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张爱玲将爱情比喻成“红玫瑰与白玫瑰”?
民国确实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历史时期,因为在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非常激烈的思想碰撞,而且也涌现出了一大批,被后世人仰慕和崇拜的大作家。最重要的是在民国的文坛上,还塑造出了很多女性“文豪”。
这些女作家不仅表现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文学气质,而且在现代文学的创作上,还做出了很多令人敬佩的贡献。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被誉为民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四大才女”。
她们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不仅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感与思想性,而且还具有文学体裁多样化的特点。在文学领域上的成就和造诣,不仅不输于任何一个男性作家,在某些方面上甚至远远超过了他们。
笔者认为民国时期之所以出现很多女作家,除了与人们积极追求男女平等的因素有关系之外。其实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封建至酷已经形同虚设,很多以“女子”命名的学校大行其道。
这就是使得很多民国时期的女性,都能够和男人一样接受正规教育。
张爱玲以自己独特的文风,犀利而又不失文采的语言风格,再加上其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思想性,跻身于“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绝对实至名归。从《沉香屑·第一炉香》问世以来,张爱玲的文学之路就一发而不可收拾。
高学历才女张爱玲,特立独行的人生旅程
1.家世显赫背后的悲惨童年
1920年张爱玲出生于上海,原名张煐笔名梁京。在众多民国女作家中几乎没有人,能比张爱玲的家世更显赫。虽然她出生时张氏家族已经变成了没落贵族,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道理”想必人人都懂。
张爱玲的祖父是清末名臣张佩纶,而她的祖母李菊耦则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在这种显赫的家庭背景之下,按常理来说张爱玲应该过着,衣食无忧的贵族小姐生活,但现实却与大家的推测恰恰相反。
由于张爱玲的父亲张廷重属于纨绔子弟,所以他不但没有承担起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责任,而且与张爱玲的母亲感情也不是太好。这主要是因为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是一个新式女性,所以二人在价值观上有很大的分歧。
父母婚姻不幸对张爱玲的童年成长,造成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在父母离婚之后,跟父亲和继母共同生活的时候,不仅没有感受到任何家庭温暖,同时视她为眼中钉的继母,还曾挑唆她的父亲对她痛下毒手。
对于年幼的张爱玲来说,不仅严重影响到了她的身心发展,而且还在她的内心深处,印刻上的永远也无法抹去的伤痛。
笔者认为童年的不幸经历和生家庭的伤害,其实对张爱玲的文学风格以及思想倾向,尤其是恋爱观的影响都尤为深重。
2.童年不幸遭遇,注定了张爱玲的悲观人生
虽然在她4岁的时候就已经,接受了比较正规的私塾教育,而且也有过与姑母奔赴欧洲游学的经历。但是这在她看来却都是,寄人篱下的另一种表现方式。尤其是由姨奶奶以及其他亲属看管的经历,更让她感觉自己其实就是,一个有父有母的“孤儿”。
笔者认为童年的不幸总是会给,人生造成很多挫折和苦难。即使在已经成年之后,想起童年时的不幸遭遇也依然无法释怀。
即使自己想极力摆脱这种童年阴影,但是越挣扎就会越痛苦。而张爱玲就是一个深受童年经历折磨的受害者。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当时年幼的张爱玲,一定是长期生活于恐惧和担忧之中。这对于一个正处于幼年期的小女孩来说,无疑是一种“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长期处于这种心理状态之下,很容易导致心理扭曲或者性格畸形。
笔者认为但是这种所谓的心理扭曲或者性格畸形,完完全全是在外力的影响之下才形成的。家庭不幸与亲子关系破裂,其实都会对张爱玲的成长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这也是她成年之后在爱情中屡遭不幸的根源所在。
因为父母离异和长期受到继母与父亲的虐待,就很容易因为缺少或没有关爱,而比其他人对更需要得到别人的爱护。在这种前提下就会出现,将身体或感情“错付”他人的情况,同时也会因此而受到更多的伤害。
张爱玲的文学之路与文学价值
1.七岁创作小说,但却预言了她的未来
正因为张爱玲有过比较悲惨的童年经历,所以她的性格要比其他女性更加敏感和自卑。如果从积极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作为一个文人确实需要,敏感的情绪以及多愁善感的性格。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别人觉察不到的生活细节。
这种情绪或性格对张爱玲的文学创作有一定帮助,但是笔者认为作为张爱玲本人,如果给她一次重现选择的机会。
我想如果她是一个正常人,就一定会选择温暖的家庭和关爱自己的父母。但是在张爱玲的人生中任何假设都不成立。
如果从文学创作角度去分析,张爱玲的童年遭遇和不幸人生,不难发现她的人生经历,完全符合成为一个知名作家的必备条件。因为只有经历过磨难的人生,才会写出常人所不能及,并且让读者感同身受的佳作。
1927年年仅7岁的张爱玲,不仅可以十分流利的“诵诗背经”,同时也用她稚嫩的小手拿着笔和本,迈出了她走向文学的第一步。在这一年她开始创作小说,并且写了三部不同主题的小说。“家庭悲剧”、“女郎失恋自杀”和《快乐村》。
笔者认为这三部她童年时期创作的小说,也正是她今后的人生经历。以“家庭悲剧”为主题的小说,实际上就是张爱玲自己的亲身经历。“女郎失恋自杀”主题的小说,简直就是对她未来爱情经历的预言。而《快乐村》则是她一直追求,但却求而不得的生活状态。
2. 正式步入文坛的小说天后
1939年29岁的张爱玲进入香港大学中文系学习。在校期间张爱玲一直都积极创作小说,并且在《西风》月刊上发表了《天才梦》,这也是她的第一部正式面向公众的处女作。但三年之后在战争的影响下,张爱玲不得不停学返回上海。
但也正是这种一波三折的人生经历,才能让张爱玲在中国文坛上崭露头角。1943年张爱玲的经典之作,《沉香屑·第一炉香》在《紫罗兰》刊物上发表。也正是因为这部经典小说,才让张爱玲在上海文坛一夜走红。
在这之后张爱玲的文学创作才能完全彰显出来,在第一部小说走红之后她又乘胜追击,陆续发表了《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心经》、《倾城之恋》等一系列文学作品。
笔者认为这不仅奠定了张爱玲在当时社会中的文学地位,同时也为她能够成为“民国四大才女”,打下了十分重要的文学基。人们在读完张爱玲的小说和散文之后,不仅对她的文学作品赞不绝口,而且也都成为了她的忠实粉丝。
3.畅销书女作家的爱情理想与现实遭遇
此时的张爱玲已经成为了一位畅销书作家,1944年她又再接再厉,创作出了《封锁》、《花凋》、《鸿鸾禧》,以及著名的爱情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同年张爱玲最重要的小说集《传奇》,以及散文集《流言》问世。
这个阶段的张爱玲不仅在上海文坛大放异彩,而且在小说《封锁》出版之后,她也收获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爱情和婚姻。因小说《封锁》张爱玲结识了,当时同样身为现代作家的胡兰成。
虽然历史上对胡兰成的评价不高,而且在后人的口中胡兰成,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汉奸。但是当时被爱情冲昏头脑的张爱玲,根本顾不得胡兰成的身份以及社会关系,她就像飞蛾扑火一般投入了胡兰成的怀抱。
笔者认为这位擅长写爱情小说的女作家,以为自己找到了人生的依靠和真爱。但是现实与想象的差距不仅天壤之别,而且还给了这位民国才女一记重重的耳光。张爱玲与胡兰成的婚姻仅维持了两年,她不仅再一次被推入了痛苦的深渊,同时也因为与胡兰成的爱情被世人所非议。
《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体现的爱情观
笔者认为这种遭遇就像她在成名作《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所描述的爱情观一样既令人惋惜,又让人有一种爱之人责之切的感觉。
“每一个男人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虽然张爱玲在与胡兰成的爱情和婚姻中,曾全身心的投入并且为了胡兰成,她甘愿受到世人的非议和责骂。
但即使是这样她也依然没能挽留住,曾让她心心念念的幸福、温情与家庭。她的这种悲惨经历的根源,其实还是那个挥之不去的不幸童年在作祟。
笔者认为虽然张爱玲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一书中,抒写了自己对爱情的态度和观点。但是她依然没有逃出爱情的魔咒。
即使她认为“选择就意味着失去,爱如空气,用手紧握时,什么也得不到。贪婪的人永远没有幸福,大成若缺。弱水三千,但取一饮,这一饮愚弄了多少众生!”。
结 语
笔者认为张爱玲虽然出生于显赫之家,但是却并没有享受过家庭的温暖。在这种封建制大家庭的影响之下,虽然能够让她获得比较优越的物质生活,但是父母离异和家人的冷漠,不仅让张爱玲经历了不幸的童年,同时也给她的整个人生都造成了,无法抚平的伤害和挥之不去痛苦。
虽然这种人生经历为她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别人无法拥有的情感和素材。但笔者认为没有任何一个人,会以这样的代价去换取名和利。
即使张爱玲通过个人努力,终于成为了中国文坛上可以载入史册的女作家,但即使是这样也无法让她真正开心起来。
张爱玲的一生没有享受过极家庭的温暖,也没一个真正爱过他的男人,即使他与胡兰成有过一段婚姻,但终究变成了张爱玲书中,所描写的“蚊子血”和“饭粘子”。
她一生都在渴望被爱,但在人生的尽头却孤独的死在了异国他乡。
【参考文献】
1.吴玉苗《从小说和电影《倾城之恋》看张爱玲的爱情观》
2.王伟《爱之路上理想的追求者——由《红玫瑰与白玫瑰》透视张爱玲的爱情观》
3.刘畅《浅析张爱玲的爱情观》
4.张馨《张爱玲的爱情观——白流苏爱情的出走与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