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边耳朵上都夹着香烟,水产老板林杰有些忙碌。门市部挤满了人,很多都是闻讯而来,抢购野生大黄鱼的。
林杰笑呵呵招呼客人,不时进到冷库,把一条条金灿灿的大黄鱼捧到电子秤上。老板娘则忙着在本子上记录,某条鱼重量多少,购买人是谁。价格是不会写上去的,因为每条鱼价格都不一样,算是一个\"秘密\"。
宁波奉化桐照村,有\"中国第一渔村\"之称。
五天前,当地两组双拖渔船在东海\"意外\"捕获 1000 多斤野生大黄鱼,整个渔村都沸腾了。前天,第一组渔船带着 36 箱野生大黄鱼回到码头,甚至有人放起烟花庆祝。第二组渔船则带着 20 多箱野生大黄鱼于次日中午回村。
以往,出海渔船的渔获都由专门的渔运船转运回港。考虑到大黄鱼太珍贵,二次搬运会造成损伤,这两批大黄鱼都由渔船\"亲自\"运回。
第一批 36 箱大黄鱼,就由水产商林杰代理销售。
一次性捕获这么多野生大黄鱼,在近几十年是件稀罕事。要知道在往年,一条渔船出海,能捕到三五条就值得庆祝一番了。
于是,难免有人会产生疑惑,今年怎么会\"突然\"出现这么多大黄鱼?会不会是从养殖箱里逃出去的?还是这些年持续的休渔和放流,东海渔业资源正在慢慢复苏?
昨天(11 月 30 日)下午,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陪同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的陶震老师,开车来到桐照村。陶老师此行的任务,是买几条珍贵的东海大黄鱼,带回学校解剖,并进行分子生物学等层面的检测,为这些大黄鱼验明正身。
它们到底野不野?
一网下去捕到这么多大黄鱼
上次还是 30 多年前
当桐照村的渔船在外海两网捞起上千斤东海野生大黄鱼时,兴奋的船老大忍不住第一时间发了朋友圈。消息迅速在整个宁波水产界刷屏。网友纷纷留言:\"船老大运气真是太好了,一网捞上一船黄金。\"
在宁波、舟山从事多年水产生意的俞先生告诉小时记者,这种情况几十年没出现了,上一次一网下去捕捞这么多野生大黄鱼,至少要追溯到上世纪 80 年代。
今年 6 月,小时新闻曾以《200 万尾鱼苗正在野化训练,天价野生大黄鱼能重回百姓餐桌吗》为题报道了浙江海洋大学科研项目团队开展东海野生大黄鱼资源修复工程一事。
该项目为浙江省于 2019 年推出的农业领域两个重点研发计划之一,旨在通过智能化高端装备与技术的融合创新,首创岱衢洋大黄鱼野外训练与种源输出的新型栖息地,构建大黄鱼栖息地、水域环境和生物高效监测与预警技术,开发芯片植入标志放流装备技术,研发基因检测和生化学检测评估等\"卡脖子\"技术,有效重建并恢复浙江舟山海域大黄鱼自然资源。争取用三年时间,将东海大黄鱼资源恢复到 1000 吨。
报道也回顾了东海大黄鱼由四大经济鱼类逐渐走向资源枯竭的历史。经过多年集中捕捞,尤其是在 1974 年初春,在越冬产卵期对外海中央渔场的一次大肆集中围捕后,东海野生大黄鱼资源一蹶不振,慢慢销声匿迹。
近年来,宁波、舟山的渔业部门高度重视东海渔业的资源修复,每年增殖放流大黄鱼鱼苗上千万尾。而这些鱼苗,都是从海上捕捞的零星野生大黄鱼繁殖的后代。
在这一背景下,当浙江海洋大学的科研团队有关负责人看到昨日钱江晚报头版的报道后,立即给小时新闻记者打来电话,想联系桐照村的渔老板买鱼。
这批大黄鱼已基本售出
越重的越贵
纯正的野生东海大黄鱼,相信很多真正的吃货也没有见过。因为近几十年里,这种鱼实在太稀少了。渔民出海偶尔捕获几条,也会立即被熟客订下买走。
昨天下午一点,在林杰的门市部冷库里,工人们忙个不停,36 箱野生大黄鱼已经卖得差不多了,仅剩下几箱,留给了电话预约的客人。
剩下的这些大黄鱼,大的在两斤左右,小的七八两一条。从冰块里拿出来,仍然金灿灿的,透骨新鲜。
陶震挑选了四条稍微小一点的——毕竟是拿来做科研的,个头大小并无多少影响一一过秤,重量分别为 7 两 6、6 两、8 两 8、还有一条刚好一斤。
\"把零头抹掉吧!\"林老板听说我们是买来做研究的,非常爽气,总价 1350 元只收了 1000 元。
购买来做研究的大黄鱼,挑了个头小一些的,价格更便宜。
林杰说,野生的东海大黄鱼,个头越大价格越高,像这四条鱼,一斤重的每斤 650 元,一斤以下的每斤三四百元。超过一斤重的,每斤则需要八百到上千元。超过 2 斤的,则接近 2000 元一斤。
来自宁波奉化区的餐饮老板冯再亨,带着宁波的两位朋友赶过来买鱼。其中一位买了 40 多条,一共花了 8 万元,另一位也买了 5 万元的鱼。
冯再亨自己只买了两条一斤多重的,一共花了 2140 元。
\"我是买回去自己吃的。\"冯再亨说,这是正宗的野生大黄鱼,即使是从网箱里逃出去的,至少也在海上生活了七八年时间,也算是完全野化了。
林杰对冯再亨的说法表示认同。他拿出一大一小两条鱼来做比较,按照比例,大鱼的尾巴明显要比小鱼的粗一些,胸鳍和背鳍也是。这几个地方,是当地渔民区分野生和养殖的主要标准。
林杰说,这说明这条两斤以上的大黄鱼,有一定可能性是从养殖网箱里逃出来的。
这批大黄鱼
会是从网箱中逃出去的吗
捕获这批大黄鱼的海域,在 165 渔区。
林杰的合伙人,也是渔船的股东之一邬盛指着墙上的一张\"中日、中韩渔业协定水域示意图\"给小时新闻记者看。这个渔区位于东经 124 度,北纬 32 度区域,渔船从桐照码头开过去要 22 个小时左右。从地图上来看,165 渔区在刚好在长江口渔区管理区以东,上方是韩国渔区,再东面是日本渔区。
\"这片海域中日韩三国的渔船都可以在此捕捞。\"邬盛说道。
\"这片公海的大黄鱼很少,最近 30 多年还没有捕捞到过这么多的大黄鱼的记录。\"邬盛说,小时候他爷爷出海,能够捕到很多野生大黄鱼。在他记忆中,最大的甚至有 20 多斤重。
这个重量的野生大黄鱼,如果放在现在,肯定会卖出天价。
\"目前野生大黄鱼进入越冬期,这些鱼很可能受到环境的影响,从深水区上来越冬,然后碰巧被网到了。\"林杰说。如果这批大黄鱼是从养殖网箱里逃出来的,有可能是舟山那边的养殖场,也可能是从福建的渔区游过来的。
如何为大黄鱼验明正身?
专家要做基因测序
假设两斤以上的大黄鱼是从网箱逃出来的话,偏小一些的大黄鱼可能就是它们的直系后代。陶震老师认为,对于林杰以及桐照当地渔民的说法,目前还需要更多的科学证据来证明。
陶震博士是浙江海洋大学东海野生大黄鱼资源工程科研团队的成员,主要在实验室从事生物分子学方面的研究。
当天傍晚,陶博士把四条买来的野生大黄鱼带回学校实验室,并和团队成员一起,对这四条鱼进行体型数据测量并登记后,将它们一一解剖。他们用手术刀将鱼的肌肉切片,用于进一步的实验室分析测试。另外,还取下了鱼的内脏,将由学校的另一个科研组进行内含物的检测。剩下的标本将存入零下 80 摄氏度的冰箱进行保存,后续还会进行更多的研究。
\"这些肌肉切片,除了对细胞里的线粒体(拥有自身的遗传物质和遗传体系)进行基因序列分析以外,还会对肌肉本身的脂类和脂肪酸含量进行检测。\"陶震说,不过这些检测结果需要一段时间,没这么快出来。
\"我们同时也收集了其他的几条野生大黄鱼样品,正好可以进行比较分析。\"陶震说,
10 年前,浙江海洋大学就对野生大黄鱼做过全基因测序,最近的这些数据可以与此前的数据进行比对,由此推断它们之间是否存在亲缘关系。
野生和养殖的特征区分
越来越不明显?
据了解,东海野生大黄鱼历史上的产卵地,多在舟山岱山岛和衢山岛之间,因此学界从种族上将之命名为岱衢族大黄鱼。
近年来,舟山、宁波等地发展大黄鱼养殖业,取种都是正宗的岱衢族野生大黄鱼。
然而,由于网箱养殖的环境因素,养殖大黄鱼从体型和吃起来的口感上与纯野生大黄鱼肯定不一样。小时记者采访了当地的一些水产老板,其说法一般归为以下几点:养殖的鱼食物丰盛,体型更肥(特别是肚子更鼓),尾巴也要短一些,鱼鳍也更短小,鳞片更粗糙。这是都比较好理解的,毕竟在大海里的野生黄鱼,其环境决定了其尾鳍、背鳍和胸鳍更长,鳞片也更细密整齐,这样游得更快,利于逃避天敌和捕食。
另外,两种鱼的头部、鱼唇、脊椎、内脏等的形状,包括吃起来的口感等都有较大区别。譬如,野生大黄鱼的肉吃起来有很强的粘性,肌肉节明显,是甜甜的蒜瓣肉,而养殖的可能会带着一点腥味。
野生大黄鱼的流线形体形明显要\"漂亮\"一些。
对此,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副院长、教授宋伟华表示,民间的说法是可以作为区分两种鱼的参考,但并不是绝对的。譬如,老百姓说野生大黄鱼的嘴唇是红的,但不代表嘴唇白一点,就一定是养殖的。\"这个需要综合判断。\"他说。
小时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近年来,随着深水养殖技术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不少\"高仿真野生大黄鱼\",其精品礼盒价也超过了 500 元每斤。由此可见,随着时代发展,野生与养殖之间的分界线不再那么明显。
正如来自奉化的餐饮老板冯再亨所说,目前大海的环境也不比以前了,船太多,柴油污染、塑料垃圾和啤酒瓶、饮料瓶到处都是,即便是完全野生的,它的特征也会发生变化。
\"我外公就是桐照渔村的老渔民,他年轻时出海捕捞到的大黄鱼,体型是非常修长的。现在的大黄鱼,哪怕是野生的,也根本没法比。\"冯再亨说。
来源:钱江晚报
【来源:半岛晨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