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漫《声之形》被删减的20分钟到底说了啥?

2016年上映的日漫《你的名字》大家都看过吧?这部新海诚动漫电影着实凭借其出色的画面,以及颇有新意的感人故事在我国火了一把。而在2017年,又一部风评不输《你的名字》的动漫 电影《声之形》在国内院线正式登陆,但是国内票房却没有出现大爆现象,票房反而是一路平平淡淡,最终以不及《你的名字》票房的13分之1收尾。

日漫《声之形》被删减的20分钟到底说了啥?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为什么在日本受到广泛称赞的《声之形》,其口碑会在中国两极分化严重?其实国外网站AniDB和MyAnimeList上,《你的名字》与《声之形》分数相差无几,甚至后者分数较高,为什么国内评分网站对《声之形》的评分会甚至不如一些嘻嘻哈哈没内涵的搞笑日常番?难道跟广电老大哥将其"大刀阔斧"直接删减了20分钟有关?今天我们就来分析分析吧!

日漫《声之形》被删减的20分钟到底说了啥?

为什么《声之形》在国内会口碑两极化分布严重,甚至有史罕见?不可否认,剧情是决定口碑的关键因素之一。

喜爱日漫的朋友总归是知道"京都动画"的,毕竟"京阿尼出品,必属精品",从《凉宫春日的忧郁》到《轻音少女》,再到感人至深的《CLANNAD》,就算略微知晓日漫的朋友也怎么可能没有听过它们的大名?

所以,在2017年,在校园青春爱恋主题上持续高水准把控的京阿尼又制作了《声之形》这样一部情感细腻的作品,不但演出和作画一如既往的美丽,而且不看剧情只观画风就足以征服观众,更何况《声之形》还超过《你的名字》拿到了第26届日本评论家大奖?

日漫《声之形》被删减的20分钟到底说了啥?

不过,纵然《声之形》在国外受到了掌声雷动的赞赏,在国内它也确实评分只有7.0,为什么呢?很多小伙伴认为主要是因为删减了20分钟的缘故。

其实那被删减的20分钟主要是一些校园"欺凌"的片段。

但是按照原新海诚的想法,这却是一个讲述了"人与人之间想要相互了解,想要产生关系的珍贵心情"的故事。所以,说白了,《声之形》的主题就在于"交流"二字,而不是极其吸引国内人眼球的"欺凌"或者"残障"。

日漫《声之形》被删减的20分钟到底说了啥?

在《声之形》漫画出版之时,就被漫迷称之为"绝对会动画化"的作品,甚至还曾经力压同期登刊的《进击的巨人》获得读者票选的第一位,于是也就促成了后来我们可以在网上看到的《声之形》短篇版。

在短篇版中,颇具冲击力的镜头却很难不给人一种"欺凌"的感觉,不管新海诚怎样将"残障"和"欺凌"作为"交流"的阻碍,但是在欣赏《声之形》的"哈姆雷特"们的心中,他们之所以喜欢很大程度决定于欺凌者可以"浪子回头"、欺凌者会被"因果报应"这种喜闻乐见的剧情套路。

日漫《声之形》被删减的20分钟到底说了啥?

但是新海诚不愿意自己的心血作品在关键的主题上被误解,于是在动画版制作之时,新海诚对漫画里的剧情和角色们的定位做了一些"细微"变动,可是谁想到这直接导致了国内漫迷对其评价的"两极化"!

为了摆正《声之形》的主题,新海诚可以给男主增加过往回忆中、在同龄人之间像跳梁小丑一般的地位以融合"交流"的主题,也可以给女主增添家人,将"融入集体"的动力来源于"母亲的逼迫"、"奶奶的期望"。

由此一来,"欺凌"被稀释了,新海诚原本"想用《声之形》白描社会现象,把思考的工作交给读者"的想法,直接被后来剧情--女主试图以跳楼的方式解决与男主之间的交流问题,这一生猛强行的HAPPYEND产生了"解决问题只要试着去跳楼"的无厘头又荒谬的感觉……

日漫《声之形》被删减的20分钟到底说了啥?

口碑两极化原因显而易见,被删20分钟也"无伤大雅"

所以,为什么《声之形》在国内口碑两极化严重?抛去大多数国人可能没接触过《声之形》漫画版的可能,《声之形》动画版的剧情和偏差的"欺凌"主题确实是其硬伤所在。

即使《声之形》实现了白描以还原出日本真实的校园暴力情况(这导致国内上映时广电直接"大刀阔斧"删减了所有校园暴力的画面),新海诚想尽办法以突出"交流"主题、稀释"欺凌"误解,在这个以"欺凌"发展起来的故事上也都略带无力。

日漫《声之形》被删减的20分钟到底说了啥?

一个在校园欺凌氛围中常处,已经没有个人意识的女主通过跳楼的方式推动男主的自我救赎?再加上剧情因涵盖因素广而略显空洞、不细致,催泪是催泪,但也足够莫名其妙。所以,又何必再想为什么国内上映会删减20分钟?显而易见的保护措施,删除也无伤大雅。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641 字。

转载请注明: 日漫《声之形》被删减的20分钟到底说了啥?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