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张鹏 杨萌 孟紫薇 作者 孙昊 穆慧
这是1949年开国大典前,北京市民总动员,清扫天安门广场的情景。100多年来,从皇家禁地到人民的广场。从曾经荒草丛生到今天如此恢宏壮丽,这座全世界最大的广场发生了怎样的沧桑巨变呢?
聊起这段历史,研究天安门广场20多年的学者闫树军如数家珍:“天安门广场是世界名城最大的广场,而在明清两朝的时候,是没有广场的。辛亥革命民国成立,1913年1月1日天安门广场向普通民众开放,但是没有真正形成一个广场的概念。”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当时城市乌烟瘴气,非常脏兮。首先要进行清洁,还人民以安全和健康。1949年的第一个五四青年节,朱德总司令就和青年团员们一起义务劳动,清洁天安门广场,迎接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面向广场高呼人民万岁,广场是人民的广场。”闫树军说。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奋发图强建设祖国,天安门广场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广场设计规划,是毛主席亲自审定的。
闫树军介绍称,“1952年人民英雄纪念碑开始建设,到1958年建成。1959年,中国人民将以一个胜利的姿态,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10周年。天安门广场中心的改造建设方案是毛泽东主席看到沙盘,亲自审定的。周恩来总理还登上了天安门城楼现场看。”
“人民大会堂建成,创造了中国建筑史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同时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建设成功。1959年的1月底到2月初,在纪念碑南侧的门拆除,还给民众提供了一个休闲的广场,这就是1959年天安门广场的变化。”闫树军说。
这次改建后的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广场,随着国家的发展,广场面貌也日新月异,它成为庄严的国家地标,也成为全国人民心中的圣地。
闫树军告诉记者,“1977年毛主席纪念堂建成之后,天安门广场还是在与时俱进的。1999年,新中国成立50周年华诞的时候,整个广场的砖全部换了一遍。纪念碑等进行了很大的修缮。同时在广场的两侧,添加了草坪解决热岛效应,两边加在一起是9600平米,寓意着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土面积。”
“每年‘五一’‘十一’,天安门广场正中心的主题花篮与两边的花柱、草坪和谐呼应,让我们感到无比自豪。因为天安门广场有四个赫然醒目的大字——人民至上。”闫树军骄傲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