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地说,盆景就是在花盆里面造景,来表现大自然的景致。在盆中典型、集中地塑造大自然的优美景色,达到缩地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同时以景抒怀,表现深远的意境。根据题材要素的不同,植物占主导的就是树木盆景,山石占主导则称为山水盆景。
盆景作为一种发展了千百年的独立艺术,慢慢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经典样式,它们各有名称和所表之意。他就类似于学习绘画的《芥子园画谱》一样,从套路入手嘛!
正如画家画完一棵松树时,轻描淡写的说这是“马远画法”,似乎会显得有一种“取法乎上”的逼格。如此,懂得一些盆景样式,也能有同样效果哦!
传统的盆景样式大都从这些基本的样式出发,为植物赋形。我们也可以从这几种基本的图式开始认识盆景。顺便举个例子:
悬崖式
悬崖式:顾名思义就是表现大自然悬崖上的树姿——主干悬出盆外,探向深处。这种图式在黄山的旅游宣传标准照里应该不少见吧。
云头雨脚
云头雨脚是古人用来形容茶汤表面汤花的用语。古人点茶,放入茶末,用茶筅调和搅动,形成茶水一体的汤花。汤花是云头,汤花边缘的水痕叫做雨脚。云头雨脚,在构图上可简单地理解为上大下小,倒三角式造型,有时会结合附石来实现。
素仁式
“素仁”其实不是任何一种自然姿态,而是人名!
素仁,俗名陈素仁,他十几岁拜鼎湖山庆云寺亮思长老为师,后成为广州海幢寺主持。
素仁式,岭南风格的创始人之一。其风格特点是扶疏挺拔,兀立云霄,技托虽少而简括,高雅自然。大概类似于盆景界的极简主义吧!
素仁作品旧影
流派
由于地域辽阔,所以大家的造型技巧都多少有点不同,所以盆景发展到现在,出现了不同的盆景流派,下面简略介绍盆友们熟知的几个流派。
扬州派——棕丝扎缚,
成云成片,追求枝无存直。
苏州派——剪为主,扎为辅,
多为树桩盆景,古朴苍劲。
四川派——追求规则性弯曲,
以弯、拐为特色的干型格式。
上海派——扎剪并重,强调主题。
岭南派——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孔泰初先生以蓄枝截干的技法和素仁和尚以高、瘦、稀的造型参仿自然树木,以近树造型和大树缩影为理念,创立了岭南派。前者“写实”,后者“写意”。
孔泰初作品旧影
素仁作品旧影
干嘛将植物种盆里呢?
因为地贵啊?
没钱造园子搞个盆子还是可以的?
从盆景的历史看,
赏玩盆景处理盆景制作的匠人,
主要还是达官贵人居多,
甚至不少还是放在园子里的。
所以经济还不是盆景产生的主要原因。
其原因是一种中国流传已久的思想,
所以说是一种源自汉代的“法术”——
缩地术!
据《神仙传》里记载,东汉有一个叫壶公的人,身怀缩地之术。他每天在街市里卖药,下班就缩小身子偷偷钻进自己的葫芦里。一日,这一行为被一个叫费长房的人从楼上窥探到。好奇宝宝费长房因为拜访壶公,更应邀一起进入壶中,才发现里面别有一番天气,遂拜壶公为师,学习可使“千里存在目前”的缩地术。
这种“ 天地小型化”的思想一直影响着匠人造物。
再举几个例子: 博山炉,砚山,当然如果素材是花木树石,那就是 盆景了。
那么,盆景从哪里来?
没错,盆景的发源地就是 中国。
而且至迟在唐宋时期就已经达到成熟。
下面有图和诗为证:
章怀太子墓甬通壁画上仕女托盆景图
“一盆踯躅绽熏风,移置幽窗寂寞中。”
”凿破苍苔地,偷他一片天。
白云生镜里,明月落阶前。“
“莫道盆池作不成,藕梢初中已齐生。”
……
从上面的唐诗看,唐代的盆景被叫为“ 盆池”,到了宋代则有盆花, 盆草,盘松,盆窠等称呼,后代还有 些子景、占景盘等雅称。值得注意的是,在盆景艺术也相当发达的日本,盆景直接称为“盆栽”,而现代盆景的英文还有一些保留了当初日文翻译而成的 “bonsai ”。
最后,就是考试时间啦!
带着各种 图式,
一起看看这次展览的精品吧!
静听松韵-赤松-100×100×95cm-温州博园
回眸一笑-石榴-95×85cm-石玉华
回眸一笑满园春-勒杜鹃-190×130×120cm-陈昌
虎啸南天-相思-100×160×75cm-何文开
古树雄姿-雀梅-50×90×50cm-马建赞
楚魂-雀梅-45×80×105cm-杨耀其
风起云涌-勒杜鹃-110×120cm-郭培
风姿岁月-黄杨-140×80×80cm-关山
根深基固满目春-红果-74×74×43cm-仇伯洪
更上一层楼-三角梅-飘长100×40cm-周衍文
苍鹰展翅-福建茶-140×80cm-彭永贤
无题-铁包金-24×100cm-冯卓展
八美争春-相思-60×110cm-叶铭煊
南国三月-两面针-85×78cm-黄震宇
太极新姿-山松-110×150×60cm-麦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