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热闹的太古里,依次路过卖牛肉饼、钵钵鸡和冒菜店门口,最后,在一个老旧院落门口右转,一路走到底,一楼,就是“不只是古着”服装店。
2021年6月,“不只是古着”开了第二家店,距离第一家店步行距离,不超过10分钟。
古着,单纯看字面意思,为“古代着装”,是指在二手市场淘来的真正有年代感的而现在已经不生产的衣服。最早是由日本流行而来。
“不只是古着”。就像它的店名一样,和传统意义的古着,并不全然相同。3个合伙人,“90后”姑娘刘莹、雯子和索索,更愿意称之为“remake”,即重塑。她们把淘回来的衣服,用拼接、刺绣等方式重新改造,让衣服有了新的心态和全然不同的个性。
当年轻人爱上了“旧衣服”,爱上了“缝缝补补”,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雯子和索索在工作室
刺绣重工
一件沾了油点子的棕色卫衣
挺多人认可,觉得很特别很好看
刘莹和自己的发小雯子是山西人。2018年,刘莹从四川传媒学院毕业后,留在了成都,从事影视传媒工作。学服装设计的雯子,则在杭州,做服装设计的工作。
一开始,是喜欢穿搭的刘莹和“专业选手”雯子,改自己的旧衣服穿。“穿腻了、穿旧了,改成‘新’的,这样循环性和可利用性更大一些。”刘莹说,她会把衣服寄到杭州,改好了再寄回来。
印象最深的,是一件棕色的卫衣,前襟不小心沾上了油点子,洗不掉了。雯子把衣服的后摆裁剪下来,和有污渍的前襟做了一个“对调”,这样简单的改变,效果却意外的好。(改后的衣服)还挺多人认可的,觉得很特别、很好看。”
刘莹也有一件非常正式的西装,可以穿的场合不多,雯子拿到手,拼上了当下流行的欧根纱,焕然一新,也让不少朋友问起是从哪里买的。在得知是自己改造的,他们更感兴趣了,”因为这种都是独一无二的,一个版就是一个设计,又好看,又环保。“刘莹说。
2018年国庆,刘莹到杭州玩,半开玩笑地和雯子说起,要不一起在成都开个工作室吧!
雯子本身就是学服装设计的,在一家服装品牌工作,也学会蓝染、蜡染、手绣等传统技艺,正好可以用在衣服的改造上。
2019年11月,雯子和同事索索果然一起辞职,来到了成都。就在租住的房间,开了一个简单的工作室。
那时候,成都的“古着”店很少,像刘莹、雯子她们,以“古着”作为基础,有更多自我创作的改造元素的店,就更少了。
不只是古着
解构:裤子改成上衣
以前打“补丁”为了遮盖破洞
现在赋予“补丁”更多装饰含义
在工作室一年的时间里,除了有本职工作的刘莹,雯子和索索,几乎没有收入,工作室的收益,基本上只能与房租,购买布料、改造配饰材料等成本持平。
“那时候成都有很多文创市集,我们就去摆摊。”刘莹说,慢慢地,积累了一些喜欢古着、喜欢改造衣服的爱好者。
在工作室之前,刘莹和雯子开了一个淘宝店,做歌迷的“应援”文化衫定制。“比较简单,属于喷绘这种,单量也比较少。”刘莹说,开了工作室后,淘宝店的主要功能,是“广告效益”。比如一件改造好的衣服,挂到店里,会受到关注,吸引古着爱好者,才能更深入地了解“重塑”。而经过改造的衣物,都是“独一份”的。
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的衣服更新换代,常常以季度计算。“旧衣服”不再被选择的原因,不是破了、旧了,而是因为“不流行”“不好看”了。“重塑”,加入自己的改造,衣服的生命可以得到延长。
改造有时候充满着“天马行空”。一位客人的一条牛仔裤小了,但又特别喜欢,不想扔。可是,裤子大了要改小一些容易,但小了要改大,却是难办。雯子和索索干脆“反其道而行”,把裤子裁剪开,两条裤腿,变成了袖子,改成了一件性感的披肩上衣,裤腰还是“腰”,只不过调了个儿,倒一点也没有违和感。巴宝莉的外套改成帽子,绿色的AJ鞋喷上黑色,再贴上编织技法独特的古布,立马就是截然不同的风格。
把两件不同风格的衣服拼接成一件新的,在严肃高冷的西装上拼接上蕾丝、欧根纱,或者纯手工绣上繁复的花纹,或者是一条牛仔裤,用丙烯颜料,画出风格迥异且大胆艺术绘画。
以前,打“补丁”是为了遮盖破洞,现在,传统技法编织的古布,赋予了“补丁”更多装饰和风格的含义。
2020年8月19日,“不只是古着”在太古里附近的一个老旧院落“开张”了。刚开始,在7楼顶楼,租金便宜。楼道里贴心地放了一张折叠凳:“若上七楼太累,就歇歇吧。”
2021年6月,分店在几百米开外开业,同样是老旧院落,不同的是,这次是非机动车棚改成的。2021年11月,7楼的店搬到了1楼。
拼接
00后客户为主
重塑取代丢弃,这是可再生的美学
“不只是古着”的顾客们,多是90后、00后,有大学生、高中生、甚至初中生。”更年轻,也更时尚。“不到30岁的雯子、刘莹,面对年轻的客户群体,直呼自己“老了老了”。
他们喜欢与众不同,喜欢创造和灵感。除了店里本身改造的古着,也有许多人带着自己的旧衣请设计师改造,或者在店里自己动手,免费使用工具。“有的也通过微信沟通,我们也是免费指导的。”刘莹说。
纯手工的改造,和量产的工厂,优劣势明显。“(改造)好看,独一无二,但成本太高,费时费力。”刘莹举例说,重工刺绣,即使是熟练如雯子、索索,少则三五天,最复杂的一件,绣了20多天。
但,改造的意义,不仅仅是赋予一件旧衣“新生”。
去年年底,刘莹和雯子受“绿色创业者项目”邀请,分享她们的创业故事和理念—节俭的时尚:“旧衣”的前世今生,“听众”是一群大学生。“重塑取代丢弃,这是可再生的美学。”刘莹说。
涂鸦
红星新闻记者 于遵素 实习生 廖炳华 摄影报道
编辑 王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