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腹地的霍山:红色传奇千笠寺

在那古老的殷氏寨脚下,千笠寺一直静默着,任凭千年古刹钟声的鸣响,滔滔漫水的欢唱,依然显得宁静而悠远。在这里,我看到了千笠寺的美是那么圣洁而无私。

大别山腹地的霍山:红色传奇千笠寺
大别山腹地的霍山:红色传奇千笠寺

走进千笠寺,给人以一种似乎穿越,跨时空般寂寥的感觉,这里的空旷与宁静己然陡生苍凉之感。好在远处白莲崖水库水面碧波荡漾显得生机与活力。而当看到皮旅突围青峰岭战斗指挥部遗址时,却让人肃然起敬,深感震撼。

大别山腹地的霍山:红色传奇千笠寺

悠悠不尽,漫水滚滚流。那“漫水漂来千笠寺,春风吹去万人愁”的千古绝唱;那皮旅大战青枫岭的壮美史诗至今历历在目。回望历史,让人遐想无限,肃然起敬。

建设大潮,潮流逐浪高。随着白莲崖水库的开工兴建,久居在库区附近的众多村民难舍故园,远赴它乡,为了国家建设表现出极大的无私奉献精神。

大别山腹地的霍山:红色传奇千笠寺

据史载,1946年6月10日上午10左右,皮定钧旅长率数千人马,从漫水河方向来到千笠寺,在过河时,撑筏地说,前面有国民党第四挺进纵队的一个团兵力在青峰岭把守,凭险阻止你们东进,并消灭你部于青峰岭。得到这一消息,在千笠寺小镇稍作休整,下午2时,先遣兵二团在檀树沟与国民党四纵队遭遇,旅党委决定立即消灭这股敌人,命令一团布阵在陡岭大岗,二团立即退至仓房岗,占领旗杆尖,并在何云阶屋顶上架二挺机枪。当敌人爬到半山悬崖时,皮旅一营正好居高临下,用火力猛攻,将国民党部队赶下悬崖。二团武占魁营趁胜追敌30公里。这场战斗就是中原突围中著名的青峰岭大战。皮定钧将军当时高兴地呤出上联:“跃马扬鞭,挥师东进,所向披靡”。政委许子荣即对下联:“运筹帷幄,上下夾攻,大捷青峰”。

大别山腹地的霍山:红色传奇千笠寺

采访中,现住大化坪镇俞家畈村千笠寺组村民罗会龙当讲起皮定钧将军当年在千笠寺指挥青峰岭战斗时澈动不已。罗会龙当即还从箱子里取出了当年皮定钧旅长为他爷爷亲笔书写的一幅诗作,他饱含深情地说,这幅诗作是罗家的传家宝,他父亲在病重时曾对他有过交待,也是老人对儿子唯一的遗嘱。珍藏好皮将军的墨宝,让先烈精神代代相传。皮定钧将军的诗作曰,“男儿有志出乡关,业未成功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到处是青山”。皮定钧将军誓死卫国,军民鱼水相依的革命情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大别山腹地的霍山:红色传奇千笠寺

据罗会龙回忆,千笠寺这个村庄过去最多聚集人口大约有1000多人。这里曾是皖鄂千年茶马古道中大路(漫水河至霍山)段的重要客栈之一。当地民风淳朴,人文和自然景观相映生辉。当提起如今家乡的变化时,罗会龙滔滔不绝,感慨良多。罗会龙还将其现居省城合肥一叔父当年创作的描写家乡四景的诗作现场进行了展示。透过字里行间,一位乡外游子情系家乡的深深情结不禁跃然纸上。

大别山腹地的霍山:红色传奇千笠寺
大别山腹地的霍山:红色传奇千笠寺

古霍大地山川秀丽,人文醇美,在这小小的一山一川一风情间便深深定格着我心中那片永恒的风景。

据罗会龙介绍,千笠寺距霍山县漫水河镇和大化坪镇分别为15公里和20公里。这里原为千笠寺村,1992年3月撤区并乡时,由原五星公社千笠寺村并入现在的大化坪镇俞家畈村。过去千笠寺共有300多户1000多人聚居在这里,2006年这里成了白莲崖水库淹没区,这儿的村民有的成了移民,搬到黑石渡移民新村去了,有的到县城,省城买房随子女生活,有的就近选址建房或者搬到当地的新农村规划点去了。剩下的仅有几户人家因靠水库淹没区较远至今仍然居住在这里。交谈中,罗会龙的双眼渐渐润湿,挂满了泪花。

难离故土,难舍家园。为了支援国家建设,这里的乡亲们举家迁移,远离故乡,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是何等的高贵。

千笠寺,这个曾经聚居上千村民的村庄,这个曾经经历战火洗礼的村庄,它虽已退却了往日的市井、喧闹与繁华,但人们会永远记住这个英雄的村庄,它的名字叫千笠寺。(文/图 刘伟)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464 字。

转载请注明: 大别山腹地的霍山:红色传奇千笠寺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