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昌梅村风光。
冯如文化精品线路昌梅段已基本建成,建有百姓舞台等特色场所。
编者按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在海外游子的心里,“根”是家,是难以割舍的情怀。江门是“中国侨都”,华侨资源十分丰富。江门一方面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对外来的文化包容、吸收,形成了以中华文化为底色,以中外文化融合为特征的侨乡文化。这些独特的侨乡文化就藏在全市大大小小的村落里。今日,第三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系列活动正式进入网络投票阶段。其中,我市推选了鹤山市古劳镇上升村、恩平市牛江镇昌梅村、新会区崖门镇京梅村、台山市海宴镇五丰村等4条村参与“广东美丽侨村”类别的评选。本报从即日起,以“展现侨乡魅力 共建美丽侨村”为主题陆续推出系列报道,展示4条候选村独特的侨魅力。
新建的拉美华侨华人展览馆诉说着侨心情怀,醒目的冯如雕塑展示出村里深厚的历史人文内涵,气派的国家级万亩马铃薯示范基地彰显了乡村振兴的澎湃动力……如今,走进“中国航空之父”冯如故里——恩平市牛江镇昌梅村,满眼尽是看得见的乡愁,散发出独特的侨村魅力。
“从未想象过,家乡能变得如此之好,让人心生向往。”旅居哥斯达黎加的乡亲甄丽娟说。
航空侨村,赤子情深。一直以来,昌梅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秉承冯如爱国爱乡的精气神,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广泛发动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发展集体经济,齐心协力谱写美丽侨村的新篇章。
内外齐心共筑“同心圆”,乡村振兴铆足“新动能”。近年来,昌梅村发展日新月异:协助牛江镇成功申报以冯如文化(冯如故里)为主题的“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先后获评“广东省文明村”“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和“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凝聚侨力
让侨胞侨属参与乡村治理
2020年10月,昌梅村内人声鼎沸,共贺恩平拉美华侨华人展览馆的落成。走进其中,馆内每一张照片、每一段文字、每一封书信都在诉说着恩平旅居拉丁美洲华侨华人的艰苦创业历程,成为海外侨胞故事的展览馆,以及沟通联接家国情怀的纽带。
参加开馆仪式的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教授高伟浓表示,目前学界对于拉美华人华侨的研究非常薄弱,资料缺乏,基础不足。恩平拉美华侨华人展览馆的《恩平人在拉美》展览,“能做到目前这个程度相当不易”。
昌梅村,不止记录“侨史”,还在延续“侨情”。
众所周知,冯如是昌梅村不可多得的历史人文名片,他的爱国爱乡情怀更是华侨精神的充分体现。“为了打好冯如这张极具影响力的‘侨牌’,我们通过对冯如故居、冯如文史馆进行升级改造,拍摄制作冯如宣传片,举办冯如文化宣传活动和纪念活动,不断擦亮冯如品牌,展现侨乡文化魅力。”昌梅村党支部相关负责人说。
冯培德与冯如是同村同族人,他表示,冯如是我国研制有动力航空器的第一人,其爱国、拼搏、创新的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航空人砥砺前行。在冯如精神的感召下,冯培德也走上了航空报国的道路,一步步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飞行器导航控制专家。
同时,冯培德非常关注家乡青少年科教工作,专门回乡设立航空特色教育基金,用于奖励在航空航天科技和教育教学方面有贡献的师生,鼓励家乡子弟传承冯如精神,学习科学知识,推动航空特色教育发展,促进冯如故里在航空航天方面能够人才辈出、薪火相传。近年来,冯培德已为家乡的学校累计捐赠数十万元。
昌梅村立足侨情村况,凝聚侨心侨力,把发展华侨文化融入基层党组织建设,搭建交流平台,加强内外互动,引领广大侨胞共建家乡。“我们一方面建设‘侨胞之家’,让侨胞侨属参与乡村治理,积极宣传党的主张,落实党的侨务政策;另一方面为海外侨胞和归国侨眷提供信息交流平台,定期通报家乡发展情况、解疑释惑,为昌梅村发展建言献策。”昌梅村党支部相关负责人说。
美化侨村
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一条新铺的沥青道路直达村内,新建的村道驿站和景观艺术建筑引人入胜;村里重新建设了大型广场和百姓舞台,破旧村道经过翻新变成了鹅卵石、水泥路,残旧的小农房换上新装,猪舍、鸡栏变身休闲小公园……短短两年,昌梅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昌梅村的蝶变并非一帆风顺。以昌梅村下辖莲梅村为例,建设初期,村民的参与热情并不高,一部分村民甚至对上门做工作的镇、村干部冷言冷语。但干部们并没有气馁,他们引导村中的党员、老干部、人大代表等群体发挥带头作用,带领村民投身美丽乡村建设。
莲梅村还成立了美丽乡村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本村实际,创新提出“以地捐建”的建议,即对于把村中废旧猪舍、危房、空地捐出来用作美丽乡村建设的村民,一处房舍或空地视为捐赠5000元,捐赠者姓名列入爱心捐赠名册。
该村村民冯郁利就通过“以地捐建”的方式,捐出自己的旧房子配合美丽乡村建设。“以前的旧房子建设得参差不齐,镇、村干部多次和我沟通,表示希望把村子外围建设得更规整,我作为村里的一员,理应支持。”冯郁利说。
在热心村民的支持下,莲梅村其他村民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他们不仅认真做好房前屋后的保洁,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积极为莲梅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捐资献策。到目前为止,莲梅村的华侨乡贤和村民已筹集资金120多万元,村民自愿捐献出来的废旧猪舍、危房、空地已有120多处,折合价值超过60万元。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我们广泛发动村民参与村务,采纳侨贤建议意见,通过定蓝图、惠民生、显特色、优环境等举措,汇聚村民和侨贤的智慧力量,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善硬件设施,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昌梅村党支部相关负责人说。
如今,昌梅村内村道、巷道均已安装路灯,村中明渠均已改造成暗渠,建有3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点,4条自然村都建有现代化的公共厕所。同时,村中原本“脏、乱、差”的卫生死角被打造成一个个各具特色、各有主题的小景观、小公园。
此外,昌梅村内安装有自动化智能垃圾分类屋,采用无接触式感应开闭系统;认真落实保洁员制度,聘请专人定期对各自然村进行卫生保洁。通过垃圾分类和保洁员制度的不断完善,昌梅村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向好,辖内的杏圃村、莲昌村先后被评为广东省、江门市的卫生村。
乡村不仅要美起来,还要强起来。“我们积极推行乡村振兴辅导员制度,由党员、人大代表分别担任各自然村的辅导员,综合村民、侨胞侨眷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因地制宜,一村一策,辅导各村开展乡村振兴、精神文明建设、侨务活动等工作。”昌梅村党支部相关负责人说。
同时,昌梅村开展卫生户、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评选活动,由辅导员担任评委,引领村民积极参与,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树立一批先进典型。自2019年8月以来,昌梅村评出卫生户1015户、星级文明户95户、“五好家庭”2户。
用活“侨牌”
打造冯如文化精品线路
2020年11月10日,江门市冬种生产现场会在昌梅村举行。随着一声令下,植保无人机、旋耕机、肥料抛洒机等农业机械快速来回奔跑在国家级万亩马铃薯示范基地上。全市性冬种生产现场会选址昌梅村,是对昌梅村农业生产的极大肯定。
“我们通过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已形成150多户农户的合作规模,合作社种植马铃薯总面积约133公顷,今年春收的马铃薯效益很好。”恩平市丰江农业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冯健华说。
马铃薯要想卖得好,除了品质优,品牌还得响。“我们请了专业的包装设计团队,做了全套logo设计。”看着新商标和新包装,冯健华自信地表示,恩平马铃薯目前在广东省甚至全国都享有盛名,卖马铃薯的经销商都知道来恩平进货。
2018年,牛江镇通过富硒小镇评审,“富硒”成为恩平市做大做强农产品、丰富农业文章的重要内容。“我们大力打造富硒品牌,以大米、濑粉等优势农产品辐射带动产业发展。”昌梅村党支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昌梅村充分利用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良好的农业产业基础优势,推动农文旅多元发展,村集体经济年均收入达30万元以上。
“我们围绕‘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品牌,以打造‘中国航空第一村’为目标,与临近的莲塘、高联等行政村串联建设冯如文化精品线路,积极发展‘人文寻究+农耕体验+生态观光’的特色人文乡村游产业。”昌梅村党支部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冯如文化精品线路现有入库项目38个,计划总投资2700多万元。其中,昌梅村有15个项目,投资1200多万元。目前,冯如文化精品线路昌梅段已基本建成,建有村标牌坊、航父事迹廊、游客中心、百姓舞台、文化广场等特色场所,线路沿途的房屋进行外立面统一改造,擦亮了昌梅品牌,振兴了乡村产业。
(文/毕松杰图/毕松杰 冯惠茜 邓景棠)
来源:江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