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双节”到,
8天长假,
不少市民都有出游打算。
然而,
也有市民担心:
现在出游,安全吗?
外出游玩期间,
如何正确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如何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如何选择安全的游玩项目?
旅游回来了需要做些什么?
……
小编特意奉上长假“健康出游服务帖”,
详细解答市民的疑问。
出游前,充足的准备工作少不了
出游前,只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才能让旅途更为安心。
出行前,市民应对旅行路线和健康状况进行充分的评估。应提前制定安全的旅行路线,旅行路线建议避开新冠疫情中高风险地区。
此外,市民出行前应提前准备个人防护物品。准备充足的符合标准的口罩、免洗手消毒剂等防护物品。有条件的也可以准备体温枪、常用的治疗呼吸道及消化道药物、防暑降温的药物等。
如要进行长途旅行,由于各地气温可能变化较大,市民需要备足夏秋季节换洗的衣物,以防中暑或受凉感冒等。也可以提前了解当地气候情况准备对应的衣物。要充分考虑路途距离的长短,在安排行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休息和睡眠。
出门在外,吃得安心很重要
市民在秋高气爽的国庆长假期间出游,只有吃得安心,才能玩得开心。
市民在外出旅游期间,在餐厅内用餐建议间隔落座或同侧用餐,与其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切忌“敞开肚皮”,暴饮暴食;生猛海鲜应少吃,更不可随意选择所谓的“野味”。同时,应注意饮食搭配,瘦肉类、蛋类、鲜鱼、豆制品、动物肝脏对补充人体热量有好处,可适当食用。
点菜时,要尽量避免选择油炸、香煎的食物。即使是炒菜也要避免太过油腻,可以多点以蒸、煮、炖、拌为烹饪方式的莱肴,主食最好混合搭配粗杂粮和薯类,不但可以增加饱腹感,还可以避免血糖快速上升,同时又弥补了单一精白米面中缺乏膳食纤维和多种B族维生素的不足,会让在外就餐更为健康。
除此之外,如果非要喝酒,建议市民选择低度酒,而且不管喝什么酒,都要控制喝酒的量。
出游时,应慎选高风险的娱乐项目
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并不相同,市民在外出旅游时,应当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是否参加高风险的娱乐项目。
针对不少市民会选择的登山项目,市民在登山前应先检查身体。同时,在登山前有必要做一些热身运动,这样可以避免过度疲劳。下山时不要走得太快,更不能奔跑,因为走得过快或者奔跑会使膝盖和腿部肌肉感受过重的张力,而使膝关节受伤或肌肉拉伤。此外,在登山时,还应预防腰腿扭伤,在爬山过程中要注意休息,每次休息时,都要按摩腰腿部肌肉,防止肌肉僵硬。
对于热气球、高空跳伞及滑翔伞等紧张刺激的空中项目,一定要做好安全措施和个人防护。如果发生骨折,应先详细、认真检查,确定骨折部位。如有条件,可对闭合性骨折应用夹板固定以减轻疼痛,活动性出血应予加压包扎。在自救的同时,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及时送医院救治。
市民在前往高原地区旅游时,要当心出现高原反应。初次上高原的市民一定要保持乐观情绪,注意劳逸结合,尤其是进入高原地区的第一天,要少运动、多休息。睡眠时可采用半卧位,以减轻心肺负担。值得一提的是,高原反应一般都可自愈。症状较重的,可服用“红景天”等药物缓解高原反应。
在参加水上运动时应结伴同行,听从专业教练指导,严格按照规定正确穿好救生衣。市民还应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量力而行,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感冒、发烧的市民,不应参加水上活动。在游玩过程中,应避免长时间浸在水中或曝晒在阳光下,更不能长时间闭气潜水,以免造成晕眩发生意外。
个人防护、健康监测牢记心中
旅游期间,应随时随地做好个人防护;旅行归来后,还应密切关注自身健康情况。
市民在乘坐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时,要遵守秩序和乘务人员管理要求,全程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并妥善保存票据以便查询。游玩过程中应有序排队,尽量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在封闭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佩戴口罩。如旅途过程中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应立即到附近的医疗机构就诊,取消或中止旅行。
到达旅游目的地,进入景区时,市民要关注醒目位置的告示牌,关注防控要求;购买门票时,应尽量使用支付宝、微信等电子支付方式购票,减少现金的使用;进入售票处、游客中心和景区内相对封闭的场所时,要有序排队,避免人员聚集,确保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
旅行归来后,市民也应按照相关规定做好个人健康监测工作。一旦出现发热、咳嗽、乏力、咽喉痛、腹泻等症状,一定要就近到医院的发热门诊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