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书法水平,是有两个方面决定的,这两个方面不仅适用于书法,还同样适用于其他的艺术领域。
一方面是书法的技法完备程度,只有在技法上达到了无懈可击的地步,你的书法才算入门。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人格修养和人文关怀,没有足够的人格高度和心灵境界,你的书法境界就不会高到哪里去。
我们纵观书法史上那些具备大学问的人,在书法上皆有不俗的表象,比如大诗人李白、杜甫和贺知章,其书法不输顶级书法家,比如大文学家苏东坡与黄庭坚,其书法境界之所以高超,除了精湛的技法支撑之外,还有这丰厚的文化底蕴。
此外,被誉为“宋朝巅峰”的理学大师朱熹,同样也是一位不世出的书法大家,这自然也是从深厚的学养当中衍生出来的。
在明代,有一位可以称之为“圣人”的人,他一生立功、立德、立言,实现了“三不朽”,达到了圣人的标准,他就是王阳明。
王阳明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的“心学”影响了中国文化史500多年,他本人也成为了无数人的偶像。
国学大师梁启超曾这样评价王阳明:
他在近代学术界中,极具伟大,军事上,多有很大的勋业。阳明是一位豪杰之士,他的学术像打药针一般令人兴奋,所以能做五百年道学结束,吐很大光芒。
如此高的赞许,除了王阳明之外,无人能够担当。他被誉为“千古第一完人”!
日本的文学家东乡平八郎说:
一生低首拜阳明
这句话家喻户晓,被很多人引以为知己。
在学问与事功之学上,王阳明堪称千古一人。
在书法上,王阳明也有着极高的造诣,他在书法上也同样做到了“知行合一”,将自己对于“心学”的体会融入到了书法当中!
明代的艺术大师徐渭曾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是“因书掩人”,意思是是王羲之的人品修养被他的书法之名所掩,同样,王阳明的书法乃是“因人而掩书”,王阳明在“心学”上的名气太大了,以至于人们不知道他的书法成就!
王阳明书法的传世经典,莫过于他的行草书《矫亭说》了。
这件作品写于1515年,这一年王阳明44岁,这件作品的内容是论证修行者的一些障碍,如何才能做到中庸而不会矫枉过正,他渴求做一位完美的人,并且将修行作为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文章本身也是千古传颂的奇文。
徐渭评价这件作品:
翩翩然凤翥龙蟠也,使其人少亚于书,则书且传矣。
如此评价,可谓是对于王阳明书法的极度认可。
我们以今人的眼光,从书法技法的角度来看王阳明的书法,不难看出,王阳明同明代的其它知识分子一样,在“二王”系统中浸淫甚深,用笔乃是继承了晋唐遗脉,在字体的欹侧上,并无过分的表现,在凌厉峭拔的字势中不乏优雅之态。
欣赏大儒的字,技法还在其次,作品本身能够给人的共鸣往往不是技法而是作品呈现出了的精神意趣,此作有着极强的“书卷气”,仔细赏读令人回味无穷,这种感觉不是单纯技法所能呈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