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谈及民国时期的名人,鲁迅先生肯定是绕不开的话题。鲁迅,又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这句话从中学课本中就一直伴着每个学生成长,\"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先生心中不变的信仰。
《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等等一系列作品,皆是脍炙人口,经久不衰。鲁迅,一直是一个刚毅的中国人,是一个有骨气的铮铮文人。可是,在别人眼中高不可及的大文豪,其真实全面的人生又是什么样的呢?少年鲁迅
鲁迅是从地主家庭出身的孩子,生活本来是非常优越的,进入三味书屋,师从寿镜吾老先生学习。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篇中,众人看到的是活泼天真的小孩童。但是,好景不长。鲁迅的父亲得了一场重病,年少时的鲁迅只得每每在当铺与药店之间徘徊,遭人白眼。这时的鲁迅先生已是家道中落,甚至是可以用一个\"惨\"字来形容。
父亲去世后,家族长辈决定分房而居,他们一致决定,把最差的一间房分给鲁迅。鲁迅先生拒绝签字,却遭到了家族中长辈的训斥、嘲讽。那时的鲁迅先生不过只是一个16岁的孩童罢了,却倍感世态炎凉。光绪二十四年,也就是马关条约后的三年时间,这时的鲁迅17岁,考入南京水师学堂,并且改名周树人。这个南京水师学堂可以说是鲁迅先生新的起点,他在这里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友人陪伴。鲁迅先生的思想在慢慢地发生蜕变,他从原先腐朽的生活中渐渐挣脱开来,成为了当时旧中国最早接受新思想的一批人。弃医从文
成绩优异的周树人也顺利地进入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日本东北大学),成为当时中国少数的留学知识分子之一。本来鲁迅先生的思想就已发生变化,又加之身处在日本仙台医学院这样的学校,更加使鲁迅先生的生活经历丰满起来。
若是鲁迅先生继续从事着医学的学习,毕业以后回国,一定是当时中国最顶尖的一批医学家。但是,现实与理想往往是相背而行。当他看到一群中国人围着电影屏幕,观看\"日俄战争教育片\",看到中国人被砍头时,一片片中国学生拍手叫好。鲁迅先生震颤了,他没想到国人竟然如此麻木。或许,鲁迅先生更加没有想到的是,能够拥有出国机会的莫不是当时中国学生中的精英。若是连他们都是精神麻木的话,那么中国是否还会有未来?
弃医从文,用笔墨去唤醒国人的灵魂。这仅仅只是一瞬间的决定,但是对于中国文学史而言,对于中国近代史而言,又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弃医从文后,鲁迅先生在文学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也因此担任了当时教育科的科长,后来又被提拔为教育司佥事。在新文化运动之中,鲁迅先生的一篇《狂人日记》又是得开先河,与当时的知识分子如蔡元培、胡适一同掀开思想解放的潮流。偶然买下四合院
谈到这里,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鲁迅先生的一生波澜壮阔。又是身居高位,那么他一个月的月薪是多少?其实鲁迅先生在任教育科科长时一个月是300大洋,按照现在的换算标准是每月两三万元人民币,而后又被提拔,工资是350块大洋。对比当代的话,北京大学的教授一个月也就才只有280块大洋,普通的助教老师则是50块到100块之间,可见当时鲁迅先生的工资收入倒还是挺可观的。又加之鲁迅的生活非常节俭,也是因此,一个偶然的契机,鲁迅花了3765块大洋,在北京买下了一套32间的四合院。
四合院是北京特有的建筑,是中国北京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在某种意义上,四合院也是一种财富的象征。毕竟,3765块大洋一换算的话,就是40多万元人民币了。
可是,不料,鲁迅先生虽然是富有的,但也只是某种意义上的富有。要知道,全家人的生活负担全部压在了鲁迅先生的头上。本来一个人的工资足够一个人,甚至一个小家庭衣食无忧。但是倘若要承载着一个大家庭的负担,就会让本来有着足够财富的鲁迅显得有些捉襟见肘,生活也不似想象中的那般美好,甚至,最后要靠借债度日。时过境迁
现在已经过去这么久了,鲁迅先生的四合院,能值多少钱?仍有好事者想要一探那个一套32间的四合院在一再增值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其实真实的情况,笔者也不敢妄言。但是,对于普通人而言,在北京买上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是许多人这辈子也完不成的目标。而四合院更是让许多白领都觉得难以企及,因此,在北京城买上一套32间的四合院,按照现在人的眼光而言,更像是一种\"壕\"无人性的表现,是一种富有的外显。
那么,鲁迅先生曾经购置的四合院到底值多少钱呢?有人估算说,大约是五千多万吧,这是一个500平方米四合院的最低价位了。可是,鲁迅先生在挑选四合院时,有考虑进入交通、地理环境等重要指标,所以,鲁迅先生所购置的四合院的价格应该是可以用\"亿\"这个单位来计算了。随着房地产行业如火如荼地开展,这也是从某种意义上证明了鲁迅先生当时眼光的独到,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甚至鲁迅先生也早已远离人世,但是鲁迅先生留下的这处豪宅,倒是现在都还未消散的话题。
小结从民族与历史的角度而言,鲁迅先生的深明大义以及崇高的精神都是不容置疑且不可磨灭的,所以,我们每个人的聚焦点应更多的是鲁迅先生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贡献上去。
当然,偶尔谈一谈这些历史琐事倒也是无可厚非,毕竟每一个人都有着别人不太怎么熟悉的一面。全面的了解一个人是可以全方位地有血有肉地构建一个人。所以,偶尔聊一聊这些,也是有助于回忆起那段艰苦的岁月,以及那段岁月里,少有人提起的尘封往事。
但是,如果真的就是仅仅聚焦于鲁迅先生的生活,而把鲁迅先生真正的历史贡献给磨灭的话,就有些得不偿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