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发电工程。
1994年12月,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历经11年6个月艰辛建设,2006年5月全线修建成功。
2020年11月,三峡工程完成整体竣工验收全部程序,截断巫山云雨的“国之重器”,终于划上一个圆满句号!
在这座中国有史以来,最大型工程项目背后,还有一座与之息息相关的“替身坝”。
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实业计划》中,首次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构想。从那个时候起,开发三峡、治理长江,就成为一代代中国人不断追寻的目标。
一百年前,国似散沙、战乱频仍,修建三峡大坝只能是个梦;只有新中国,才有雄心和实力,完成这个世界级壮举。
建国初期,修建三峡大坝,就成为国家级议题。1955年,长江流域规划全面展开,1957年底,三峡工程勘测、科研与计划工作基本完成,这些工作为三峡工程提供了讨论空间。
正如我们所知,当时围绕三峡工程能不能上马,争论非常激烈。
三峡工程的好处,显而易见,从根本解决两湖平原水灾的同时,利用水能发电。
不同意见也很明确,一是投资巨大,有没有钱搞建设;二是作为地球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三峡工程安全性如何保证。
争论,是观点交锋,而最终的发言权,在实践手中。
为了给三峡工程做论证,陆水蒲圻枢纽出现了。
湖北赤壁市羊楼洞镇,举世闻名的“亚欧万里茶道”,就是从这里出发,长江第四大支流陆水河,也流经这里。这座小小的县城,处在鄂尾湘头,却为跨世纪的三峡工程,做起了“替身”。
1958年,陆水蒲圻枢纽在羊楼洞正式兴建,这座新型水利水电综合工程,正式的名称是“赤壁三峡试验坝”。
陆水河发源于横跨湖南、江西、湖北三省的幕阜山脉,传说三国时期,东吴名将陆逊,曾经在这里驻军操练,才有了“陆水”这个名字,“蒲圻”则是赤壁的旧称。
选在这里建设三峡试验坝,是因为陆水河流域湖多河密,每3到5年就会发生大的水患,和长江水文情况极为相似,可以作为三峡大坝的“替身”,提供最接近真实的模拟环境。
尽管作为“替身”出现,陆水蒲圻枢纽和规划中的三峡大坝,功能完全相同,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等兼备,三峡有的,它全都有。
而且,兴建陆水蒲圻枢纽的过程中,首次采用“大块体预制安装筑坝”施工方法,这项中国水利史上的创举,也是给三峡大坝做预热,给未来的施工积累经验。
1958年兴建,1967年竣工,近十年时间,一座高49米、长234米的小型三峡大坝,镶嵌在陆水河两岸的山间,锁住了身后面积达57平方公里、蓄水量7.2亿立方米的陆水湖。
自建成并投入运行,这座“替身坝”一直低调地隐身青山碧水间,为三峡工程源源不断提供试验数据。
陆水蒲圻枢纽由一座主坝,和15座副坝构成,虽然和全长2300多米的三峡大坝相比,显得很不起眼,但是,三峡工程的成功,就是从这里起步。
“替身坝”投入使用后,至少展开了200多个科研项目,过溃坝水工模拟试验、电站控制自动化试验、水库拦鱼试验、水库水质监测试验等等,都是在这里获得关键数据。特别是三峡工程中,提升高度达113米、起重能力达1.18万吨的永久性升船机,就是由陆水蒲圻枢纽提供全套科学数据。
有了陆水蒲圻枢纽的成功模拟演练,四年后,1971年5月,葛洲坝水电站开工兴建,万里长江上有了第一座大坝,作为三峡工程的先行军初试长缨。
1992年4月3日,《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获得通过。有了陆水蒲圻枢纽和葛洲坝水电站的预演铺垫,三峡工程从开始就有数据可以参考,它的基础无比坚实。
今年三峡大坝遭遇建库以来最大洪峰,尽管万里长江奔腾,大坝巍然屹立,通过三峡水库调控,削减洪峰约40%。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