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的《藏地牛皮书》

不老的《藏地牛皮书》

川藏线上古乡人家门口。正蒙/摄

不老的《藏地牛皮书》

一直就像一颗逃逸的小行星,永远在挣脱恒星的引力,要按自己的冲动和愿望漂泊。

  ——————————

  昆仑墟在哪里?

  有人说它就在昆仑山,所以昆仑又称中国第一神山、万祖之山。它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境内,全长约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古人称昆仑山为中华“龙脉之祖”。

  也有人说它只是传说中上古时期伏羲的王都,现实中根本不存在。

  但一直坚信昆仑墟存在,是中华民族的源头,并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一直在研究与寻找。

  一直,《藏地牛皮书》的作者。他在2002年出版了这本畅销书,引起了一阵西藏游的狂欢。那是一本为乐于独行天下的背包客设计的藏地旅行指引书。内容有高原殊圣之地与雪域美景,有作者经历过的徒步路线及鲜为人知的山村牧场,有丰厚的藏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书中除了配有作者于行走途中拍摄的实地图片外,还穿插了大量的手绘地图,地图中包含了旅行者所关心的内容,细化到便捷的小道和厕所。

  在《藏地牛皮书》出版之前,我们这些驴友人手一本《LP西藏》(Lonely Planet),也就是说,中国的年轻人都拿着老外出的驴友书独自走天涯。但自从有了《藏地牛皮书》,我们的接头暗号变了。我们抵达拉萨以后,会在八朗学客栈的留言板上贴一张纸条,说明自己要租车去珠峰大本营、纳木错,大北线或者直接开车去尼泊尔,然后留下电话号码。很快就有电话打来,大家找一个地方碰头,手里拿着或者背包里露着《藏地牛皮书》鲜艳的明黄封皮,然后聊一聊看是否气味相投,就这么把钱混在一起租车走上艰险刺激的旅程。

  驴友们都以认识一直为荣,愿意看他吞云吐雾地在中心位置发表演说——那西北人特有的热情与一板一眼,满嘴冒着思想的火花,而没有一丝为了背包而背包的“装”。

  一直是个异数,似乎从来不会有江郎才尽的烦恼,他的创意,总是一嘟噜一嘟噜的。即使我们在上午拜访,他也能滔滔不绝地讲他的梦,他睡梦中思考的问题。这些自诩很有个性的诗人、文人、文艺人,对他,能发自内心地叹服。

  我们成了最好的朋友。

  当然,我知道我们不是一类人。

  我在既定的轨道上运行,周而复始平淡无奇,把目光看向青藏高原,那里圣洁雄奇无欲则刚,没有一丝尘埃。每年一次的藏区游,足以安放心灵,以更好状态投入工作。

  一直不是。他的轨道就是突破轨道,就是在路上!他像匆匆过客一样回到北京的家中与我们欢聚,然后更多的时间泡在中国少数民族的村落里,寻找他的艺术灵感。他在不停地走不停地拍不停地画。我们坐在他自己设计的大房子里,享受那粗糙奔放与众不同的装修效果,看他把地图画在羊皮上,把农村淘来的木门做成电脑桌,把雪白的墙壁用特制的铁爪抓得坑坑洼洼。看到他,就好像打开了一扇窗,外面空气清新,通向自由之地无拘无束无忧无虑,通向少年时做流浪歌手或者流浪歌手情人的梦想,通向无关尘世烦恼金钱名誉累赘的纯精神世界。

  人生的转折说来就来。

  在功成名就的41岁,一直迎来了他第一个孩子。作为他的朋友,很多人也纷纷升格进入父母行列。

  无法回避的责任压迫下来,我们都成了灰姑娘的姐姐,切掉脚跟或者脚趾,疼痛难忍地去适应社会给我们的鞋。女人们开始害怕失去,反思要宠爱还是要尊重?男人们则认识到才华跟建功立业比,算什么!

  还去高原吗?梦中时时有湍急的怒江耀眼的格桑花和雪白的玉珠峰。但不敢带孩子去高原受罪,后来甚至自己不敢去冒险,生怕一个闪失,孩子无人看护。

  一直是个例外,他永远与众不同。他比别人都爱孩子,但他更爱自由,似乎停不下脚步。

  一直就像一颗逃逸的小行星,永远在挣脱恒星的引力,要按自己的冲动和愿望漂泊。

  谁不愿意永远年轻?但大家都知道,挣脱引力是要付出代价的,就是要不断地甩掉一切瓶瓶罐罐,增加动力,甚至粉身碎骨。

  这就是中年危机吧?对自己失望、重新认识、反思,再失望、再重新认识、再反思。就像《黄帝内经》说的那样: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在地球上,只有春天是烂漫、无拘无束的。人如果在秋冬还像春天那么被发缓行随心所欲,必然会遭到自然规律的负反馈。

  你以为当逃逸的星体容易啊,只要看看火箭的设计就知道,要经过多少繁复的算计。发射的时机、倾角,携带的燃料,扔掉负累的时间等等。再看火箭发射,火焰轰然而出遍照天地,当火箭突破大气层,箭体外面的白色物质噼里啪啦地往下掉,最后为了能有一小个星体获得第二宇宙速度飞出去,那么多燃料都要烧尽,还要扔掉三节火箭呢!

  爱如珍宝的仓央嘉措各种版本的诗集,最终锁进仓库。那些突破禁忌的爱,放肆的表白,忘乎所以的虔诚,都属于漫长的青春期。因为那位诗人的生命,定格在24岁。灿烂的青春都那么短暂,为了各种理由,我们必须吹灭枝头的火花。

  但是一直一直有最强大的自我,是不会听别人的劝的。

  他随性地甩掉了北京,甩掉了自己的房子,甩掉了老朋友们,甚至甩掉了自己的家庭。

  他一直没有屈服,没有变成那个“中年人”。

  人说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一直说:我隐于藏。

  当我们被生活压弯了腰,逼疯了,最多在朋友圈发张西藏的照片,录几句朴树、许巍的歌词。而一直还是一直在路上,在青藏高原边边角角插满了五色风马旗的地方走走停停。

  他的肉身在这些偏僻的地方,他的心灵在更加偏僻的《山海经》里。

  我们以为,不愿意老去的他,会推出《藏地牛皮书》的续集,或许是一本画册,也许是一张画得密密麻麻的羊皮,抑或,是一款挑战极限的电子游戏。《山海经》里那些形容奇怪的禽与兽,会扑啦啦地点缀在山川地理的图画之间。然后我们会放下因他任性造成的伤害,而继续围坐在他身边,听那些只生活在思绪里的故事。

  我抱着猫从宠物医院走出来的时候,接到了他刚刚去世的消息。

  出乎意料,我既没有伤心,也没什么情绪波动。只是想找个人说说曾经的这个朋友,说说那些沉在记忆深处的,也许是他两口子给我做的一次比萨,也许是劝住他不要离开北京,也许是他抱着儿子走在街头的样子。

  一直就是这么一个说走就走的背包客状态,只是这次,他扔了包。

  他12岁半的女儿在朋友圈这样与父亲告别:一直一直自由。

  虽然在一起很短暂,孩子竟然超乎寻常地理解父亲。可不是吗,丢掉一切的人,到最后只剩下这副皮囊了,挣脱了,才是真的自由了。

  时至今日,我明白: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有自己的使命,要用尽全力完成。而一直的使命,就是一直在路上——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是为真人……茫茫太空中的小行星,在被撞得粉碎前或坠入大行星或恒星前,都会经历一段千万年甚至亿万年的孤独旅行,即使只剩下那绺魂魄。我想一直的旅行应该还没有停下,便默默希望他能听到——你在遍游上下虚空、十方世界之前,一定去看看昆仑墟,确定一下它真实的存在。

  就像《藏地牛皮书》对驴友们的意义,昆仑墟对这些旧友也很重要!

  当我们身披铠甲,负重前行,喘不过气的时候,想一下你,就看见了那扇窗,外面是你的画笔具象化了的《山海经》,奇珍异兽、祥云朵朵、山海相伴、天空辽远……

  最后,完成使命的人都会归于昆仑墟,我们曾经出发的地方。

  堵力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05月11日 11 版)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000 字。

转载请注明: 不老的《藏地牛皮书》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