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坑还是鎏金白钱还是银币

水坑还是鎏金白钱还是银币
泰和重宝·淤泥坑
水坑钱币以腐蚀严重单一锈色的较多,近些年北京、南京,甚至浙江、安徽、河南等省大片地区都出土有一种带有金黄色及蓝紫色皮壳的水坑钱币。这类钱币多为淤泥中所出土,被有些人称为“表金”,或将北京出土的那批称为“祈福坑”,以至于祈福坑已成为这种钱币坑口的名称。实质上这两个命名都不科学。每个行业都有专业术语,专业术语用词准确精炼是必然前提。
我们先说表金,从字面理解很显然更多的是和黄金有关,那么这种坑口真与黄金有关吗?当然是没有的,它们只是水坑中的一种特殊锈色而已。即便以表金来形容其锈色也不算准确,很容易被误解。那些命名这一名称的人初衷是为了说明这些钱币不是水坑而是鎏金,这里的"表"字在他们眼里并非表面的意思,而是动词,侧重的是工艺,十几年前就有人大肆宣扬误导了很多钱币爱好者。
水坑还是鎏金白钱还是银币
南朝半两·鎏金
祈福坑这个说法也是没有根据的,不能只根据出土地点就确定是祈福用的钱币。即便是用于祈福的钱币,这类锈色又有广泛性,不只是一处有,其它地方也有,可以肯定不是所有的类似锈色均为祈福所为,而且是自然形成的锈迹,和人类文化活动没有关系。也就是说,只要环境合适就会生成这种深邃又神秘的锈色。正因如此,这种锈色最普遍的出土环境为淤泥之中,命名为淤泥坑或仍称为水坑,反而是确切的。这样命名符合钱币坑口术语命名特征。这种锈色多以金黄色、蓝紫色为主,在出土早期常常颜色较黄亮,把玩后会越发变得蓝紫。出现这种锈色的钱币品种年代跨度非常大,特征几乎雷同。南京所出的南朝钱币,浙江、安徽、河南等省所出的宋代钱币,北京所出的金代钱币,包括这些地区所出的明清钱币都有类似锈色。
无论是表金还是祈福坑,这两个说法最初都被宣传为:这类锈色的钱币为鎏金钱币。还曾在网上造成了轰动,误导过很多收藏爱好者。那么这种锈色为什么不是鎏金?首先很简单,有研究者通过成分检测就没有检测出金的成分。另外从表面上来看,它的皮壳状态也和古代鎏金工艺不同。古代鎏金钱币自高古贝币就有出现,到了两汉及唐代都非常流行,直到清代还有鎏金钱币存在。
王莽铸一刀平五千,一刀二字镶嵌黄金而成,其色赤红,未见发紫色包浆者。而唐代鎏金开元通宝,五代鎏金天策府宝,其金层也都为赤红色,并未见紫色锈。并且古代鎏金钱币原始金层都非常平滑,而淤泥坑金色锈常常可见气泡状凸起,甚至出现气泡破裂状态,这与钱币腐蚀时化学反应有关。整体来说不论是实质还是外表,这种淤泥坑钱币都绝非鎏金钱币。它们是水坑中的极品锈色,但不能等同于鎏金钱。鎏金钱币和人类文化活动有关,而淤泥坑是自然形成的锈色,两者有天壤之别,淤泥坑也不是一定是祈福所用,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锈色主要出自淤泥之中。
水坑还是鎏金白钱还是银币
东汉五铢·白钱
钱币坑口多种多样,各类坑口都有各自的锈色特征。水坑钱有金黄色锈,生坑钱有朱砂色锈、铁锈色铜锈、翡翠色绿锈及像银币的银色锈等。为此,在收藏钱币时一定不能被表面锈色所误导。除了经常有人将水坑钱当成鎏金钱、铁锈古铜钱当成出谱铁钱外,还容易将银色锈钱币当成白铜钱甚至银钱。
接下来我们着重介绍银色锈迹。银色锈出现在生坑钱币里主要是两个情况:一种是高古钱币,尤其是两汉钱币水银古锈。水银古锈多为黝黑色,也有银白色的。但这两种主要状态的水银古锈光泽都很醒目不柔和。和银质光泽很不相同。古代银币虽然也是铸造的,但通过比对何家村银开元通宝,我们发现其颜色也是洁白无暇的,没有刺眼的光泽。
除水银古锈外,在江苏一带出土的宋钱及明代早中期钱币里也会有类似水银古锈的灰白色锈。但这种锈没有光泽,如果手上沾点水,摸起来有粘手感,这种钱币胎骨多数腐蚀比较严重。和银币对比,又因其没有光泽而形成明显差异。因此这种锈色不难分辨是否为银币,但在江苏地区以前偶有钱币爱好者误认为这类钱币为银币或白铜钱币。
水坑还是鎏金白钱还是银币
开元通宝·鎏银
除了特殊坑口类似银色锈外,我国古代还有白铜钱币也类似银质钱币。我国古代所谓白铜钱币,并非为现今意义上的镍白铜,而是以锡白铜为主,因其锡含量较高所以颜色银白。锡白铜材质较脆容易断裂,造成这种情况多是因为铸币偷工减料,很多普通白铜币铸造也很一般。这种白铜币常常有人误认为是银币,其实它和银币的色泽有很大区别,银币光泽更白更纯净,有些氧化后是发黑的,而锡白铜钱币光泽比较暗淡发乌。此外,古代官方银币的铸造很多是有特殊用途的庆典钱,往往要么铸造较为精美,要么钱文比较特殊。谈到这儿笔者曾用火炙烤过宋代钱币,其钱体会析出锡粒,青铜中含有锡,被炙烤出的就是钱币中的锡,其颜色有点发蓝乌色。对比银币也不难发现银币色泽确实是更柔和光洁的。
除了对比颜色和铸造工艺及文字风格外,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测量密度。普通铜币无论是包浆银白色的还是材质为白铜,其实质都属于铜或具备铜的基本特性。而铜的密度要低于银,银币手感也比铜币重,银币落地的声音相对铜币更深沉。这些方面更多的是需要靠收藏者自身感悟,用文字很难说清楚,而这些感悟需要更多接触实物,正因如此:多把玩真品实物,才是提高鉴定能力所必须重要环节。条件允许也可以使用金属成分检测仪器,可以更清楚地分析出金属材质。
水坑还是鎏金白钱还是银币
开元通宝·水银古
前面我们提到生坑古币中有一种乌白色锈,也属于水银古,但又和两汉时期水银古有区别,这种锈没有两汉时期水银古那么靓丽,多出现在唐代早中期开元通宝上,也许这只是个巧合,但开元通宝中最受钱币爱好者欢迎的便是早期开元钱中的白铜钱币,早期的白铜开元通宝钱不但字口清晰,形制也非常端正,是我国钱币史上第二次精工细作的白铜钱币,在此之前隋朝所铸白铜五铢是为了作为统一当时货币标准而精工细作的钱币。而南北朝时期铸造的一种白铜小钱的目的,和隋朝白铜五铢及唐初白铜开元通宝截然不同,南北朝白钱是为了降低铸币成本,增加铅锡含量,则可以减少铜含量。唐朝开元通宝白钱在当时被称为"青钱",是钱币中有开创新纪元性质的高质量新式钱文货币。
《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九《张荐列传》载:张荐字孝举,深州陆泽人。祖鷟字文成,聪警绝伦,书无不览。为儿童时,梦紫色大鸟,五彩成文,降于家庭。其祖谓之曰,「五色赤文,凤也;紫文,鸑鷟也,为凤之佐,吾儿当以文章瑞于明廷」,因以为名字。初登进士第,对策尤工,考功员外郎骞味道赏之曰:「如此生,天下无双矣!」调授岐王府参军。又应下笔成章及才高位下、词标文苑等科。鷟凡应八举,皆登甲科。再授长安尉,迁鸿胪丞。凡四参选,判策为铨府之最。员外郎员半千谓人曰:「张子之文如青钱,万简万中,未闻退时。」时流重之,目为「青钱学士」。
水坑还是鎏金白钱还是银币
开元通宝·白钱
《旧唐书》中的记载虽然是讲述张荐其人,但从侧面反应了青钱的特殊性:青钱与普通钱差异很大,特别容易挑选出来。虽然众多钱谱上对白铜开元通宝的定级比较高,认为存世量大,但我们发现真正的白铜开元通宝还是比较少的。在唐代后期也有颜色发白的钱币,但多数铸造不精,这种情况与南北朝白钱意义类似,目的往往是偷工减料,或是金属配比不均,属于粗制滥造的结果,它们同精工细作的白钱是有很大区别的。到了明清两朝多以黄铜为铸币材料,黄铜颜色金黄,同时期的白铜钱币就很好区分了,尤其是清代康熙年间宝福局及咸丰年间宝浙、宝昌、宝福局也可见颜色发白的钱币。
前文我们就提到一种水银古锈色,常常有钱币爱好者将这种锈的钱币误认为是白铜钱,尤其是普通的早中期开元通宝中常见到这种锈色,其实我们通过仔细观察会发现:其锈色底部还是多少会露出暗黄色青铜实质。一般来说我们不建议破坏性研究,但可以找一些类似锈色的差品钱币磨损边缘来看其实质,这种个别研究还是很有意义的。而白铜开元通宝无论是表面还是字口、穿口、边缘等细节都是灰白色的,整体多数非常整洁,以初唐短一元版别白铜钱最典型。按理说初唐白铜开元通宝铸造量不会很少,也许是因其易于识别,又特漂亮,在当时就特受欢迎,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耗也越来越多,能保存至今的也就比较少了。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168 字。

转载请注明: 水坑还是鎏金白钱还是银币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