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过了上土市镇,春雨滋润了百草园,我沿着春天的足迹走进了狮山公园。园林,在中国的建筑史上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且有南北之别。北方园林多为红墙黄瓦,色彩鲜明,整体布局偏于封闭、庄重。而南方园林则清雅平淡,格局开敞、通透,多书卷气。狮山百草园正是典型的江南园林。
一处园林象征着一方文化,狮山百草园亦铭刻着上土市镇这个革命老区的峥嵘岁月。登上狮山百草园的石阶,首先映入眼前的不是精妙绝伦的园林艺术,而是巍然屹立的烈士纪念碑。走上悼念平台,瞻仰纪念碑上镌刻着为人民解放事业献出生命的百余名烈士姓名,不禁遥想当年的峥嵘岁月,正是这些革命烈士的努力,才有一方的平安,也丰富了西山文化的内涵。“青山有幸埋忠骨”,我带着崇敬的心情走向了园林深处。
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孕育出来的园林艺术,一直与中国的文字、绘画有着密切的关系。狮山百草园依山就势,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正如同在一张天然的图画之中描写出鸾漂凤泊的一笔。狮山烈士陵园往上走,出现的是这么一幅画面:利用山势的起伏,狮山亭建在高处,简洁古朴,欢迎远方到来的游客。与之对应的忠烈亭与抱玉廊相连,较为开阔畅达,追求自然之趣。两亭之间夹杂着一条狭窄却富有人文的药王洞,洞中两壁上参差的痕迹和几处坑洞,搭配洞外的“仁心”二字,给人以历史的厚重感。周边还点缀了银杏、桂花、杜鹃、苦丁茶等大别山特有的绿化树种以及黄精、何首乌、紫薇等大别山道地中药材......一路走来,可见设计师和匠师们的良苦用心,以着眼于花草树木的映衬和亭间廊道的层次感,抒天然之气、明天然之理、绘天然图画。
步入狮山公园的山腰,一株株翠竹高耸挺拔,经过寒冬的洗礼,依旧顶天立地,好似象征着山区人们正直刚毅的品格和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云随绿水歌声转”,一阵激荡的古筝声打断了我的思绪,声音的出处是装扮成怪石的智能声控。音乐与园林布局的关系应是结构的、抽象的,但狮山百草园的设计者独具匠心,以园林艺术为主,音乐艺术为辅,智能声控之间距离恰当,声音此起彼伏,乐与景交相辉映,自有一种闲静淡雅、怡然自得之感。
终于攀上了狮山公园的顶峰镇岳台,眺望远方,蔡家河、江子河、吴桂河千百溪瀑尽收眼底,远处山谷两旁,峰峦叠嶂,万山矗立,无不彰显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高山流水、云卷云舒,更衬托出狮山百草园开放明理、环抱天地的格局。略一低首,位于百年老校的玉玺楼一览无余,此时若伸出右手,仿佛手持一方玉玺,豪气顿生。此情此景,“文人骚客感慨多”,吟诵刻在石碑上的《狮山百草园赋》:“登高极目处:八百里文明培地脉,西山启斯文。焉知他蛮夷教化、天人合一、正道归心;凭栏放眼处:两千年文采传遗风,镇绩越贤王。焉知他绿色养眼、古色增辉、红色耀人......”激荡之情亦久久不能平复。
如果说狮山的正面是人文和历史交映的协奏曲,那另一面便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清新小调。沿着园林小道,由上及下,或置观景台,或穿插奇松,或嵌入怪石、或种满芳草......不知不觉之中又到了一座小亭,名曰药圣亭。亭尖是深红的枣红,亭柱古老的墨色,石桌石椅质朴的灰白,更有药圣群雕,“常于亭台楼榭处”,药条药甲,“色过棕亭入草亭”。不时几缕微风吹过,带着淡淡的药香飘进小亭中,荡进游人的心田里。从药圣亭下来,便可以看到一间简单典雅的陋室,再穿过下方的古石门和竹海,便是久负盛名的狮泉了。狮泉的名字不仅刻在最为显眼的怪石上,还刻在周边的石碑上,楷书、行书、古体,各不相同,尽显此处钟灵毓秀。于是站在狮泉边上的我向他打了个招呼“您好”,一股水流汩汩而出,热烈回应着我的呼唤。
走出了狮泉,也便走出了狮山百草园,出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处人工喷泉,将我从闲情逸致中拉回了现实,一时之间竟无法适从。本来还想再写点什么,却发现,我不能将此处的景尽收到一篇文章之中。
信息来源:上土市镇(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