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这个东兴市竹山村这个边境小村庄的时候,阳光正好,秋日的风拂过层层竹林,发出沙沙的声响,似乎这是尘世间唯一的声音来源。这里的行政区划归属广西防城港,是名副其实的边境小村,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端,地处海陆交汇处,与越南芒街隔江相望。
这个小村聚居着汉、壮、京、瑶等多种民族,自然景色美得一塌糊涂,整洁干净的农家院落,郁郁葱葱的古榕树群,大清国一号界碑、竹山古街、北仑河口红树林保护区等,都与这个村子相依相伴。怪不得这里被称为“全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最美渔作景观”、“广西特色旅游村”,我觉得与其说这里是一个村子,倒不如说是一个景区。
带我游走的一个大哥说,竹山村历史悠久,自然和历史人文资源丰富,旅游景点集“边、海、古、奇、生态”一身,目前在主要打造旅游名村提升工程,陆续启动了古街竹林步道、古街道路改建、古街风貌改造、进港大道建设等,还修建了一批步道、休闲亭、旅游小卖部、游客服务中心,做到村中有景,景中有村。
中国有句谚语:“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也许是竹山人对中国古老的宅基文化最笃定的信仰吧,庭前屋后,到处都种满了婆娑摇曳的翠竹。
竹山村因盛产竹子而得名。别看村子小,可名声大得很。它集“边、海、人、文”于一身,融“幽、雅、古、奇”为一体,以拥有众多的海洋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而驰名。
村中有一个古榕树群,被当地人叫做“古榕部落”,这里也是东兴北仑河口中越边境线上这个渔村最美丽的自然景点之一。这里的古古榕也是广西目前发现最早树龄最长的榕树王、堪称广西乃至全国一绝的古榕部落,在离千年古榕四十米的地方,有一口井。
走过去仔细查看,井口斑驳的岁月清晰可见。井旁还有一个碑,碑上刻有“蔻井”两字和百来字的碑文,碑文记述这口井的前世今生:一九三九年冬,日本侵略者占领中国东北、华北及东南沿海诸省后,大举进犯广东、广西沿海一带,白龙、京岛海面每天都游弋着日寇的兵舰。此井是日军为补充兵舰用水乘汽艇侵入东兴竹山三德村所挖,因百姓把日本鬼子称为“倭寇”,故把此井称为“寇井”。当地人说,这是日本侵略我国的一个历史罪证。
漫步在干净的路面,两旁古朴素净的建筑令人赏心悦目,浓郁的边关风情、悠久的历史文化让人情不自禁地驻足停留,而房前屋后的竹林环绕,曲径通幽……
竹山村还有一个闻名于世的景点,位于竹山港旧码头旁,那就是大清国一号界碑,据史料记载,这块碑立于清光绪十六年四月,也就是1890年4月,用当地的海蚀岩凿成,高1.7米,宽0.7米,厚0.4米,碑文为当时的清政府界务总办、四品顶戴钦州直隶州知州李受彤所书。
据说这块碑见证了一段捍卫疆土的历史,1886年11月至1888年5月间,清政府代表邓承修与驻越南法使(越南当时为法国殖民军占领)勘查疆界。法使恃强凌弱,要将白龙半岛一半划出中国,在白龙半岛上竖埋第一号界碑。邓承修正气凛然,据理力争,终将起界定在竹山,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
沧桑的巨石,沧桑的历史,注目片刻,那涂着红漆的界碑上庄严雄浑的“大清国钦州界”几个大楷透着一股不可侵犯的凛然正气,向每一个游客诉说着100多年来的那段历史。
村子里还有一座香火鼎盛的三圣宫(三婆庙)和钟声悠远的三德教堂,以及全国连片面积最大的红树林保护区之一——国家北仑河口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有历经沧桑的商埠码头与竹山老街,可惜,由于时间原因没能深入探访,我想,有机会应该再来一次,做个三日游的规划是极其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