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第一次见它,仿佛见到了东野圭吾笔下的神树,在树洞里会藏着某种神奇的力量。它如一把擎天巨伞,独木却成林。抬头仰望,有松鼠嬉戏,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射出缕缕柔和的光,将它镀上了一层金黄。不禁沉醉于这片绿荫,内心莫名生出感动,或许还有敬畏和沧桑。
它就是被官方认证,萧山最大的樟树,也是杭州十大最美古树之一,在我区闻堰街道南岸花城小区(原杨家湾自然村)内,静静生长。
一株古树一段历史
这株“樟树王”,树龄约330年,树高27米,胸围7.2米,树冠覆盖面积达2亩多。
2002年被区林业部门认定为萧山最大的樟树。
都说,每一株古树的年轮里,都写满了故事。
读着附近古树介绍牌上由近及远的文字,有关“樟树王”的前世今生逐渐清晰:
相传民国时期,它的树影在绍兴府台庭院里的天落水缸中也能见得着。当时有人不信,便在这株樟树的树梢上挂了一只草鞋试验,结果,府台庭院天落水缸中确实能见着这只草鞋。
这虽是传说,却足见它的地位和影响。为防樟树被砍,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二月在树下立碑“永禁樟树,敏置公界”。
民国十八年(1929年),杨家湾小房中一个娣孙将它抵了债。当债主前来砍树时,其他几房子孙站了出来,愿卖掉一亩田地还债,将其保住。
新中国成立后,杨永法等六位堂兄弟在土改时将它作为房产予以登记。1958年,小砾山村欲将它作为造船材料卖给闻堰造船厂,村中杨长根等人赶到省城说理护树。2003年,杨家湾村被整村征用,它得以留存,且被保护至今。
沧海桑田,“樟树王”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如今,它成了小区里一道独特而厚重的风景。
“特别是早晨,最喜欢的就是来这株古樟树边走走。记忆中,它一直是这个样子,长得很好,树冠造型特别漂亮,感觉是有灵气的。平时都有人对它进行管理,检查身体,给它治病,修剪枯枝这些。”一位在该小区住了十多年的居民说。只见层层低矮绿植将“樟树王”围在其中。外围有一圈防腐木做的步道,可惜已有些腐化,无法绕其一圈,只可远观。
从区里到街道,从社区到小区,还有周围的居民们,都对“樟树王”关爱有加。“今年年初时,我们接到不少老百姓反映,说这株樟树的树干上出现了白斑。于是我们马上联系了区农业农村局,请来专业人员帮它治疗,现在已经没什么大碍了。”闻堰街道村社办工作人员盛超介绍说,“今年起,街道还专门聘请了专业的古树保护机构,进一步加强对辖区内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
“作为社区,我们主要做好日常养护督促工作,督促小区物业做好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南岸社区党支部书记楼卫英说,“对于樟树周围出现破损的防腐木设施,我们也根据树木生长的需求,在推进相关修缮工作。”
让古树名木“老有所养”
随着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古树名木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并成为一个地方的“绿色名片”。据最新统计,我区现存古树名木654株,包括一级古树62株、二级古树106株、三级古树485株、名木1株,古树名木资源可谓丰富。
一直以来,对于这些城市“活化石”,我区高度重视对它们的保护工作,早在1996年就开展了首次古树名木调查摸底,2012年起每年落实古树名木专项保护资金,后期又通过落实项目化管理模式、常态化技术指导的“两化”措施,加强执法监督力度,有力推动古树名木“老有所养”。与此同时,以打造全域美丽大花园为契机,我区还挖掘打造了一批具有景观化效果的古树文化公园后备力量,力求充分发挥古树名木的人文景观作用,使之“老有所为”。
今年,我区开展了古树名木补充调查,进一步摸清底细,落实“一树一策”保护16株,并实现古树名木档案数字化管理。
古树名木,镌刻着岁月年轮,见证了千百年沧桑。它们是城市优美的风景,更是历史文化的延续。下阶段,我区将继续做好古树名木体检工作,持续提升保护力度,并大力推动古树名木文化公园创建等相关工作,讲好古树名木故事,传承古树名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