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上海徐汇武康大楼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首批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评选活动”评选结果日前发布,首批31个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名单正式揭晓。这些小城特色鲜明,包含山、海、湖、温泉、美食、人文、竹海、康养等主题,覆盖长三角主要旅游度假目的地。
图说:首批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完整名单
“快车漫游”扩大长三角出游空间半径
高铁快捷舒适、公共交通无缝连接、文旅融合生辉、城市步步是景……本次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评选紧扣“快车”和“漫游”两个关键词。近五年来,长三角高速铁路发展取得显著成就。铁路营运里程由9868公里增加到13562公里,其中高铁里程由3250公里已增加到了6528公里,增长了一倍,这为高铁旅游出行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前提。就“快捷”程度而言,高铁作为大交通的优势远超自驾、长途大巴。
入选的31个小城拥有至少一个可办理客运业务的高铁车站,除了“快车”可达,旅游小城还具备“慢游”的高品质。除上海四城是(地)区级,其它三省推荐的高铁小城的行政级别均为县级(区、市)的概念,高铁站抵达度假酒店、景区须拥有便捷的公共交通且到达时间不超过1小时。
本次评选活动在关注高铁旅游小城的度假“硬件”指数外,还兼顾了铁路建设重点区域以及中国大运河、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苏北、浙南、皖北、沿海等生态资源富集地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沪苏浙皖多省交界区域、全域旅游示范区等。评审专家上铁国旅副总李莉表示,过去一些经济欠发达的“绿水青山”,现在已把旅游业视作了“金山银山”,城市面貌、旅游硬件、人文特色“后发效应”十分明显。
图说:安徽六安金寨
图说:江苏省盐城东台海上森林
“小城大业”撑起文旅大循环新支点
本次网友参与投票共计1300万票,热情程度超出预计。其中,票选出了许多新鲜的“面孔”,准确表达了长三角旅游资源的丰富性。
安徽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李经龙教授认为无论网友选择热门还是新鲜,有个现象值得关注:疫情防控常态化正倒逼消费者改变消费习惯、方式与模式,国民旅游消费更趋理性化。小城在空间地域上分布更加均匀,有利于改变旅游资源与旅游需求的空间错位,减缓或避免旅游扎堆现象的出现。小城背后“卓尔不同”的旅游特色,透露出消费者选择的旅游类型更趋多样化。小城旅游业的快速崛起支持起了国内文旅经济的大循环,充分说明了市民的出游消费需求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因疫情得到控制进一步激发,这也为整个旅游业的复苏注入了强心剂。
可见,长三角快捷的高铁网络和丰富的文旅资源,引领了省时省力省钱省心的“四省”旅游消费新趋势,满足了市民游客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需要,让“高铁+旅游”推动企业复苏,带来无限可能。
图说:浙江衢州江山江郎山
大城与小城合力形成世界级旅游目的
评审专家组组长上海国资运营研究院特聘专家马学杰介绍,大城有大城的气派,小城有小城滋味。小城既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也可以是一个具象的旅游资源。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建设正在进入“精耕细作”阶段,小城旅游因拥有更多的自然禀赋,反而更容易做出“诗与远方”大视野。例如世界自然遗产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如今上海市民乘坐高铁不到2个小时便可到盐城,走进东台条子泥湿地,便可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居住在“绿水青山”的居民也可周末“快闪”上海,搭地铁到徐汇武康大楼前,感受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城市有温度的意境。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大运河古镇”徐州新沂、“浙西世遗”衢州江山、“大别山明珠”六安“金寨”,均凸显了“整体性”、“叙事性”、淡化了“唯景点论”。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金平斌说:强化长三角独特的文化地理标签符号是城市旅游营销的“关键”,拒绝“千城一面”的小城才令人“难忘”。
上海师范大学休闲与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楼嘉军教授表示,长三角文化竞争力的发展未来之路,一是在发展目标上,以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指南,推动长三角地区成为国内高品质文化生活的典范区;二是在发展要求上,注重质量和效益,推动城市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三是在发展路径上,通过文化价值引领,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四是在发展方式上,依托强劲的文化消费需求,合力形成长三角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据悉,本次评选根据2021年长三角文化和旅游联盟重点工作计划部署,由江苏省文旅厅牵头,联合上海、浙江、安徽文旅部门,依托高铁网络和站点开展。
新民晚报记者 杨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