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顺‖桑岛游记
桑 岛 游 记
◎刘华顺
初秋时节,海风习习。这个方圆二点五公里、六百余户、两千余人囗、四面环海的小渔村,迎来了不少游人。拜妻提议所赐,我们一家老小七口,也置身在了其中。
桑岛,位于龙口北部,与东海旅游景区隔海相望。岛上地势平坦,槐林郁茂,环境近乎幽寂。全长十华里、看上去有点窄小的环岛路,好象是游览车的专线,循环徐徐而过,互不相识的人们,时而友善地打着招呼。岛的西面,是一个不大的天然海水浴场,有大人和孩子在那里游泳嬉戏。太阳伞下,一位来自济南的老妇人,在其家人陪伴下,悠闲自得地陶醉在海边景色之中。乘车东去,来到岛北面的火山熔岩地貌景点。一眼望去,那些大大小小的黑褐色岩体,宛如群牛奔浴,蔚为壮观。亿万年前,这里火山喷发,玄武岩地质地貌由此而生,这不禁使人充满遐想、流连忘返。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在江苏上学,学的就是地质专业,见到了不少代纪不同、形态各异的内陆地质自然景观,象桑岛海边这样极富地质特征的玄武岩地貌,尚属首次亲近,可以说眼界大开。
近海处,想找个最佳位置来张自拍,遂站到了一个滚瓜溜圆的岩体上。就在我摆好姿式、即将开拍之际,不料左脚一滑,还没等反应过来,整个身子便瞬间滑落下去。这惊险一幕,恰好被站在旁边正在录相的小妹不经意间给记录了下来,那样子真是狼狈极了。旁边的人见状,不由发出惊呼,连忙伸出援手。所幸岩体不过半个身高,而且表面奇光滑,没怎么伤着,只是虚惊一场,有惊无险。爬起来后,方才弄明白,原来是岩体表面一层薄薄的青苔作祟。其时潮已退去,经风吹日晒,便不易察觉,故没太在意,结果就发生了这个小小的失足意外。虽然只是左胳膊肘划破一点点皮,但教训还是有的,出游须谨慎,千万莫走险。
中午时分,来到一家濒临码头的“渔家乐”,准备在这里就餐。只见餐厅座无虚席,三四个服务员不停地忙碌着。点菜备桌,我们等了一会儿才安排上。菜肴还算可口,价格也能接受。就餐过程中,我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东西紧挨着的两家"渔家乐",西边我们就餐的这家可谓门庭若市,而它的东邻却是门可罗雀,最后才上了五六个客,显得特别冷清,与西邻形成鲜明对比,让人觉得很尴尬。更可笑的是,游览车司机师傅竟然给我推荐了东边这一家。反差如此之大,竟究是经营诚信问题,还是游客从众心理所致,也许两者皆有之,抑或是偶然现象,杞人忧天,谁又知道呢!无论如何,还是希望东邻渔家找找症结,对症下药,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尽快摆脱萧条窘境,与西邻比翼齐飞,同样也火起来。
吃罢午饭,便准备回返,决定坐大船出岛。进岛的时候,事不凑巧,大船刚刚启锚离岸。为了赶时间,我们只好上了一艘快艇,我和俩外甥(二妹的儿子、小妹的女儿)坐在前头,妻子带着孙女、小妹陪着老娘坐在后舱。海上风大,快艇乘风破浪,忽而冲上浪峰,忽而跌下波谷,击打得水面啪啪直响,在强烈的撞击中跳跃穿行,不过四五分钟的航程,我被折腾得够戗,心脏都提到嗓子眼了!有意思的是,八十五岁的老娘却很镇静,若无其事一般;孩子们则觉得超刺激、很好玩,孙女直嚷嚷着回去还要坐;我是熊了,说什么也不坐了!两点多钟,我们上了一艘滚装船,感觉就不一样了。坐在平稳舒适的客舱里,可以瞻前顾后自由活动了,也可以到甲舨上照个像看看景色,倍爽!
我这是第二次上桑岛。第一次是在二OO四年,当时正在布局北皂矿海域煤田开发勘探,时任龙矿集团办公室主任的我,跟随集团公司主要领导海域视察调研,我们分乘两艘快艇,在终端顺便登上了桑岛。我们在岸边作了片刻停留,连走马观花都谈不上,不过看上去还是有种荒凉的感觉。这次上岛是专程游玩,粗略浏览了小岛全貌,从以前已不太清晰的印象中,还是感觉出了一些变化。十几年暑来寒往,也应该有些变化了。尤其随着道路交通等硬件设施的改善,旅游开发力度明显加大,人气是不能同日而语了。
时下,正是旅游旺季,也是休渔期末。码头上,一艘稍大渔船靠岸而泊,七八个渔家女正在摘网。下月初就要开海了,显然,有渔民已提前开始热身了。这里的渔民主要是打鱼为生,靠海吃海。不过,从刚刚摘网的星星点点的对虾鱼蟹中,我们还无法预测开海后的捕捞收成,但愿海富四方,渔归满舱!
(编辑:高一平)
(本文图片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刘华顺,1959年出生,山东安丘人。在龙口矿业集团工作,已退居二线。近年来,偶有散文、诗歌见诸媒体报端。现为烟台市散文学会会员,《烟台散文微刊》编委。
壹点号烟台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