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橙旅游】中国山地旅游资源丰富,梯田是其中一种。诗句“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形容的正是梯田景观,现代则有“镜子阶梯”“春如银带夏如绿波”等句子出现。
现在,梯田旅游正作为细分的山地旅游产品受到关注,但由于地理位置和地貌地形,梯田资源与诸多因素更具关联性,开发好梯田旅游需要多方面做文章。
安静中发展的梯田旅游
梯田是“依山傍水”的产物,依地势和水流变化,田埂蜿蜒曲折,地块儿层层叠叠,具有较强的自然环境感;另有一些梯田所处纬度较低、海拔较高,雨量充沛,梯田周边云雾蒸腾,让游客居高临下,仿佛进入仙境。因此,梯田观赏性在观光农业中出类拔萃。
在世界范围内,梯田的分布十分广泛,由于地理位置、资源分配等原因,国内外梯田的特色与景观各有千秋。
来源:《梯田旅游景区规划思路与实践》
国外对梯田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菲律宾伊富高梯田和瑞士的拉沃梯田等几个热点地区。
菲律宾伊富高梯田有2000多年的开垦历史,于1995年被UNESCO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由于梯田一直在退化,2001年被列入濒危遗产名录;拉沃梯田位于瑞士阿尔卑斯山南坡,开垦于12世纪中叶,是著名的葡萄产地和葡萄酒酿造基地,200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国内对梯田旅游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但在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美国、法国的人类学家就已经开始对云南元阳的哈尼村寨进行调查——渡部忠世在其所著《稻米之路》一书中,提出亚洲的栽培稻起源于印度的阿萨姆经缅甸、泰国北部到云南的弧形地带的“阿萨姆——云南”假说,并指出哈尼族居住地有可能就是“稻作文化的发源地”。
哈尼梯田的历史悠久,其鲜明的旅游特色更是元阳县影响力最大的旅游产品之一。
1993年,中国西南边疆民族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和红河州民族研究所联合举办多届哈尼族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2010年底,首届哈尼梯田大会上倡导梯田保护的《红河宣言》被推出,哈尼梯田研究形成国际性的研究格局。之后,哈尼梯田于2013年6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2019年,哈尼梯田遗产保护与旅游减贫融合发展项目入选世界旅游联盟(WTA)《2019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
“发源地”看全国,梯田旅游阻碍颇多
受历史和地理环境因素影响,红河南部社会发展的各项指标远低于全国和全省水平,梯田旅游对哈尼族和其他民族而言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全新产业,其运作方式、经营理念以及人流、物流、信息流将加快红河南部山区脱贫致富步伐,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
各级相关部门更推出大量相关政策,如针对哈尼梯田的缺水问题编制《红河哈尼梯田核心区水资源调查报告》《红河哈尼梯田核心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红河州农业局印发《红河州哈尼梯田稻鱼鸭生态种养模式实施方案》;元阳县编制《元阳县哈尼梯田红米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年-2018年)》,总投资2.6亿元实施发展优质梯田红米产业,打造特色旅游村,发展农家乐、农家客栈等旅游服务产业等。
梯田是一种稀缺资源,作为旅游资源被开发时,受到的制约因素和关联方面较多,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
首先是激烈市场竞争的问题,举例来说,尽管哈尼梯田名声大噪,但中国境内梯田虽不十分常见但也具有一定数量,且梯田景观大多大同小异,加之云阳引以为傲的少数民族特色在云南省内随处可见,因此在同样的人文地理景观产品中打造出拥有自身特点产品是包括哈尼梯田在内的梯田旅游产品必须考虑的问题。
其次是最重要的方面,即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由于山体滑坡、供水不足、灌溉系统脆弱等原因,导致梯田被荒废,威胁到了梯田的可持续发展,这正是全世界梯田旅游正面临的严重问题。
巴厘岛德格拉朗梯田享誉国内外,生态问题十分严重——在巴厘岛,越来越多的别墅、酒店正在占据农田,当地水资源严重缺乏,海水入侵、地面沉降、水质恶化等问题显著存在,但使用群体和政府管理部门都没有形成反馈体制并采取适当的反应措施。
国内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梯田十分注重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但较大的客流量带来了使用水的数量提升,由此产生了人类生活用水和梯田的灌溉用水之间的冲突。
天气时刻多变也会给梯田带来不利影响。“云和梯田近两年气候有些干旱,这让我们产生了危机意识,因此建造了一些蓄水池,但目前蓄水能力有限,到了冬春季节水量最少时,梯田灌溉等用水明显不足,导致梯田景观变差。景区配套的一些住宿餐饮甚至在节假日旺季出现用水荒,大型的水库建设势在必行。”云和梯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公司副总经理熊建兵说。
在大交通等基础设施方面,梯田旅游也面临着很多问题。梯田存在于山区,多半区位较偏僻。云南、贵州、广西、江西、福建、湖南等地是梯田的密集区,从机场或高铁站等交通枢纽前往,一般都要耗时较长,如哈尼梯田,从昆明前往大约需要5个小时;广西龙脊梯田,从桂林机场前往需要4个小时;浙江云和梯田,从温州机场前往需要3个小时。
不论是同质化还是生态保护甚至是交通,都不是一朝一夕间能解决的问题,而在现代旅游市场,梯田旅游还要发展下去,这就需要梯田建设者在尽量规避以上问题的同时找到新的出路。
梯田的开发与保护
梯田作为大地景观,原生态是最基本的要求,梯田旅游开发要巧,尽量减少人工痕迹,紧密结合保护与利用,同时无论开发何种类型的旅游产品,都应突出梯田的核心地位。
因此有专家表示,梯田建设及之后的维护过程中需时刻提升审美标准,可在灌渠、水沟、田堰等适当位置,设置必要的仿古水车、水磨、水碓等,作为和谐的点缀性景观;要有专业性规划,突出梯田不同时期的代表性景色;要合理编制旅游参观路线,让不同季节和时段的到访者既能看到想看的景色,也能避开拥挤和拥堵。
如云和梯田在开发过程中坚守“不减一丘梯田”“不砍一棵古树”“不弃一户村民”“不拆一间好房”“不引一个入侵物种”的五“不”原则,保障梯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龙脊梯田核心景区内的村寨利用传统方式耕种的梯田资源,以“企业+梯田+农户”的模式参与旅游开发,公司负责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景区管理、游客销售,农户以自家承包梯田入股的形式,负责用传统的方式维护和耕种梯田,保持梯田的原始风貌。
伴随中国旅游需求变化发展,传统的观光旅游已经不再能满足游客的旅游需要,因此梯田旅游不仅要发展观光旅游,作为成熟的梯田旅游目的地,更要拥有多元的旅游产品结构。
围绕梯田展开的休闲度假、体验旅游、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甚至是婚庆旅游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梯田绽放着不同的光彩。
云和梯田深入挖掘当地的农耕文化、银矿文化、畲族文化和木玩文化,利用梯田景观特征和景区资源特点,划定景区重点建设区域,打造特色鲜明的景点,强化景区吸引力,并打造了一批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项目,如正在筹建首个梯田博物馆,据此推动农业旅游产业体系构建。
云和梯田的优势和劣势均非常明显。优势上看,云和梯田开发较早,在当地的影响力较大,在梯田上日出景观与梯田云海是吸引游客的二大“武器”;劣势上看,不是每个游客都能在多变的天气下观赏到最壮阔的云海景观,同时云和梯田受到政府和文物保护部门管辖,不能过度开采,导致梯田管理方在开发适合年轻人体验的户外网红项目时需要多加注意。
同时梯田可种植收获的农作物有限,尽管当地政府和梯田管理公司会给周边农民一些补助,也激发不起当地人对梯田种植的关注,久而久之导致云和梯田周边的荒废梯田较多,至少一半以上的荒废梯田已对景区景观体验产生了非常的不利影响。
对此,熊建兵介绍,梯田农耕不仅要依靠政府政策,云和梯田投资公司正积极计划以会员体系的方式向全国招募农场主会员,将单纯卖景区产品升级为卖梯田度假生活方式,通过向会员分享景区资源,提供露营非标住宿、地方风味宴、主题农事参与、高山梯田绿色农产品等超值产品,打造农耕文化生活度假深度体验,再由会员切体验通过朋友圈分享等方式拉动更多游客,会员也可以通过景区的分销机制得到利益分红。
这样一来,景区与会员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合作关系,一方面带动游客积极参与性,提高景区客流量,加快资金回笼;另一方面,通过分销,荒废的农田也能得到新的利用,甚至在废弃稻田上实验有机肥与生物科学,最终让生态环保的理念进入企业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也有专家提示,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仅需要依托本身的地理人文风情,更需要有效的营销手段才能够打响品牌,创造更大的价值。因此无论是在哪一个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都需要利用正确的市场营销手段。
若从起源时间来看,梯田旅游并不是新鲜产物,但因交通区位等各种因素,梯田旅游并没有引起更多重视,在生态旅游发展的关键时期里,梯田旅游作为其中一种旅游方式正逐渐得到关注,与之相配的,需要梯田旅游发展方投入更多精力,在保证梯田环境不受到破坏的情况下尽力发展梯田旅游及周边产业,最终借助梯田的力量实现当地旅游市场的发展。(品橙旅游 Yang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