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奉先寺文物保护工程基本结束,大佛预计7月初与游客见面,有两大新发现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付首鹏

6月13日,在洛阳龙门石窟,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看到,尚未拆除脚手架和绿色防护网的卢舍那大佛前,已有不少游客参观。

龙门石窟奉先寺文物保护工程基本结束,大佛预计7月初与游客见面,有两大新发现

龙门研究院院长史家珍说:“此次奉先寺文物保护工程已经结束,考古工作和普查工作也处于收尾阶段,预计7月份将以崭新的面貌与游客见面。”

龙门石窟奉先寺文物保护工程基本结束,大佛预计7月初与游客见面,有两大新发现

据了解,奉先寺位于龙门西山南段,是龙门石窟开凿规模最大的摩崖像龛。奉先寺坐西面东,东西进深约38.7米,南北宽约33.5米。九尊造像各具形态、形神兼备,代表了中国唐代雕塑艺术的最高成就,是东方佛教艺术的典范,也是洛阳乃至河南的名片。

此次大修也是20世纪70年代奉先寺进行保护修复工程以来,首次进行的大型保护工程。

“此次文物保护工程不涉及文物本体的保护修复,主要分为危岩体加固和渗漏水治理两部分。”史家珍说,因为搭架子很不容易,消耗了很多人力和物力,所以趁这个机会,对奉先寺文物本体展开了病害调查评估与石窟寺的考古工作。

龙门石窟奉先寺文物保护工程基本结束,大佛预计7月初与游客见面,有两大新发现

“在这次考古过程中,获得了多个新发现,比如首次发现造像有琉璃眼珠、卢舍那大佛面部检测到金、银元素存在、大佛身体表面发现了彩绘颜料残留等。”史家珍介绍。

在卢舍那大佛右侧胁侍普贤菩萨造像前,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看到造像右眼眼珠是完整的,左眼眼珠只残留了外侧一半。

龙门石窟研究院石窟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范子龙介绍,两个眼珠为古代琉璃眼珠,成分为二氧化硅和铅,呈弧形片状,厚度约0.5厘米。其中,右眼眼珠为一整块琉璃,左眼眼珠应该是由两块琉璃拼合而成,目前只残留外侧一半。

龙门石窟奉先寺文物保护工程基本结束,大佛预计7月初与游客见面,有两大新发现

“清理后可以看出,琉璃颜色呈暗绿色,质地均匀,熠熠闪光。”范子龙说,奉先寺造像保存大块片状唐代琉璃实物,比较罕见。

龙门石窟奉先寺文物保护工程基本结束,大佛预计7月初与游客见面,有两大新发现

值得一提的是,普贤菩萨造像双眼并不对称,初步分析,应该是开凿者考虑到透视效果,为体现普贤菩萨胁侍卢舍那大佛、身形略微向左转动而有意为之,也反映出古人高超的雕塑水平。

“通过观察造像开凿方式,我们推断卢舍那大佛在建造时具有与普贤菩萨造像相似的眼睛结构。目前卢舍那大佛双眼内无眼珠,很可能是后期缺失所致。”范子龙说。

龙门石窟奉先寺文物保护工程基本结束,大佛预计7月初与游客见面,有两大新发现

在考古中,借助高科技手段,考古人员首次在卢舍那大佛面部检测到金、银元素存在。这在建造卢舍那大佛时,很可能使用了‘贴金’工艺。

在卢舍那大佛身体表面,还发现了绿色、红色、黑色等彩绘颜料残留,虽然受到风化、渗水等影响残存很少,但从这个新发现可以推测这一造像在唐代时很可能身披彩色“衣服”。

龙门石窟奉先寺文物保护工程基本结束,大佛预计7月初与游客见面,有两大新发现

在普贤菩萨造像表面,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厚度均匀的白色物质,经分析,其成分主要为铅白,不仅有助于颜料附着、金箔黏结,也在抵御自然风化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铅白的大量发现,为龙门石窟彩绘镀金传统工艺的研究、保护材料的研发,提供了重要资料。”范子龙说。

龙门石窟奉先寺文物保护工程基本结束,大佛预计7月初与游客见面,有两大新发现

“金、银元素,彩绘颜料及琉璃眼珠的发现,对于研究龙门石窟奉先寺造像的装饰特点、制作工艺及保护历史都具有重要意义。”史家珍说。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166 字。

转载请注明: 龙门石窟奉先寺文物保护工程基本结束,大佛预计7月初与游客见面,有两大新发现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