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和尚是个天才型艺术家,他能书擅画,却无师自通,从自然中从古人的作品中融通妙悟,卓然自化。又能不为古法所囿,不为我法所限,一生都在变法中前进,终于成为白阳、青藤后之又一写意画大家。他山水、花鸟、人物、走兽、兰竹无一不能亦无一不精,又好画梅花,尝作咏梅诗百首,可见致力之勤。画梅也绝去依傍,大多写观察所得。石涛在金陵其间,写梅兰竹菊,特别是画梅、咏梅成为其创作的重要内容。康熙二十四年二月雪霁,石涛独自策杖,行走天印山、青龙山等处,搜诸岩壑,探胜妙趣横生,不论野店荒村、人家僧舍,穷尽而返。等他回到报恩寺时,已有人守着要他承诺的梅画。
石涛《梅花册》十二开,皆水墨逸笔,或疏影横斜,或凌空独放,或盘屈如龙蛇飞舞,或龙钟如老人入定,劲枝瘦朵,或点或勾,皆郁然有生气。每幅都作诗题咏,或隶或楷,或行或草,诗书画相互相发,读之令人流连不置。
(一)无非生色夺春妍,引我诗情浥露鲜。消尽半生尘土气,向来万里雪霜田。何愁蝶梦翻空影,忽讶琼瑛搅玉川。好向人间烧画谱,一齐收拾付江烟。石道人。
直接玉楼人尽望,短节折屐醉归来。阿长。(二)和靖先生真处士,风流怀抱近无闻。谁将一石春前酒,漫洒孤山雪后坟。牢落空嗟余古木,萧条虚度几浮云?生平有梦思来往,倘或梅花得小君。瞎尊者陈人。
(三)都把先萸讬后天,色中古淡醉中玄。潭深冻合雪千尺,阔寒生云半川。自落自开尘迹扫,乍晴乍雨性情传。孤芳岂是寻常物,何逊当时直放颠。清湘老人石涛。
(四)前朝剩物根如铁,苔藓神明结老苍。铁佛有苍真佛面,宝城无树对城隍。山隈风冷天难问,桥外波寒鸟一翔。搔首流连邗上路,生涯于此见微茫。垂纶破雪红衣士,潭底悠然别是涯。清湘陈人大滌子写于耕心草堂。
(五)何处笛声霄汉来,风清露白意悠哉。满空香散如烟雾,一片月明飞落梅。忙把酒杯浇梦醒,不教诗兴送春回。老夫会有闲心性,未是人间绣虎才。向居南园与人入山看梅花,宝城一带所得诗百余首,昨又与友人商之,选出三十首。长夏无事取往时梅花册子弄书消暑。亦快事也。石涛济。
(六)老夫幽兴不得已,探尽梅花欲忘归。诗句何妨任苦瘦,梅花未必太粗肥。娟娟萼绿云中断,缓缓兰香月下微。一笑此生浑不解,点睛飞去世间稀。瞎尊者济广陵树下居。
(七)春秋何事说悬琴,白发看来易素心。尽悔前诗非谓淡,讹传俗子枉求深。无声无地还能听,支雨支风不待吟。若是合符休合竹,案头遗失一分金。大滌子石涛写于耕心草堂。
(八)雾宿霜霑一两梢,前村冻滑点溪桥。横塘雪水潜天碧,高阜春云迈地遥。人事尽时花事好,他生未识此生饶。看他白昼浑无碍,不使清新尘寂寥。大滌子阿长钝根生。
满身珠玉照冰池。石涛。(九)谩云俗物熏人醉,点墨初成次第庄。本是天生不凡骨,撑岩柱壑铁心肠。石道人阿长。
(十)老至探花不得住,捉笔惊追如脱兔。苍枝耸汉云欲流,秉干临风月将吐。花放秋来花可怜,花空我去谁当护。东风切莫弄颠狂,遣兴明朝还疾步。靖江后人大滌子。
(十一)古花如见古遗民,谁遣花枝照古人。阅尽六朝无粉饰,支离残腊露天真。便从雪去还传信,才是春来即幻身。我欲将诗对明月,恐于清夜辄伤神。苦瓜和尚。
(十二)清湘老人性疏懒,懒到看花懒不管。曲曲弯弯向水滨,高高下下随峰断。松枝古峭梅枝盘,水声历落风声短。忽逢此处意如云,那识平生太樗散。向年苦瓜石涛。
石涛 梅竹图
石涛 梅石水仙图
石涛 梅竹双清图
题识:古花如见古遗民,谁遣花枝照古人。阅尽六朝无粉饰,支离残腊露天真。便从雪去还传信,纔是春来即幻身。我欲将诗对明月,恐于清夜辄伤神。前朝剩物根如铁,苔藓神明结老苍。铁佛有花真佛面,宝城无树对城隍。山隈风冷天难问,桥外波寒鸟一翔。搔首流连邗上路,生涯于此见微茫。雾宿霜沾一两梢,前村冻滑点溪桥。横塘雪水潜天碧,高阜春云迈地遥。人事尽时花事好,他生未识此生饶。看他白昼浑无碍,不使清新坐寂寥。折得春风一两枝,独行溪口夕阳时。杖藜倒影偏宜瘦,齿屐拖泥不觉罢。花到芳开应自赏,人当老去问谁知。得闲且□浮生理,吾汝悠悠任所之。扶云立水撑岩壑,出色如非此世春。干老枝枯水玉屑,花桥色艳丽银皴。几疑绝塞逄才子,忽讶泥涂见雒神。竟日抽思难尽写,天教是物鬪诗人。老夫幽兴不得已,探尽梅花欲忘归。诗句何妨任苦瘦,梅花未必太麄肥。娟娟萼绿云中断,缓缓兰香月下微。一笑此生浑不解,点睛飞去世间稀。老夫旧有寒香癖,坐雪枯吟耐岁终。白到销魂疑是梦,月来欹枕静如空。挥毫落纸从天下,把酒狂歌出世中。老大精神非不惜,眼前作达意无穷。都把先天托后天,色中古澹醉中玄。潭深冻合雪千尺,涧阔寒生云半川。自落自开尘迹扫,乍晴乍雨性情传。孤芳岂是寻常物,何逊当时直放颠。庚辰(1700年)七夕前二日雨后生凉广陵梅花吟九十首之八,并画为旷斋先生吟坛博教,清湘弟大涤子。
石涛 岁寒三友图
石涛 墨梅
石涛 灵谷探梅图
石涛 墨梅
石涛 梅竹
石涛 梅竹图轴
石涛 梅竹图轴
石涛 梅竹图
石涛 梅竹图
石涛 梅竹图(局部)
石涛 梅竹双清图轴
石涛 竹石梅花图轴
石涛 梅竹图卷
纸本,墨笔,纵34.2cm,横194.4cm,北京故宫藏。
据作者款题而知,此图使用的是宋代罗文纸,作者先在纸上题诗,而后再补绘梅竹与诗文相映衬。诗文与画作的有机结合不仅增添了文人画的书卷气息,同时也展示了作者于画艺之外的诗文功底和精湛的书法造诣。图中所绘梅竹或细笔勾勒,或阔笔勾斫,线条于方圆结合中秀拙相生。其多样的笔法与酣畅淋漓的施墨在半生半熟的纸质上达到了湿润而不漫漶的笔墨效果,堪称石涛晚年的写意画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