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河境域】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征文——血肉长城
大家好,我们的小思姐聊生活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一、
庚子年夏,许多人前往一二九师的太行颂文化园之上,看那高耸坚固、八面威风的“小长城”。也有很多人说,那根本就不是长城,那只是长城的模型。
在我看来,所谓的长城,在意义上,应该有两种,一种是建筑上,抵御外辱的庞大工程,另一种应是血肉之躯,就像是国歌中唱的那句歌词“把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
两种长城,无论是固若金汤的宏伟建筑,还是精神层面血肉身躯,都是在抗击外辱,抵御外侵。而今人们茶余饭后的“小长城”,只不过是为了吸睛旅游的目光罢了。
其实,在一二九师上真正的“长城”,应该是那些埋葬于庙坡山之上的将帅忠骨,是散落在太行山下无人问津的烈士遗骸,是抗战救国不辞辛劳牺牲荒野的英雄枯塚。
二、
在一二九师所在地的赤岸村,有一个邻村,名为会里村,在村后有一个不起眼的山丘,村里上年纪的人都知晓,这里名为乱葬坟。
在这个乱葬坟之下,埋葬的大多都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期抗日救国的热血青年,他们都是一二九师的战士,他们深埋于此,无名无姓,无碑无传,更没有蛛丝马迹的文字可以查阅,只是明了,这里的大多数人都是当年从延安学习深造完而来的救国之士,随着历史的流逝,这个不起眼的山丘之下的故事,也鲜为人知。塚前没有一炷香,也没有后人来寻觅,只有孤寂的一个个遗骨,安享在这太平世界里的黄土之下。
涉县是抗战的热土,在一二九师政治部所在地的王堡村后,有个小曲峧村,在驶向村口的一个路旁,和会里村乱葬坟一样,埋葬着太多难以考究的忠骨。没有棺椁,没有草席,只是峥嵘年代里的偷偷掩埋。
也许是历史的遗忘,哪怕建国后,许许多多有名有姓的烈士遗骨被移至陵园,但这太行山上,还是有太多的热血忠魂,散落在人迹罕至的荒烟蔓草之下。
遗忘的忠骨,昔日的热血,他们是最不该被遗忘的人群。作为九〇后的我,看着书卷中的历史,忆起那段峥嵘,刀劈斧剁的天地间,到处都是不愿做奴隶的人。回想,这些人,才是那个时代真正的英雄。
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多少家庭,有人失去了丈夫,有人失去了爸爸,有人失去了孩子。时至而今,很多人都找不到他们当年的亲人。
看看我们当下的年轮,英雄枯骨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
真的是这样的吗?我深思了一下,回答是:未必!
在一二九师纪念馆文研室,有一文史研究员,名叫王鑫,就在2020年12月17日涉县“青年说”活动中,王鑫讲述了自己家族追寻先人遗骨的故事。
2019年6月24日,王鑫一行8人跨越四省,千里跋涉,寻找牺牲了63年的亲人——韩成祥。
1944年1月,20岁的韩成祥参军,成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29师9旅25团的一员。1945年7月,韩成祥跟随刘邓大军从华北平原转战大别山,而后又进军大西南。
1956年,四川凉山地区开始实施的彻底废除奴隶制度的民主改革,触动了奴隶主的既得利益,他们公然发动大规模武装叛乱。6月26日凌晨4点,300余名叛匪蜂拥般从老林中串进农场分队,一面点火烧房,一面向干部住处打排子枪,封锁干部居住区。韩成祥不顾个人安危,乘着叛匪枪声的间隙,迅速冲出去,端起冲锋枪向叛匪射击,吸引敌人火力,掩护战友们冲出来。在激战中,他左胸负伤,当即昏厥,当同志们将他救护到安全处时,韩成祥壮烈殉国,年仅32岁,牺牲后被批准为革命烈士。
韩成祥就是王鑫的外公,当年由于交通不便、档案遗失,家人只知道他牺牲在四川凉山,是一名烈士,其他一无所知。追寻韩成祥成了韩家四代人的夙愿。
2019年6月26日,在韩成祥牺牲整整63年后,王鑫与家人们带着漳河的清水、太行山上的黄土来到韩成祥的墓前进行祭奠,并将他墓前的一捧黄土带回涉县老家。63年了,他终于以这样的方式感知到了家乡的味道。63年了,他终于以这样的方式见到了自己的亲人。
王鑫是幸运的,时隔六十三载春秋,她能找到自己的外公,也是人间的不易。而我祖父的大哥,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就被军阀抓壮丁带走,从此一去杳无音信,更没有丝毫线索去寻找。
找故去的亲人,责无旁贷,替烈士遗骨寻亲,那更是大爱难得。
在今天的一二九师纪念馆,有一名同志,名叫王浩,他是纪念馆宣教科科长,山西左权人。
王浩有一位高中同学,名叫赵亚飞,身材矮小,喜欢宅在家,是左权县上口村里最默默无闻的人。但是他的一举动,让国人为他点赞。
赵亚飞花了24年时间,只做一件事,就是为当地发现的烈士遗骨寻亲。并找到了第一位烈士朱杰民(原名周极明)的家属,送还遗骨。而后他用了17年的时间,找到第二位烈士严熹的亲人,他又用了5年,最终上了中央电视台寻人栏目《等着我》做DNA鉴定。
村子里几乎每个人都听说他“上了央视”,却并不清楚他做这些事的来龙去脉。在这座曾驻扎过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的村子,人们更在意的还是地里玉米的价格。
写到此,让我想起了今年很火爆的一部电影《八佰》,是时候,让我们这一代人去走进那些历史中真实而陌生的英雄故事,去听闻他们的震撼与感动。
三、
虽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但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这些当年战争年代牺牲的战士,也应该有远方的家,有早已步入暮年的妻儿,在等待他们团聚。
这些沉睡在太行山的阵亡将士,有的没有墓碑,有的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当年的目击者大都去世,资料上也只有几笔简单的记录,事迹消逝在口耳相传的民间记忆中。
随着时代的进步,世人不愿固执地停留在抗战的回忆中,但总有人在坚守,在寻觅。无论是乱葬坟,还是太行山,甚至是慷慨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远征军,哪怕枯塚无碑,哪怕丘土无堆,他们都值得被我们崇敬,值得我们在他们面前上一炷香,倒一口酒,鞠一个躬。
历史,不会将他们渐渐地淡出国人的视野,他们也不会被遗忘,哪怕没有姓名,没有原籍,但是他们永远是这个民族的忠魂。
世人争先拥趸的打卡网红地,都只会是烜赫一时的云烟。而真正值得前往拜谒的,一定是为这个民族,为这个国家争取独立解放而付出生命的人群。因为他们,才是这个民族真正的“血肉长城”!
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晚 21:00 ?随笔 家中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