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江,中华民族母亲河。浩浩荡荡六千多公里,流经十一个省市自治区,惟有中游的武汉,被亲切地称为“江城”。
首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今天在这里开幕,世界的目光聚焦于此。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长江最大支流在这里与母亲河相聚。从这里,看美丽中国、美好生活,正好。
■ 母亲河为武汉塑形
河湖纵横 泱泱大城
冲过三峡,沃野千里,长江为这座城市塑了形。
两江交汇的壮阔地理,塑造了两江三镇的独特地形。汉口的十里繁华、汉阳的高山流水、武昌的半城书香,于上世纪初合而为一,定名武汉。“汉”,是《诗经》中“倬彼云汉,昭回于天”的浪漫星空,是辉煌了400多年的两汉文化,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是绵延1500多公里的长江最大支流,是传承了几千年的独特方块文字。
武汉之北的城市之根盘龙城,记载了长江流域夏商文化的传播;武汉之南的纱帽山里,发现了一万多年以前古人类生活痕迹。长江母亲河造就的千年文脉,在这里有代表性符号,有标志性象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江城儿女。
黄鹤楼下,江河奔涌,滋养了这座水灵灵的城市。165条江河,166处湖泊,超过四分之一的城市面积被水覆盖,大江大湖大武汉,半城秀水半城山,有着上天偏爱的自然资源秉赋。近年来,这座城市不断努力,防洪治涝,擦亮绿色水岸线,如今拥有超过百公里的全世界最长滨江生态走廊,世界级湖滨绿道。市民抬头可见绿,出门能亲水,四季可赏花,这是一座湿地之城、花漾之城、生态之城,更是千万武汉人绿水青山的美丽家园。
■ 母亲河为武汉赋能
九州通衢 得中独厚
东流向海,奔腾不息,长江为这座城市赋了能。
长江之滨的阳逻港,正在成为全国大棋局中的关键一子。从这里出发,下可通江达海远至日韩,上可空铁联运行至欧洲,最近它又联通了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成为新发展格局下重要交通枢纽。像阳逻港这样的空铁水陆综合联运,为这座城市重新写下一个“通”字。
地处中部,依江而生,武汉历来“九省通衢”,既是航运重要枢纽,也是高铁立交桥,四小时旅程覆盖中国绝大多数省会级城市。
如今,武汉被寄予更大厚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部崛起上升为国家战略,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大城武汉,既是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中部崛起龙头城市,也是拥有蓬勃活力的科教之城、创新之城。武汉不仅要实现地理上的通达,更要在发展上承接东西、连接南北,打开更大世界,挺起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龙腰。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新闻发布会上,解释了首届中国文博会为何选择在武汉举办。盛会本身就是为了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更大范围内文化交流合作。
■ 母亲河为武汉注魂
英雄城市 人文荟萃
依江而生,因江而兴,长江为这座城市注了魂。
任凭风浪来袭,我自迎头顶上,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千百年来,屈原行吟于此,岳飞屯兵于此,一百多年前民族危亡时刻结束帝制的一枪也鸣射于此。风雷激荡的大革命年代,一大批革命先辈从这里出发,打破旧世界、开辟新天地。百年来最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袭来时,守一座城、护一国人,这座英雄的城市谱写了永载史册的英雄史诗。
勇立潮头,这里的人们有着敢于开拓的闯劲。这里架起了万里长江第一桥,数千年来南北隔江而望,终于在这里天堑变通途;这里炼出了新中国第一炉钢,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工业体系中架起了钢筋铁骨;这里诞生了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立上改革开放的时代潮头;这里崛起一座以创新闻名的光谷,在新一轮科技浪潮中奔涌向前。
逆水行舟,这里的人们有着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韧劲。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江湖天险”反而锻造了世界著名的“架桥天团”,武汉人把跨江跨海的大桥修到了全世界。每年七月,武汉人都要在长江边,迎候全世界的游泳好手,横渡长江,踏浪而行。这是长江赋予武汉人特有的一股精气神,就算风吹浪打,也要奋勇向着前方奔去。
长江日报出品 采写:记者鲁珊 钟磬如 摄影:记者邱焰 陈卓 胡九思 胡冬冬 编辑:叶凤 校对:王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