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何农
提起法国驻武汉总领事贵永华,我眼前的画面,总是他十几岁的小女儿站在那儿用汉语背“八荣八耻”的情景。那大约是在2008年,那时他是法国驻北京使馆的新闻参赞,女儿在朝阳试验小学读书。现在,这个法国小姑娘已经是一名可持续发展顾问了。
1988年夏天,贵永华第一次来中国,3个月,学习旅游。先是和老师、朋友在北京玩,然后他又独自旅行了2个月(哈尔滨、重庆、武汉、上海、杭州、苏州、广州、香港)。这是他的第一次远行,也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旅行。“一个人背着背包。每天都有丰富的发现、新奇的事物、遇见新的面孔。”从此,他“爱上了中国和中国人”。
贵永华最大的遗憾之一是从未在中国当过学生。就是说,除了这第一次来华旅游,以后他都是代表法国政府来华做外交官。1998年任驻武汉副领事,2001年回到法国。因为会汉语的优势,他通过了外交考试。2005年到2008年,他被派往北京担任新闻参赞。就是在那段时间里,他曾在北京对我打趣说,其实我们负责新闻的外交官,和你们记者的工作也差不多——只不过,我们更慢一步。我就权当他是对我个人的恭维吧!
新闻参赞的工作,使他对外交的真谛思考良多。他的工作是向法国人解释中国,同时也要向中国人解释法国。“扮演使馆‘宣传部’的角色非常有趣。我总是试图以礼貌、愉快和有趣的方式向中国记者传达我的信息。我认为,要有效地沟通,你必须‘引诱’你的听众。要进行良好的沟通,你必须知道如何称呼你的对话者,并使用适当的词汇。优秀的外交官必须表现出他热爱并尊重他所在国家的文化、习惯和人民。外交官必须时刻记住,他代表自己国家的形象,他的个人行为会影响自己国家形象的好坏。”
新中国成立后,法国驻武汉总领馆于1951年关闭,到1998年才重新开馆。对贵永华这一代法国外交官而言,没多少人了解武汉。他们夫妇和两个女儿在那里住了三年。这也是他的第一个驻外外交岗位。
2017年9月1日武汉天河新机场开通当天,贵永华再次来到武汉,就任法国驻武汉总领事。“这是我的首选。我发现了一座与我离开时截然不同的城市!美丽、干净、现代,但仍然有许多传统的小社区,充满活力,风轻云淡。”
被长江穿流而过的武汉,星星点点地点缀着许多湖泊,“就像在城市的结构中打孔,使城市能够呼吸。在所有其他中国大城市里,我都感到被遮天蔽日的建筑‘森林’压抑着。但在武汉则不然。”
贵永华又找到了他20年前离开这里时的不少法国和中国朋友。其中包括一个拿着他1998年9月在武汉签发的第一批学生签证赴法的留学生,在法国生活了多年之后,这位留法学子也重新回到武汉,“讲一口流利的法语”。
贵永华在武汉有不少亮点,譬如2019年10月的军运会。“我可以告诉你,高水平的比赛组织、武汉的美景和老百姓的友好,给我们那个由200多名运动员组成的法国代表团,当然还有其他所有代表团,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次,武汉真的把所有人都‘震’了!”
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暴发期间,贵永华作为总领事与馆里的法国和中国同事们一起,拒绝关闭领事馆,以表示法国对武汉的声援,并与不想或无法离开的法国人待在一起。“那是我一生中最不平凡的时刻。每天我都走在城市空无一人的街道上,去领事馆上班,或者给没有适当供应的法国家庭带去食物。被偶尔几次罕见的邂逅所打断的孤独,正是自己反思的好机会。我亲眼看到了武汉人民的苦难,也看到了他们的勇气。我非常敬佩他们!我也看到了中国政府遏制疫情的决心和这些政策的具体成果。即使在今天,武汉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但也是中国戴口罩最多的城市。戴口罩已经成为武汉人的一种习惯,几乎成为对他人的一种礼貌。”
作为一名外交官,每三四年更换一次国家,离开你的朋友,结识新朋友,留下你生活中的一部分以及你所爱的人,这是一种乐趣,但也是困难之一。贵永华说,他爱武汉,因为河上有桥。前几天,他在武汉长江大桥和二桥之间走了很长一段路,他意识到他之所以这么喜欢桥,那是因为它们象征着他的职业。“成为一名外交官就是用尊重和相互理解的石材,在河流上架起桥梁。”
《光明日报》( 2021年07月28日 12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