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区蝶变之“绿树生金”

  醉人的空气掺着红松独特的木香,在小兴安岭南麓的红松林,孩子们正在认领属于自己的红松,临近返程还不断地眺望着,眼里满是期盼。

林区蝶变之“绿树生金”

  张桂侠带领青少年进行“红松认领”活动。受访者供图

  “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爱,是那么淳朴而真实。”张桂侠感叹,带领孩子们感受漫山遍野的绿意,聆听他们抒发对树木的情感,使她更加热爱当下的工作。

  张桂侠曾是黑龙江省伊春市一名普通林业工人。多年前,她把原本用来引火的“红松明子”制成工艺品“北沉香”,发展为闻名当地的企业家。近年来,她又钻研木艺,变成游客口中的“张老师”。

  秉承“不能让伊春的红松单单成为木制品加工的原材料”的理念,张桂侠转战旅游文创产业,开办集参观、学习、体验为一体的研学基地。

林区蝶变之“绿树生金”

  张桂侠为青少年讲授木艺知识。受访者供图

  基地涵盖“林区知识科普”“红松认领”“木艺小课堂”等多项活动,仅一年就接待上万游客。

  “不仅促使企业多元化发展,还带动不少林区职工就业。”张桂侠说,她目前正在丰富基地项目,希望能吸引更多青少年来感受林区文化,探寻绿水青山的内涵所在。

  近年来,伊春市森林蓄积量逐年递增,森林覆盖率超过80%,伴随森林旅游资源的丰富,依托生态转型的林区人越来越多……

  “真香啊,估计溪水农家院一条街又开业了。”在伊春市溪水林场,不时有饭香在林间弥漫,引得路人驻足。

  “你把桌椅再擦擦,一宿落了不少灰。”天没亮,刘养顺和妻子王秋娥就开始忙活,一个准备菜品,一个收拾餐桌用具。闲了一冬,老两口格外有干劲儿。

  很多人想不到,5年前还是一名普通退休林场职工的刘养顺,能成为闻名当地的农家乐老板。

  “旺季那会儿想吃都得提前预订,院内十几张桌子坐得满满的,别提多热闹了。”刘养顺说,如今市里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生意也越来越景气,年收入十万元不成问题。

林区蝶变之“绿树生金”

  游客在刘养顺经营的农家乐享用美食。受访者供图

  为增强体验感,老两口每年都会在小院栽种各类蔬菜,供游客采摘。“不用化肥,自己除草,要的就是绿色健康。”刘养顺说,前不久他刚和老伴把葱、蒜、黄瓜、西红柿种好。

  不止刘养顺,伊春许多林场退休工人都放下斧锯拿起菜刀,烹饪“生态美食”。溪水林场分公司副经理秦瑞亮介绍,近年来,30多家农家乐、民宿在溪水林场经营得风生水起,居民生活条件和环境也改善许多。

  傍晚,刘养顺在广场散步,望着郁郁葱葱的山林和整齐的街道,他感叹道:“从伐木变护林,再到经营农家乐,工作是不一样,但都离不开树木,这林子就是我们衣食父母。”(记者王松、徐凯鑫)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047 字。

转载请注明: 林区蝶变之“绿树生金”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