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百镇 | 朱家角回答:何为江南古镇人居品质新高地

江南·百镇 | 朱家角回答:何为江南古镇人居品质新高地

▲夜色中的朱家角

改不了的旧乡音,抹不去的老城厢,忘不却的古镇情。

在上海西郊,有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璀璨明珠,其水之美、桥之古、街之奇、园之精,不临其境,难言其妙。宝岛台湾作家三毛,到此曾为“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而迷恋,为清淳幽静,处处可画、时时有诗的风情而陶醉。

它就是朱家角,一座保存完好的江南水乡古镇,上海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见证,成陆于7000年前,良渚时期就有人类活动;三国时期形成村落,宋成集市;到了明朝,已是商贾云集、经济欣欣向荣的繁华集镇,“衔衢绵亘,商贩交通,水木清华,文儒辈出”……

千年上海的悠悠根脉流淌至今日,仍是“活着的古镇”。上海最长、最大、最高的五孔石拱桥、——“沪上第一桥”放生桥上的每一块石板仍是四百多年前的模样,原住民们起居如昨,保留着浓浓的烟火气。

今天的朱家角,有着自然和历史赋予它的禀赋和气质,更有新时代开拓创新的勇气和精神。

作为进博会主要拓展区,朱家角这个“窗口中的窗口”在主动做好服务保障的同时,积极承接不断放大的溢出效应,利用生态优势、区位优势、人文优势,打响江南文化品牌,努力提升古镇显示度和影响力,塑造一个底蕴与活力并举的“诗意新水乡”。

朱家角镇党委书记高健表示,在“进博会”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大国家战略背景下,朱家角将积极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以水乡文化为依托,进一步突出文化特色,把朱家角历史文化名镇打造成为  世界湖区的历史名镇、环境宜人的生活市镇、绿色生产的特色小镇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水镇。

|世界湖区的历史名镇

|下一站:国家5A级景区

新上海看陆家嘴,老上海看城隍庙,古上海看朱家角,它的大气、秀气和灵气,洋溢着江南文化的精气神。

这里历来文儒荟萃,人才辈出,明清两代共出进士16人,举人40多人,许多富贵人家和文人雅士在此建造深宅大院,如三泖渔庄、王昶故居、福履绥祉,还有席氏厅堂、陆氏世家、陈莲舫故居等。放生桥的古色古香、北大街的繁华热闹、城隍庙的人头如织、圆津禅院的静谧庄严、二十六条弄巷的曲径幽深……目前古镇内完整保存的古迹达21万平方米之多,游人来此犹如打开了一幅古意盎然的江南水乡风情画卷。

为传承并发扬江南文化,营造有诗意、有魅力的水乡环境。近年来,通过区域划分、规划经营的手段,朱家角提出“保护古镇、开发老镇、建设新镇”,即古镇区修旧如旧,凸现旅游功能;老镇区协调过渡,为旅游配套服务;新镇区拓展提升,彰显现代水乡民居特色。

三个镇区的划分,正确处理了新与旧、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在古镇的保护和发展过程中,以切实保护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改善居住生活条件、提升旅游环境品质和弘扬地方传统文化为目标,尽可能多地保护真实的历史遗存,保留整体的环境风貌,保持原有的生活气息。

江南·百镇 | 朱家角回答:何为江南古镇人居品质新高地

▲朱家角正在塑造“诗意新水乡”

受保护的不仅是单个的文物古迹,也包括历史街区周围的环境和历史氛围,以及古镇历史风貌所赖以存在的城镇格局、街坊肌理、河街空间、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河街设施和古树名木等等,从保护历史街区、古镇格局、传统风貌扩展至“全镇保护”。

朱家角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乔惠锋表示,朱家角镇将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全面提升旅游品质,通过规划引领、筑巢引凤、以节造势、深挖民俗等方式,致力于挖掘古镇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更多、更精美的文化旅游项目。例如:培育和扶持由昆剧王子张军表演的实景园林版《牡丹亭》、著名音乐人谭盾策划的《水乐堂》和《上海朱家角水乡音乐节》等高端文化项目;成功打造原创田山歌音乐剧《角里人家》;摇快船、“涵大隆”技艺制作等5项非遗得到不断传承和弘扬。

“不仅仅是传统景点观光和水上旅游,我们还可以在新角里、中南雅集等时尚休闲区遇见现代艺术的视觉冲击。在国际顶尖建筑设计师的打造下,那里已经成为‘镇中镇’,星巴克等全球知名品牌在标识设定上统一使用古镇水乡风格。”游客李小姐十分享受这份古朴与现代交融的独有体验。

作为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过去20年来,朱家角古镇先后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新沪上八景”“长三角十大古镇”“全国特色小镇”……去年古镇景区创5A通过市级旅游资源评审。当前,朱家角正全力冲刺国家级5A景区创建,热切期盼创造古镇新历史的那一天。

|环境宜人的生活市镇

|让古镇人民享受现代文明

2019年,朱家角古镇接待游客达780万人次,创下了历年之最。在这些游客中,人们的期待各不相同,有人冲着古迹而来,有人想在古镇的小桥流水边喝喝茶、放放空,还有人心心念念的是这里各具特色的音乐会、艺术展,乡村文化、都市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早已有机地融为一体。难怪有人说,在长三角示范区先行启动区中,朱家角是颇具国际文艺范儿的那个。

朱家角的文艺范儿,可以从天未亮的一杯茶说起。地铁17号线开通的那天,朱家角的“水上17号线”同时开通。出了地铁就可以换乘小船,沿水路直抵放生桥畔。由东北入口进入朱家角古镇看到的第一处景观,便是“阿婆茶楼”,“回”字形楼身、粉墙黛瓦、飞檐翘角,是一座典型的明清建筑,三面环水,站在茶楼的二楼观景平台,可东望放生桥,中看漕港河,西观圆津禅院,入夜时分,华灯初上,身居此处欣赏水中的古镇倒影更是如诗如画。

江南·百镇 | 朱家角回答:何为江南古镇人居品质新高地

园津禅院

该茶楼让人称道的不仅是这里的景,还在于它是古镇惬意生活的生动写照。选择沿河的座位,视野空旷,点一杯茶闲坐半日,左右美景尽收眼底。

喝喝茶,听听戏。出了茶楼,行走在一桥、一街、一寺、一庙、一厅、一馆、二园、三湾、二十六弄之间,感受珠里兴市、摇快船、灯游船、丝竹船、蚌舞、田歌相伴的水乡风情。与“魔都”的大城市风貌迥然不同。朱家角没有喧闹的市声,没有急迫的生活节奏。人们从容悠闲,不慌不忙,来到此处,会发现生活的节奏突然被拉长了,似乎连心跳的频率都减缓了,确有“偷得浮生半日闲”之感。

“慢生活”并不与舒适完善的公共服务配套相冲突。

为凸显“小桥、流水、人家”的都市水乡风貌,朱家角提出“让古镇人民享受现代文明”的思路,先后投入10多亿元,对古镇基础设施、道路桥梁、综合管网等进行改造。

而在全镇范围内,将呈现门户水乡区、休闲滨湖区、宜居新社区、健康产业区、新城生活区和水乡村落区六个功能区。其中,宜居新社区主要承担新镇区的城镇生活与服务功能,以补齐公共服务设施为主;新城生活区则与青浦新城在空间上联系在一起,是青浦新城的一部分,以生活居住功能为主。

未来,以5A景区和特色小镇创建为抓手,对标长三角示范区城市品质功能,推进示范区高质量、高水平建设,朱家角将推进兰生复旦学校、“红房子”医院等项目的建成开业,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打造社区15分钟生活圈。

宜居宜业宜游,是现代朱家角再贴切不过的标签。

|绿色生产的特色小镇

|“文创+基金”布局持续加码

打造人居品质新高地,重点要突出“美”字,彰显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外在形态要保持传统江南水乡特色,对城镇布局、建筑风格、区域色彩等强化统一规划、设计和管控,体现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枕水而居的江南风貌。

为了“美”,朱家角必须舍弃高污染、高耗能的传统产业,重点发展绿色产业。依托古镇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文化产业毫无疑问是最佳的选择之一。

站在阿婆茶楼上朝西看,位于西井街的“水乐堂”相距不过数十米。“水乐堂”将河水引到了室内。在“水乐堂”,从天顶落下的每一滴水声,都能以放大1000倍的音效,真实地展现在观众耳边。演奏家们手抚水乐器、脚踏水舞台、敲打梁柱、踏击音梯,从天而降的水琴、玻璃幕展开时,内外合一的禅意,都给观者带来奇妙的感受。在“水乐堂”,艺术赋予老建筑崭新的生命力。

这场实景水乐演出,自2010年在朱家角“诞生”以来,观者如潮。谭盾想把上海和世界通过水连接起来,在朱家角,他做到了。

这绝非孤例。朱家角古镇的魅力便是文化带来的魅力。

如果说朱家角本身就是一幅江南水墨画,那么在画中看画更是别有一番风味。2010年,本就如诗如画的朱家角,以画为媒,举办了首届上海朱家角国际水彩画双年展,这也是世界水彩画历史上的首次双年展,吸引了18个国家的艺术家参展。两年后的第二届双年展,参展国从18个跃升至62个。

以前,很多好的水彩画主题都是水城威尼斯,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知名水彩画家已将朱家角视作“东方威尼斯”,从中不断汲取创作灵感。朱家角,正逐渐成为一个响彻世界水彩画界的名字。

落户朱家角的高端文化产业不仅为古镇带来了持续不断的人气,也大大提升了古镇的文化格局。眼下,一批新的文化演艺场馆和大师级的文化工作室已在加紧布局,未来将持续提升朱家角江南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和显示度。

古文化和水文化是江南文化共同基因和识别码。抓住长三角示范区建设机遇,朱家角强化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江南水乡风貌,充分提升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显示度,打造古镇文旅产业特色,发展夜景、夜宿等夜间经济,把古镇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目前,朱家角聚焦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着力发展“大文旅、大健康、大智造、大平台”四大绿色产业。以长三角金融产业园建设为契机,朱家角依托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青浦服务中心等载体,强化“文创+基金”特色小镇功能,建设基金和金融集聚区,实现基金承载在一体化示范区更大作为;持续挖掘创新经济动力,打造沿17号线文化创意产业走廊,释放产业发展潜能,打造创新经济新高地。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水镇

|与自然共舞推动乡村振兴

朱家角周遭星罗棋布的天然水网,是世界级的料子:西面是11.5个西湖面积的淀山湖,黄金水道漕江河穿镇而过。镇内河网纵横,如漕港河、淀浦河、新塘港、南大港、淀山港、斜沥港等,还有跃进河、朱泖河、朱昆河、朝阳河等人工河,九条长街沿河而筑,历来是商贾云集的水陆码头。

水是古镇的魂。

生态筑底、理水为要。2017年以来,朱家角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广度和深度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以水环境的持续改善,提升江南水乡竞争力。仅2017年一年,朱家角投入资金1806.22万元进行河道绿化养护、陆域保洁、水域保洁、护岸养护等工作,并启用市场化巡查队伍,制订了《朱家角镇镇村管河道长效管理考核办法》,对养护队伍进行日常考评打分,实施监督管理。

目前,生态建设工作仍在持续推进。青松生态廊道、G50生态廊道、拦路港生态廊道的建设有序推进,198减量地块、拆除违法建筑地块、堆场码头清退地块等生态修复陆续进行。未来的朱家角,将显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格局。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朱家角狠抓高品质“美丽经济”,以“与世界对话的中国乡村”为主题,初步形成“一核二廊三区”总体战略。乡村振兴,在此处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其中,最先开始建设美丽乡村的张马村,已先后荣获“市级美丽乡村”“全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特色村”等荣誉,并在去年正式成为国家4A级景区。唐代的泖塔、蜿蜒而过的泖河历经千年,芦苇和野茭白自然生长在潺潺流水中,错落有致的农居点缀在农田和绿树之间,清澈见底的小河、翠绿的草地、白墙青瓦的平房……“四园一岛”的张马,既保留了浑然天成的自然之美,又体现着井然有序的自律之美。漫步乡间,错落有致的民居点缀在农田和绿茵之中,处处散发着江南水乡古镇悠然恬静的神韵。

江南·百镇 | 朱家角回答:何为江南古镇人居品质新高地

▲朱家角的张马村

以古镇著称的朱家角因古镇而兴,也为了谋求更大层面的发展,做了不少“跳出古镇”的尝试。朱家角有广袤的乡村。以全域旅游理念为引领,在古镇旅游发展的同时,乡村振兴也成为朱家角新的发展动能。三泖九峰之处,张马、林家、张巷、建新、王金、新胜、李庄等七村,蕴藏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灿烂的古文化遗迹,深厚的人文脉络,这些乡村振兴路上的“宝藏”,未来有望成为沈太路沿线富有江南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区。

不仅如此,朱家角专门提出:古镇旅游的开发不能局限于古镇核心区、局限于“点”和“线”,而应该利用核心区知名度的提升和人气的聚集,将发展的重点延伸到古镇乃至全镇外围。朱家角将充分整合得天独厚的周边资源,南北互动、东西联动,加快推动商、旅、文、体、农融合发展,不仅关注传统的“吃、住、行、游、购、娱”,更拓展到“文、修、展、养、康、研”,立足朱家角,放眼“长三角”,全面释放体验经济、服务经济的能量,向江南古镇人居品质新高地迈进。


作者:赵征南

图片:朱家角供图

编辑:邵大卫

责任编辑:杨健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4946 字。

转载请注明: 江南·百镇 | 朱家角回答:何为江南古镇人居品质新高地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