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的车轮无情地转动,却在这里戛然而止,留下一段回忆、满目沧桑。
南阳有一个石头村,很早就听过它的大名,这一次终于得缘前往。村庄落于山坡之上,汽车一路蜿蜒,驶过走不完的山路,在尽头处停了下来。
村内是土路,前日的雨水让道路有些泥泞,土路很窄,只容得双脚步行,车辆断然是行不通的。走过一段路,抬头一瞧,一幅古朴久远的画面映入眼帘。眼前的村子,没有色彩,昏黄一片,皆是低矮石头房,顺着山势而建,高低起伏,参差不齐。
这便是吴垭村,一个被上帝遗忘的古村落。
吴垭村始建于乾隆八年(1743年),那时的清王朝,还未见衰相。一个叫吴迪元的男人,路过此处时被青山翠绿所吸引,便举家迁居于此。
据《始祖公吴迪元之墓碑》记载:“公独虑及于远,不避艰险焉。厥后始开荒成熟,筑石为田,渐成村落”。开始时这里什么都没有,只有漫山遍野的树和石头,吴迪元开垦荒田,垒石为屋,一切从原始做起。
村庄慢慢地发展壮大,人口增多,一座座石头房相继建起,如今已有上百间房屋,因都是吴姓后人住在石垭上,故得名吴垭村。
这些房屋是货真价实的石头房,除了屋顶是瓦片,其他皆为石块。石块或大或小,一个个叠加垒砌,中间缝隙很大,绝不会用水泥糊住,就这样显露于风光雨雪中。
房屋很坚固,这是无疑的,否则也不会坚挺200多年而不倒。建筑虽原始却井然有序,多为院落式布局,还有三进院的“豪宅”,堂屋、卧室、厨房,五脏俱全。
山势起伏不定,房屋布局也十分灵活,或依山坡的陡缓分层筑台,或排排而列整齐严谨,从村口看像是一个石头城堡,里面住的仿佛是神话里的人物。
吴垭村没有神话,却有近乎原始的生活,这里所见一切都是石头做的。石台阶、石楼门、石畜圈、石窑、石盆、石槽、石桌、石凳,你大可寻视一圈,绝对找不到一块砖头。
村内依旧有原住民,不过数量不多,晨曦昏暮,石房前依旧可见袅袅炊烟。
正是这一点,赋予了吴垭村别样的气息。人口太多,会被迫滋生现代化,没有人又太过冷清,正是零星的原住民,让吴垭村不至于破败,也不至于喧闹,依旧延续着烟火气。
当地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起居由大自然做主,养殖的鸡鸭散养在村内,四处觅食。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如此以来,吴垭村颇有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的味道。
村内最好的建筑,当属吴登鳌故居。
吴登鳌是吴迪元的曾孙,清朝同治年间,曾在内乡县衙当胥吏,他是村内唯一一个在官府内当差的,这对于偏居深山的村民来说,是至高的荣耀,至今村民谈其此事,脸上仍洋溢着自豪。
吴登鳌为人善良和睦,据墓碑上记载:“其谨慎从事,县官从无生其厌”。吴登鳌为官清廉,绝不会受贿于他人,因而作官多年,家里仍旧一贫如洗。现有故居建于清朝,是一个二进院四合院,石块将其环抱,质朴清幽,墙内墙外长满了青苔。
与原始状态相称的,是苍翠浓郁的环境。吴垭村环境极佳,村庄掩映在茂林修竹、古藤老树之中,没有风月之美,却可享草木之胜。
山中空气极好,待上半天便让人神清气爽,远处山峰上,挂着团团云雾,缥缈不定。顺着山路走,会看到一片竹林,竹影婆娑,轻风吹拂,发出飒飒声响。
在此生活条件虽差一点,不过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也是一大幸事。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座270多年前的古村,很多旅友和摄影师慕名而来,也有影视剧组专程到此取景,看中的就是吴垭村浑然天成、不加修饰的原始风貌。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吴垭村则是凝固的时光。它是独特的,那倔强的古树,斑驳的石墙,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印迹,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景观村落”,河南仅此一家。
村庄是免费开放的,可随意参观,村民似乎都没想过要收门票。有机会可到此转转,感受原始的面貌,回归最初的本真。
地址:河南南阳市内乡县岞曲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