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山中这栋老房子,画面调成黑白,像不像两百年前清朝时的模样

远村行走,寻访中国最后的山村,这是专业行走关于秦岭柞水黑沟的第7篇图文。

秦岭山中这栋老房子,画面调成黑白,像不像两百年前清朝时的模样
生生死死,轮轮回回了许多次

如果在没有这栋房子和土地之前,这里会是什么模样?应该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陡坡。

陡坡上会长满挺拔的大树,树下会有低矮的灌木,灌木下会生长着野草。后来,有人来到这里,开山拓荒,开垦土地,开建房屋,落脚于此,生生死死,轮轮回回了许多次。

一茬茬人生于此,一拔拔人死于斯,土地一年年翻耕,庄稼一遍遍播种,季节一次次更替,这里修建了堡坎,这里踩出了道路,这里建起了房屋,这里最终成了秦岭柞水小岭黑沟村。

寻访秦岭黑沟,时间是2020年12月6日上午11时26分,正前方更高的山坡上,又出现了一栋老房子。

空空荡荡,看来已多年没喂猪

有房子就想去看,这是在秦岭远村行走时的正常心态。山里虽然广阔无边,沟壑纵横,其实除了这些老房子之外,值得认真看看的东西并不多。

秦岭山中这栋老房子,画面调成黑白,像不像两百年前清朝时的模样
幽幽的是青苔,绿绿的是翠竹,白白的是新雪,弯弯的是道路,道路像是刚刚被人踩过,也像是许久没有人踩过,反正四周很安静,没有任何一点声响。

老房子大门紧闭着,果然没有人住了。门两旁的对联还在,“天随人意”“日子红火”几个字清晰可见。

秦岭山中这栋老房子,画面调成黑白,像不像两百年前清朝时的模样
用来砌堡坎的石头,不方不正,大的有桌子一样大,小的只有碗口一样小,它们被码放得整整齐齐,大约有一人多高。原木搭建的猪圈里面,空空荡荡,看样子已经多年没有喂猪。

简简单单,人是活在记忆里面

每一次寻访都满怀着期待,但每一次寻访往往都十分寻常。山中遗落的秦岭山民的这些老房子,大多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家。

秦岭山中这栋老房子,画面调成黑白,像不像两百年前清朝时的模样
从豁口抬头往上看,老房子门上的对联看全了,全文是:“天随人意福星照,日子红火喜盈门。”场景是普通的场景,但感觉却是熟悉的感觉。

从这秦岭山中,走出去了许多人。从类似秦岭这样的山区,走出去了更多人。只要是有过山村生活经历的人,看到这样的场景,都忍不住回想自己的童年。

人虽然活在现实之中,但却更是活在记忆里面!

渣渣边边,铺满了薄薄一层雪

水龙头下面的水泥池里,装着方方正正一块白雪,比一大块豆腐大,比一整张桌子小。

秦岭山中这栋老房子,画面调成黑白,像不像两百年前清朝时的模样
这块雪没有被鸟兽蛇虫打扰过,保留着最原初的模样。这模样令人欢喜,让人忍不住伸手去触摸。我最终没去触摸,只拍了一张照。

秦岭山中这栋老房子,画面调成黑白,像不像两百年前清朝时的模样
秦岭山中这栋老房子,画面调成黑白,像不像两百年前清朝时的模样
大秦岭的冬季,山色是枯黄的,新雪是洁白的,只有这大门上的对联,娇艳若早春刚刚盛开的鲜花。我看了看门牌号,这里是“正沟村-189”。

秦岭山中这栋老房子,画面调成黑白,像不像两百年前清朝时的模样
屋檐下,铺满了薄薄一层渣渣,闻了闻味道,什么都闻不出来。从材质看,这些渣渣应该是做豆腐剩下的豆渣。渣渣边边有雪,看来肯定是在山里下这场雪之前,就晒在这里了的。

秦岭山中这栋老房子,画面调成黑白,像不像两百年前清朝时的模样
菜地那边,地里还种着几十棵包菜。这种菜,在东北叫“大头菜”,在我家乡贵州遵义叫“莲花白”。这一刻,包菜上盖着雪,都成了“白头翁”。

黑黑白白,像是穿越到了古代

这一户人家没有故事,不过没有故事,其实本身就是故事。

站在老房子院坝,我朝下面看了看,下面那户人家前一篇图文介绍过的“正沟村-191”。

秦岭山中这栋老房子,画面调成黑白,像不像两百年前清朝时的模样
这两户人家紧挨在一起,四周也没有别的人家了,为什么当初编排门牌的时候,中间还空着两个数字?大概,这是一个连主人也未必知道答案的问题了!

我看着这个画面,总觉得它不像是2020年12月6日上午11时29分,更像是三十多年前我童年时的样子,或者一百多年前清朝末年的模样。

秦岭山中这栋老房子,画面调成黑白,像不像两百年前清朝时的模样
为了印证我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我把照片调成了黑白色调。果然,黑白画面给人强烈的复古感,如果不是头顶的这根电线,这个场景难道不像是穿越到了古时候去么?

作者简介

专业行走,行走秦岭十余载,边走、边拍、边写,自创“行走体”散文,网络阅读九千万,著有散文集《远村行走》。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440 字。

转载请注明: 秦岭山中这栋老房子,画面调成黑白,像不像两百年前清朝时的模样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