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辛稼
(1909-1991)
名国枢,字星阶
别署“霜屋老农”江苏苏州人
1973年更"星阶"为“辛稼”
早年师事虞山名画家陈摩
初学山水,后改习花鸟,声闻吴中
及长,遍临历代名家佳作
于青藤、白阳、八大、虚谷、伯年、昌硕研究尤深
苦,子,
张辛稼探索国画创作,上溯青藤、白阳、八大、石涛、新罗诸辈,近纳廉夫、伯年、昌硕等画风,并做细致研习考订,追求笔墨韵味,力求融汇贯通,勇于变革创新。
他遵循唐代苏州画家张璪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古训,立志在花鸟领域有所作为,用他自己的话说即“自我而创,自我而变”。辛稼先生的艺术硕果为吴门画派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的花鸟作品自然流畅,生气盎然,师法经典,贴近生活。
张辛稼的作品里,春燕的身影尤多,他喜偏锋粗笔撷取花鸟对象的大势,紧要处以细笔点缀提醒,尤好渲染光影背景,以强调明媚春光或风情雨意的气氛,赋彩鲜验明亮,清风徐来,细语呢喃,造境生动有情趣,极富生活气息!
张辛稼早年从师虞山陈摩,初习山水,后专攻花鸟,弱冠已负盛名,延为沧浪美术教授,与艺坛铭流吴梅、张仲仁、吴子浑、朱梁任、颜元诸前辈过从甚密。先后组织过娑罗画社、中国画研究社、怡园画厅等艺术团体,对繁荣吴门画坛和培养艺术人才起了很大的作用。建国后,曾于沪上执教数年,后回苏重返画坛,为苏州国画馆画师,并任扩建后的苏州国画院的院长。
半个多世纪以来,他辛勤耕耘于砚田,潜心绘画创作,取得极高的艺术成就而享誉于中日画坛。
上世纪七十年代,他每年要数往光福、东山等地写生,徜徉于青山绿水之间,对众生万物做细微的观察,尤对群芳于阳光照耀下之斑斓色彩感受良深,便萌生将明暗变化引入花鸟画创作之意。然中国传统花鸟画一般并不强调明暗,故历代画家均无此法。
但他认为,只要不离开中国画笔墨的基本特征,可“自我而创,自我而变”,遂使用彩色来表现物象变化的明暗,用笔用墨来打破框框,经过大胆探索,反复实践,终于创出一种别具一格的花鸟画。
如人们所熟知的《樱花燕子》,《东山银杏林》等。而《洞庭秋高图》是此类画的代表作之一,此图章法奇伟,银杏树枝干左右开合,呈V字型,尤其左侧主杆是画家用巨椽饱蘸浓墨以侧峰奋疾而驰,苍劲而沉着,显示了经霜后的树干的坚凝与挺拔,用水粉调和,藤黄点染树叶,上部受光白而明,下部散落深而沉,并趁粉色将干未干时,用淡墨勾勒银杏特有的形态,疏密有秩,如临风翻动。
画家还在簇团的银杏叶的间隙,巧妙地用焦墨或粗或细,或润或涩,穿插树枝,以桔黄色的树叶与黝黑的树杆相衬,明暗对比,或隐或现,展现了阳光透照下的瑰丽奇景。此外,作者还依杆和叶的整体造型用曙红进行了重色渲染,增强了画面的暖色调,更凸现了秋日的高爽宜人。图中最妙处还画一苍鹰健奋飞,两翅展张之夹角恰也成V形,与下部树干V形相呼应。
画家以浑润的笔墨点染鹰的身躯,却用非常焦枯的笔墨点划出鹰的飞羽,显得那样的爽辣有力和富英雄气。另外,雄鹰两眼睥睨天地,双爪收缩作盘旋状。显然,它适才翱翔蓝天,见天底下如此明媚鲜艳,尤洞庭银杏树竟如此斑斓多姿,乘一阵长风,俯冲入林,择木而捷也。不言而喻,赏画此,顿觉凉爽秋风透沁心脾。
丨谢谢观看,欢迎点赞分享哟丨
版权说明:文章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