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林寺探幽:曲径通幽处》文/于学忠

文/于学忠

盛夏,沿城南徐屯镇采风,偶得半日闲,陪友人到宝林寺探幽。

《宝林寺探幽:曲径通幽处》文/于学忠

宝林寺,坐落在徐屯镇山咀村一座小山丘上。远远望去,山高峻貌,林荫葱郁;在烈日阳光之下,似真似幻,犹如一幅富有诗意的青绿山水画。这里灵山宝相,风水宝地,从古至今被当地人称之为宝林寺。

《宝林寺探幽:曲径通幽处》文/于学忠

宝林寺,赤光耀眼,气势磅礴。据清《片石岩重修宝林寺碑记》史料记载,按盖牟山之峙,郡治东南者多纡郁,迢峣莫能石状。而独于塔子沟笔架山侧,双龙洞之阳,有岩石焉。高十数仞,峭拔青瞑,口浮银汉,诚邑巨观之最。这里峰峦叠嶂,悬崖耸立,奇秀无比;片石岩,位于此处,因旧有石塔和八角琉璃塔,“塔子沟”的沟尽头,因为有形似刀劈的几十米高的石峭壁而得名。

《宝林寺探幽:曲径通幽处》文/于学忠

巍峨古刹背靠千仞峭壁偏石崖,给人以肃然起敬之感。放眼望去,大大小小的佛殿,星罗棋布,矗立在半山坡上,佛殿的檐顶,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宝林寺探幽:曲径通幽处》文/于学忠

自山脚拾级而上,台阶宽广而陡直,行走需十分小心,不得有半点旁骛,若心能放静,脚下自有高低。

《宝林寺探幽:曲径通幽处》文/于学忠

石阶南侧小道上山,一路绿荫遮天,宜看花听鸟,啼声皆在芳菲深处。登上山来,眼前豁然一亮,别有一番天地。极目四野,远处峰峦如聚,群山竞势,莫肯上下,笔架山近在眼前,双龙洞就在山那边,莽莽山野郁郁葱葱,犹如一幅水墨似的长卷。

迈入宽阔的古刹大院,青石地板凹凸古朴,左侧残存的一块古碑,其字迹斑驳。

《宝林寺探幽:曲径通幽处》文/于学忠

来到了大雄宝殿,这是一座木构歇山顶建筑,红漆的门窗,红色的琉璃瓦屋顶,显得格外的醒目。

偏安于城市一隅,不仅仅是一次神秘的探访,更是心灵上的一次慰藉和洗涤。

《宝林寺探幽:曲径通幽处》文/于学忠

走进宝林寺,如同走进了一段被历史尘封的远古记忆。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似乎都带着灵性与深刻,弥漫着一种厚重的韵味。

世人知晓宝林寺,但熟知有关宝林寺的传说的甚少。

《宝林寺探幽:曲径通幽处》文/于学忠

“日高气爽,寺前仰望。山倚树翠云接,塔耸石阶天降。”宝林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丰富的故事传说支撑着禅宗胜地的辉煌、多面的昨天。

《宝林寺探幽:曲径通幽处》文/于学忠

据宝林寺明戒大师介绍,传说宝林寺起开始修建于唐朝末年,到明朝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重修一次。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癸未)又重修一次。而宝林寺最早的庙宇已经在文革前毁掉了。近千年逐渐毁坏直至全无,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家对佛教文化的开放,当地开

始筹划复建宝林古刹。这里历史遗迹很多,有明嘉靖年庙宇复修碑记、石佛像、驮碑石、八角琉璃塔原址、高僧闭关禅修洞等多处遗址。

明戒大师介绍说:而现在的庙宇是在旧址上重建的。很久以前,有位叫迪丘尼的师傅家住吉林,有一天,这位师傅做梦梦到了宝林寺这个地方,说这里山青水秀,是一处风水宝地。于是,迪丘尼就从吉林一路寻找来到了这里,当她到达这时后,果然见到这里的景象如梦中一般。她就留了下来,住在了山洞里进行修行,并开始修建现在这个庙宇。

《宝林寺探幽:曲径通幽处》文/于学忠

宝林寺的“龙泉亭”于2017年12月30日落成,由楞严寺长老圆山老和尚为宝林寺井亭命名,并亲书“龙泉”二字;亭联:“泽慧众生同诸天法雨,源流一脉连东海神渊”出自着名诗词大家孙林清先生之手;并由书法家孙金龙先生手书。龙泉亭落成为宝林寺又添一景观。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龙泉亭的龙泉古井,因井水清澈、甘冽,常年不枯,慧泽众生。提起龙泉古井,倒有一段好听的故事。

明戒大师介绍,这口井传说也是唐朝时开始有的。那时,这里上山没有路,全部是大树,这里的树几个人合围起来都拢不住。

据山脚下老辈人讲,当时山上没有水,在此修行的一位高僧就从山下往山上挑水。

刚好被从此经过的东海龙王的三太子看到了,三太子感念这位高僧如此辛苦,便把东海的水引到了这里。

后来被东海龙王得知了,惩罚了三太子。三太子的母亲得知了此事,就向东海龙王求情放过三太子。

东海龙王放过了三太子,可是,对这个地方却充满了好奇,于是便来此一探究竟。

结果发现这里确实是灵山宝相,风水宝地,尤其是井的前面有一天然的片石岸挡着,而片石岸直立平坦,仿佛人工雕刻的一般为井护驾。

东海龙山见此情景,果然是一处宝地,决定在此修行。千年古树护佑着古井,因古树形似苍龙,后改此井为龙泉井。

山下老人老辈人讲述,从他们很小的时候,这口井就存在,这口井长年不干,井水甘甜无比,夏天打上来的水还有寒气。

相传明清以来,此处年年庙会,大戏连唱数日,演员因喝了龙泉古井水而一直保持清新圆润的唱腔;嗓哑的演员用此井水治愈;听戏观众也因喝了此井水而感到身体轻爽。宝林寺的龙泉古井因此被传为“男饮泉水体质壮,女饮泉水增容颜”。此井存在的年代较为久远,可谓饱经沧桑。而这口井并不深,只有不到十米深。即便是去年山下水井都旱得没水了,这口井里依然有水。

《宝林寺探幽:曲径通幽处》文/于学忠

站在山顶,举目远眺,可见群山逶迤、莽林密布。

纵览四野,群山丘壑奔入眼界,境内怪石林立,其状如“石豹、石狮、石佛”,或“似人、似物、似禽、似兽”;宝林寺的八角琉璃塔遗址和残碑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右边的驮碑龟石,经过千百年的风雨的洗礼,吸收日月精华如今已经修炼成“龟灵圣母”;片石崖上更是风光无限,雄狮、金钱豹雄视天下,鼋也傲视群雄……当你登上山顶盖州风光尽收眼底,令你心旷神怡!

《宝林寺探幽:曲径通幽处》文/于学忠

宝林寺的宝鼎,只有登到片石崖上方可看见,然而至今没有人敢登鼎……只能在此仰视!望着着山上郁郁葱葱的森林,在云雾的弥漫下,一座庄严古刹坐落其下,犹如仙境一般。

《宝林寺探幽:曲径通幽处》文/于学忠

这里自然风光秀美,四时景色各异。春赏奇花,夏观云海,秋望日出,冬赏雪景。宝林寺的风景美不胜收,数不胜数;这里更是远离尘世的喧嚣的清静地,自古以来,吸引着古代的文人墨客访古探幽。

遥闻禅宗之声,仿佛听一曲深邃的意境,浮想鸟鸣田园的诗情。

《宝林寺探幽:曲径通幽处》文/于学忠

宝林寺人杰地灵,聚山川之秀,得居士之雅,“碧波映古寺、幽境映禅光”一片空灵,是人们静心养性的好去处,令人神往。

《宝林寺探幽:曲径通幽处》文/于学忠

禅宗胜地自古今,山川秀丽多神韵。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土一如来。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探幽宝林寺,如读一段斑斓文章,仿佛触着仙人居士的风骨。

《宝林寺探幽:曲径通幽处》文/于学忠

盛夏,再登宝林寺探幽,这里厚重的历史文化和风光旖旎的山水,让人难以忘怀……(摄影/明戒大师)

作者:于学忠,辽宁盖州人。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营口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现供职于某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1990年开始先后在《鸭绿江》《营口日报》《辽宁日报》《农民日报》《辽河》发表作品,作品多次获奖。著有《凝聚的力量》《山高人为峰》《岁月深处是芳华》《盖州情韵流淌千年的风雅》。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561 字。

转载请注明: 《宝林寺探幽:曲径通幽处》文/于学忠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