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傅雷翻译的处女作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中开卷中的一句话。这也是傅雷一生人格的写照。
一、
傅雷,1908年出生于江苏南汇周浦镇一个地主家庭。家境殷实,父母还请了先生教他读书认字。四岁那年,傅雷的父亲傅鹏飞因为招惹了乡绅地主,被诬陷入了狱,虽然仅仅关了三个月就出狱了,但是秉性正直的父亲因为冤屈迟迟没有得到公正的申诉,长期压抑患上了肺痨,没过多久就离世了!
那一年傅雷的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也因家庭变革先后夭折!一年之间一家六口仅剩两口!这种打击真不是旁人所能承受得了的!
父亲去世后,家庭的重担全都压在了傅雷母亲李欲振身上。傅雷的母亲比较瘦小,但长相端庄美丽。虽然没有文化,但极富有主见。她并没有因为丈夫孩子的离世一蹶不振,而是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儿子傅雷身上!
那时,她请管账的师傅继续教傅雷读书识字,还专门请了延请老师教授英语。母亲对傅雷的管教也是极其严格的,甚至可以说手段恶毒!
对于傅雷母亲的严格程度,有这么两件事情。
小孩子秉性顽皮,在学堂读书的傅雷也同样爱玩,教书先生将其不认真地读书的事情告诉了母亲,母亲便在傅雷睡着后,在他的肚子上点了一颗蜡烛,傅雷一下子被疼痛惊醒!这是母亲对他不认真读书的惩罚。
还有一件事,傅雷逃学,本以为母亲知道了又是一顿鞭打,谁知道回到家中母亲并没有责罚。但是半夜熟睡的傅雷却被疼痛惊醒,原来母亲将他的手脚都绑了起来,要把他拖到家附近的水塘里。幸好邻居发现,不然也没了后来的傅聪,更别说《傅雷家书》了。不得不说傅雷他母亲也挺搞笑的,为什么每次都是大半夜整他儿子。
也就是这样傅雷在棍棒中成为了一名才子,高中的时候就出了《梦中》《回忆的一幕》两篇小说,18岁就考上了上海持志大学(也就是现在的上海外国语学院)。
1927年12月30日,傅雷告别亲友,乘坐法国邮轮\"盎特菜蓬号\"起程赴法。也就是这个时候他才明白母亲对他的爱有多么深。
母亲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之一。另一个女人也就是他后来的妻子,为他生养了一双儿子的朱梅馥。
二、
杨绛在回忆朱梅馥时这样评价:
朱梅馥的父亲是清朝秀才,清朝灭亡后便以教书为生。他也非常注重对女儿的教育,不仅让女儿读书识字,还送她去女校学习钢琴。在父亲的培养下,朱梅馥也是知书达理,落落大方。
1919年傅雷的母亲为了他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便带着他到上海投靠在上海的外祖父家。朱梅馥家与傅雷外祖家为邻居,此后,便有了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情节,傅雷和表妹朱梅馥从小一起长大,15岁时还定了亲。
事实上两人的爱情并不是完全像电视剧情节一样浪漫!傅雷曾变过两次心,一次是在法国留学,另一次则是婚内明目张胆地出轨。
他曾在《傅雷家书》中提过这件事情:“我二十岁出国,出国前就和你妈妈已经订婚,但出国四年中间,对她的看法三番四次的改变,动摇得很厉害。”
在法国留学期间傅雷被一个极其浪漫名叫玛德琳的法国女人吸引了,这个女人有种中国女人所缺少的浪漫、热情、奔放,并且和傅雷一样热爱艺术(傅雷在法国期间学了一段时间美术,而且略有成就)。两人在一起共同话题很多,情爱也由此而生。傅雷便写信告知家人要和表妹朱梅馥解除婚约,请好友刘海粟代为寄出。
然而这个法国姑娘太过奔放,长期相处下来有很多傅雷难以接受的事情,两人便不了了之了。分手后傅雷就想到了当初自己写的那封信,后悔不已,好在朋友早已预判傅雷会后悔并没有寄出那封信。
1932年,傅雷回国后老老实实地与朱梅馥在上海结了婚,婚后朱梅馥为傅雷生了两个儿子。婚后朱梅馥除了要照顾孩子还担任丈夫傅雷的助理。
因为朱梅馥从小就受到西式教育,对音乐、书画、英文小说的鉴赏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在当傅雷助理的期间,她每天一口气要做500多张英语卡片,基本上一天下来也无暇顾忌自己的事情。
她自己曾这样说过“晚上是我最舒服的时间,透一口气,可以静下来看看书了。”
尽管这样,在傅聪5岁,傅敏2岁的时候,傅雷再一次背叛了妻子,爱上了上海美专一学生成家榴,这一次的事情还被张爱玲当做写书的原型(《股宝澈送花楼会》一书的原型)。
成家榴的出现,让傅雷有过放弃妻子的念头,那时候傅雷创作成家榴必须在身边,如果不在他便无法安心工作,日日颓废。当时朱梅馥也动了放弃这段婚姻的念头,但是为了两个孩子,她选择了忍受。
朱梅馥不仅不痛恨成家榴,还主动给成家榴打电话:“你快来吧,你来了,他才能写下去。”也正是因为这样,成家榴被眼前这个真挚女人打动了,选择了主动离开。
她曾亲口对傅敏说:“你爸爸很爱我的,但你妈妈人太好了,到最后我不得不离开。”
这段感情也在成家榴的离开成了一桩惹人非议的往事。
三、
1966年的一个孟秋之夜,傅雷夫妇嘱咐保姆晚上早点休息,明天少买点菜,并对白天卫兵吓到的保姆的事情表示抱歉。谁也没想到9.3日凌晨这位文坛泰斗会带着妻子一同自杀!他一生最骄傲的“杰作”便是他黯然离世的导火索。
傅雷遗书原文:
何况光是教育出一个叛徒傅聪来,在人民面前已经死有余辜了!更何况像我们这种来自旧社会的渣滓早应该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了!
可能是小时候母亲的棍棒管教,致使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继承了母亲的方法。不过对于母亲的教育方法他也是做了改革,大儿子傅聪就是这一教育手段下的“杰作”(其实傅聪之前还有一个儿子,不过夭折了,这可能是夫妻二人更关注这个儿子的原因)。
傅聪也就是《傅雷家书》中的那位“孩子”,也是致使傅雷夫妇自杀的“叛徒”。
出生于1934年的傅聪,在四岁的时候就显露出音乐的才能。七岁时,父亲傅雷就决定要好好培养他学习钢琴。那时候父亲专门给他设计了一套教育方法:傅雷认为文化知识和钢琴要一起学习,于是便请老师来家里教傅聪数学、英语和钢琴。当然文学内容傅雷还是很有自信的,亲自上阵教傅聪史记、汉书、左传等名著,不光如此,对于古典诗歌和文艺风的散文也是没有落下的。
小学还没毕业的傅聪可以说各方面都强于我们普通人太多太多!成就的背后也是承受着父亲每日的责骂,日日夜夜的练习!
有一次,傅聪到了练琴时间,但是当时的他痴迷于水浒传,便像学生躲着老师一样躲着父亲偷偷地看起来,“班主任”父亲恰巧在楼上看到了这一幕,二话没说下楼便是一拳。傅聪鼻梁上有个疤痕,据说是父亲棍棒教育下的印记!
傅聪的钢琴生涯的转折点便是1954年他获得了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第三名。此后,傅聪便继续留在波兰留学。也是这一年傅雷开始了与傅聪的书信来往,便是后来的《傅雷家书》。
1957年,“反右”风暴掀起,一向高傲的傅雷不满,一连发表了多篇文章。不久后便因这些言论被划为“右派”。当年12月,朱梅馥在给傅聪的信中提到,作家协开了十次批斗傅雷的会,傅雷做了三次检讨,一切工作停止,他本人则陷入了极度的精神痛苦中。但这些并不足以致使一向骄傲的傅雷自杀。
1958年傅雷又遭受了一袭严重的批斗,其实那时候他就一度有了自杀的想法,但是他对妻子朱梅馥说:要不是因为还有两个孩子,我就……
同年国内便叫傅聪回国,傅聪担心因为父亲的事情,回到国内后他就不能再继续弹琴了,便出走英国。
然而1964年又传来了爆炸性的消息,信笺上面印着一行触目惊心的字:傅聪入籍英国。傅雷当时整个人都呆了,他怎么也不会相信自己最大的骄傲竟然入籍“敌国”,整整两天两夜,傅雷不吃不喝米粒未进。至此傅雷夫妇心中最后一根稻草没了!
其实傅聪加入英籍完全是为了他的演出事业,因他是钢琴家,一年到头要“跑码头”(戏曲界也借用了这一词汇,以“跑码头”指代艺人们到外地集镇演出),如果不入英国籍,在签领出国护照时诸多不便。
1966年8月30日晚11点多,一群挂着袖章的音乐学院的学生,这群人本来是奔着《傅雷家书》来找罪证的,谁曾想傅雷家属中夫妇二人无一言辞表达着对祖国的不满,反而全是教导儿子要爱国!他们在傅雷家里展开了一场长达四天三夜的大抄家。傅雷夫妇带着高帽被批斗,书柜里的来往信件全被烧毁。最后在阁楼中发现了一面早已生锈的小镜子,镜子背面镶着蒋介石的画像,还有一本印着宋美龄照片的画报!
1966年9月3日凌晨,58岁的翻译大师傅雷彻底被“打败”,决定以死作证,以示清白。他吞服了巨量的毒药,坐在躺椅上永远地“睡着了”。那位如梅花般高贵的妻子朱梅馥也选择上吊自杀,自杀前在地下铺上一层厚厚的棉被,怕踢倒板凳时打扰到别人。
上午十点警察在书桌上看到了找到了一个白布包,里面有傅雷的亲笔遗书和几个信封。信封里装着钱和物,归类整齐,一目了然。
至于那位傅雷口中的“叛徒”儿子傅聪之后也将思国之情与无奈悲哀,全部融化在他弹奏的肖邦乐曲中。
2020.12.28,傅聪在英国感染新冠病毒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