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建议周末多放半天假”的话题登上网络热搜,引起舆论的高度关注。很多网民都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大多数普通员工来说,多放假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但也有不少人提出反对意见。深究其中的原因,我们就能发现多放假争议背后的现实问题。
近期,四川省统计局在《一季度四川商贸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中建议,企事业单位实行周末2.5天弹性作息,是为了引导干部职工带头旅游消费,进一步刺激旅游消费市场。多放半天假,就能让人多出必要的休息时间,尤其是有助于进行远途旅游与更大规模的消费。
从日常生活经验来看,想利用周六日外出旅游者,大有人在,但很多人周五傍晚还在工作,基本上只能安排在周六上午外出,这就导致很多人不得不放弃远途旅游。如果能在周五中午就出发,旅游者和消费者将有更大的支配时间的自由,旅行和消费的选择相对也会更加多元。
从消费市场来说,不时出现的疫情让餐饮、旅游、娱乐行业受到较大冲击。从小处看,很多商家都面临经营困难,甚至有倒闭的危险,往大里说,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确实需要消费来拉动。四川省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四川消费市场的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917.0亿元,同比仅增长5.1%,远低于正常年景增长水平,要想尽快摆脱疫情对消费市场的影响,确实需要一些“非常之策”。
不过,多放半天假,毕竟是关乎经济民生的大事,是否值得推行,如何具体推行,都不能简单决定,而要经过慎重思考、深入调研之后,才能发布相关政策。从目前来看,多放假之事,还只是四川当地的一个建议,并非最终明确之事。从此前全国其他地方的探索经验来看,想多放假绝非易事,相关政策的出台与落实,始终面临着多重因素的影响,背后引起的争议也不小。
这到底是为何?不可忽视的是,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差异较大。有关建议虽好,但考虑到不少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实际,要真正实现多放假,确实很难统一执行下去。比如,2020年3月,河北省文旅厅曾经提出将鼓励推行周末2.5天弹性休假,但也仅仅是“鼓励”,后来不了了之。对企业经营者来说,让员工多放假,意味着生产周期变长,产品成本上升,如果单位产品的市场价格不提高,自己的利润必然减少。因此,即便有的企业让员工多放半天假,但也会在其他时间“找补”回来,反而让员工承受了变相的加班,员工怨声载道,企业经营者也难以获利,成了尴尬的双输局面。
事实上,想要刺激消费、活跃市场,有很多对策,增加员工的放假时间,未必是最有效的办法。如果要兼顾员工权益、企业利益和扩大消费需求等多方面,就得采用更加积极灵活的应对措施。
比如,可以制定真正“接地气”的弹性放假政策,员工可以选择放假,也可以选择不休息,但企业可以适度给予这些放弃假期的员工更高报酬,对于那些愿意放假的员工,也不能变相打压。只有真正做到统筹大局,兼顾多方需求,考虑实际情况,才有可能让多出来半天假期的建议,成为惠及各方的善政。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