长清的玉符山、五峰山等,都有许多宝贵的历史遗存。千佛山上有建于唐贞观年间的兴国禅寺,寺内山崖众多佛像最早可追溯至隋朝,它与佛慧山开元寺遗址、大佛头、黄石崖佛像残石共同形成一片佛国净土遗址。北马鞍山、华不注、卧牛山都是古战场,著名的齐晋鞌之战中,齐顷公大败,被晋师追赶绕华不注三周。齐臣逄丑父舍身救主,后被推为忠臣之冠。 汉高祖三年(前204年),韩信从平原渡黄河屯据卧牛山,大败齐王田广,历下遂归于汉。鲍叔牙在鲍山与管仲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后世知己典范。先秦名医扁鹊曾在鹊山炼丹,死后葬此。北魏郦道元游华山,将其记于《水经注》中,说是“虎牙桀立,孤峰特拔以刺天”,李白则写下“兹山何俊秀,绿翠如芙蓉”的诗句。张养浩在标山附近建“云庄”,成就其元曲大家的地位……在这一段段历史中行走,时时与悠久的文化遗存撞了一下腰,谈论着这些悠远的人文故事,你会觉得济南更富有迷人的色彩。

老舍安逸于济南三面环山的温暖,他说:“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确实,山城相融给济南人带来无穷的情调和乐趣。济南城内的东西南北,山的高度、大小、多少各不相同,如英雄山、华不注、腊山、匡山、牧牛山、洪山……错落在各个居民小区间。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景色各不相同。春天,英雄山上万木吐绿,万物欣欣向荣;夏天,人们黄昏散步上山纳凉,遥指山间明月;秋天,佛山赏菊数百年传承,满山黄栌如火浪漫;冬季,城中雪融尽时,山间依然一片银装素裹。而市民不管早晚,都赶来爬山锻炼,打拳、跳舞、散步、遛鸟、聊天,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登山,让许多老济南人与健康结缘,更加热爱山行,而登山也成为济南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佳节。从元代时,就把这一天定为千佛山庙会。老济南人除了在“赏菊岩”上观赏漫山遍野的菊花,还将白色的菊花瓣采下,蘸上面粉油炸食之。或者配上肉类做成菊花火锅,佐之以菊花酒,在山上野餐,别具风味。如今千佛山庙会较之从前更盛,不仅有传统的民俗风情、非遗精品,本地风味小吃,还有诸多外地专业艺术团体,少数民族歌舞表演,当真热闹非凡。

除了市区齐烟九点,济南南部山区更有精彩深蕴。这儿属于泰山余脉,比些市区的山少了一点红尘气息,却更多了逸气清发。诸山不仅有着高峻的山峰、陡峭的悬崖、原始阔叶林、迷人的河流小溪等生态景观,还有众多的名胜古迹。柳埠的青龙山有始建于隋代的四门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单层庭阁式石塔。灵鹫山有始建于唐朝的九顶塔,其塔身一塔起,而九顶出。灵岩寺建于北魏时期,寺内千佛殿40尊宋代彩色泥塑罗汉像望之如生,梁启超誉之为“海内第一名塑”。自然风光与人文古迹相交融,有着独特的吸引力。因此,成了济南人的后花园。每逢双休日或节假时间,各种品牌的小车常常堵塞市区通往柳埠、仲宫、西营的道路。四门塔的竹林、红叶谷的梅花、郁金香和红叶、跑马岭的野生动物世界、九如山的瀑布、五峰山的银杏树、济南最为险峻的梯子山、七星台的最美星空、大门牙和小门牙的溪边农家乐,春天的桃李杏梨诸花相争,季节性的草莓、樱桃、苹果、板栗采摘,形成一曲规模宏大的生活交响乐。行走在山的高低远近、明暗虚实的变幻中,你会有远离尘嚣、坚定自我的感觉。不是吗?临山使人心旷,登高使人意远,它让你总有个奋斗的方向,有个高处的目标,它让你仰观俯察,能看到自己的内心,看到自己的希望所在。

改革开放给济南注入无穷的活力,城市将原属郊区的众山拥入环抱,形成山环着城,城抱着山,互相交错,互相叠加的格局,山与城融合无间。山和城之间,是泉水、公园、河流、湖泊、森林。人与城市、与自然有了奇妙的呼应。而济南城市建设最打动人的一笔,是24座山体公园的出现。它们遍及济南六区,将原属郊区的高新区、历城区、长清区的众多野山统一规划,随山就势,匠心点染,于山体恰当位置修建小径,使人有游山之趣,省却披荆斩棘之苦。比如六里山和七里山由高架栈桥连在一起,郎茂山和万灵山用绿道串联,形成带状公园,腊山公园已建成篮球、足球场地,小姑山还能打网球、踢足球。他们的出现,使济南人与自然贴的更近,获得感更强。这不是山居田园生活吗?

于山水田园之间隐居,是中国文人最为独特的文化心理。晋人陶渊明把山居生活写得格外的美:“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山居,在压力日趋紧张的都市生活中,给了人们一个与自我独处,放松身心,回归丛林,呼应梦想的真实处所。

自陶潜之后,隐居就成了中国文化潜意识中最深的情感。而有了遍布城区的众山,还有老城里众多的泉水,济南人在家门口抬脚即来,有兴即到,陶渊明的理想山居生活竟然成为再普通不过的日子。我想,这样的生活只有治愈和美好。

壹点号鼓角横吹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075 字。

转载请注明: 山上的生活|一城山色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