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桐城,这个在我生活里占据重要位置的历史文化小城;因为工作原因,一直以来都是在冬天农历春节前后才有空闲去造访这里;这一次,终于在九月上旬夏末秋初的这个周末来到古城。冬季的小城,宁静而内敛,尤其是那条的龙眠河幽静让人觉得有些寡淡;而这个初秋见识到另一面貌的龙眠河,她的活泼灵秀让人流连难忘。
说起龙眠河,就不得不说说这个历史文化小城的历史由来了。桐城在古代也称作“桐国”,因这里的地理位置适宜种植油桐而得名。唐至德二年(757年)正式定名为“桐城”一直沿用至今,享有“文都”盛誉,是著名的“桐城派”的起源地。其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山地、丘陵、平原依次呈阶梯形分布。西北部山区为大别山东段余脉,重峦叠嶂,挺秀争奇;中部丘陵扇面展布,倾降平缓;东南部平原阡陌纵横。
如此的地理地貌让小城境内河道交织,自古就有大沙河、挂车河、龙眠河、孔城河四大水系,汇入菜子湖,经枞阳闸注入长江。而其中的龙眠河更是桐城人的母亲河,龙眠河西起颂嘉湖,东至嬉子湖,纵横48千米,横穿整个市区,沿河两岸是城市的居民聚居及经济核心处,著名的龙眠桥和紫来桥就横跨在其上。
千百年来,龙眠河滋润两岸,造就了古城的物美文昌;在很多当地人心里,正是因为有了龙眠河古城才有了如此的灵气。河岸两边一丛丛的绿树红花、一栋栋的高楼大厦,跨越河道的彩虹桥、海峰桥、龙眠桥、紫来桥、廊桥,无一例外都成了它的布景。
从2006年春节至今每一个春节都会到古城度过,亲眼见证了龙眠河及河两岸环境发展和变化,龙眠河河水越来越清澈,让人心旷神怡; 河道也在逐渐变宽,河水变深,河面上 水长流、长清,河床上到处可见的细细的黄沙; 河岸、河床在冬季春节前后的景象有些枯黄,现在放眼望去随处可以看到无数绿色的水生植物在迎风摇荡,就在这满眼的绿色中,三五成群的白鹳鸟在悠闲的踱着碎步,亲昵嬉戏;或是远处草丛的一只疾走冲出来,追赶着河水中的小鱼儿捕食......
龙眠河上的鹭鸟一直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和谐相处,像我用200的镜头,就可以轻松将它们排满画框,这在其他地方是很难见到的。
如此写意的景致让我忍不住跑回去赶紧拿上长枪短炮,借助镜头仔细一看,原来在龙眠河里驻留生活的白鹳鸟并不在少数,远远近近的聚集着将近几百只,在龙眠河这片水清草绿的灵秀之地,即使在河水中浣洗衣裳的妇人就在身边或左近,也丝毫不影响白鹳鸟们自由写意的生活。
为了给她们留下最美的身影纪念,一连几个清晨和日暮,我都守候在龙眠河畔,感知初秋的河水汤汤,捕捉身白腿长的白鹳鸟展翅高飞时似流动的白云飘逸洒脱;落地时犹如出水芙蓉般盛开、亭亭玉立、步履轻盈;她们就是初秋龙眠河里最靓丽的那道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