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 | 海岛寻梦之旅

文 | 吴刚

(一)一张照片引发的乡愁

青未了 | 海岛寻梦之旅

恬静的港湾,停泊两只小小的渔船,桅杆顶上一只海鸥在盘旋,照片的背景呈墨绿色彩。这是砣矶联中同学群一位昵称“虞山奇蝶”男同学拍摄的画面,暂不评价照片拍摄的艺术水准,照片上传后,很快得到群里一位女同学回馈:

“这是不是在井口村的海边拍得…”

“是啊”“有印象?"“你小时候常去玩的地方……”@邓红~海的女儿

“勾起回忆了吧?”“在那遥远的小渔村……”虞山奇蝶连珠炮发问

“船后面的那个坝很深刻……”海的女儿回答略有迟缓

“别掉眼泪啊”,“那是一种乡愁的味道!"

虞山奇蝶试图唤起对方再次回应,可对方却没了下文……

此时无声胜有声,隐藏在手机后面的她(或他)似乎陷入了沉思,似曾相识的画面感,勾起对半个世纪往事的回忆,拨动了大家心里的那根心弦,触发了乡愁的总开关……

砣矶联中八级的同学群,共有60多位同学,他们都已近耳顺之年。在这个群里,除了在老家生活的不到10位同学。其余分散在全国各地,大部分在长岛、烟台、青岛等省内,也有的远在北京、广州等大城市…… 同学们离开生养的故乡已经四十多年。有的已经功成名就;有的还在继续打拼;有的已经退休或赋闲在家,已到儿孙满堂,绕膝承欢,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

这张照片犹如在平静的海面投掷的一枚石子,很快在四周荡起涟漪,触发了同学们心中那方柔软……

魂牵梦紫的砣矶岛,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此刻在他们的脑海中鲜活起来……

似在回忆,小时候的那片海,那群无忧无虑的玩伴;似在过电,恰同学少年,求学路上的艰辛还有收获 ;似在怀念,那青春萌动的情愫,不可言喻的真挚情感,一切的一切,无不涌上心头......

此情此景,本人也被这种气氛所渲染,酝酿酝酿情绪,挥笔草就了一首乡愁,发在了群里:

乡愁 / 极目远眺/渤海深处云雾缭绕/一艘不沉的航船-砣矶“母舰”/在中国地图上/虽只是一个点/却担当了保卫京津的门户

这里是我的故乡/曾经生活十八年的地方/魂牵梦萦的大礁台/土褐色的海草房/石阶陋巷,渔网上墙/渔村村落封闭、静谧

厚厚的老茧 /古铜色的脸庞/就是渔民的真实写照/宁上南山当驴/不下北海打渔/幽默的俚语/掩盖不了苦涩的际遇

遥望故乡的月亮/何曾将你遗忘/氤氲的月光/爬上老屋的土炕/温柔地亲吻脸庞/将梦乡带入月亮之上

朦胧中妈妈轻拍后背 /讲述摇篮中的故事/还原水中捞月的童趣/中秋月圆/一家人围坐院落/听姥姥讲那过去的事情/嫦娥奔月的剧本已烂熟于心

故乡的山水/一草一木/常常萦绕于回忆之中/乡愁的思绪愈发沉重/回家的愿望/已打破推辞的理由

同学们纷纷挥手点赞,群里的情绪,很快掀起了高潮。此时,虞山奇碟趁热打铁,同学们,这么多年没回砣矶老家,家乡有何变化?家乡的父老乡亲还好吧?咱们的老师同学怎么样?学校老校舍还在不在?是否已物是人非?咱们组织一次返乡怀旧之旅,大家看看怎么样?大家纷纷响应,有 6人当场报名,决定等疫情过后,实现这次有意义的缓解乡愁之旅。当然了,这个事肯定落不下我。照片的拍摄者虞山奇蝶(吴厚胜),还有海的女儿(邓红)同学,也当仁不让成为主力队员。

我和吴厚胜是小时的玩伴,初高中的同学。他的父亲和我母亲是老同事,在供销系统共事三十多年。我家住在北村,和吴厚胜居于中村的家离得很近,闲来无事常上他家玩,他在学习上也常帮助我,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吴厚胜从小很励志,一直以来走得很顺,他一直担任我们的班长,很有领导能力。他从基层干起,历任县联社秘书、组织部组织科科长、长岛两乡党委书记。2009年由组织选调到中国烟台SOS儿童村干村长,这一干就是十多年。吴厚胜的文学、摄影水平也相当有造诣。尤其是摄影,后来我有机会去采访SOS儿童村,该村的办公室赵秘书,对他的摄影水平赞不绝口,连连称奇,堪称专业水平。本篇引发乡愁的照片,也是吴厚胜的杰作。后来我从长岛调到了福山,我们同学俩终于在那里见面,这缘分的确不浅!

这次准备同行的海的女儿 ——邓红,也是我的高中同学。她是位军人的女儿,其父70年代在砣矶岛当兵,他们一家人随军扎根海岛。当时团部驻扎在井口,她和不少军人子女会搭伴到大口中学上学。邓红品貌俱佳,扎着一对小辫,一颦一笑有模有样,属于校花级的人物。她如出水芙蓉,有着似水一样的柔情,气质是当地女子中很少见到的。长大后,她继承父业当了兵,后转业到济南警察学院。这是她三十多年第一次回砣矶,回到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青未了 | 海岛寻梦之旅

(二) 组团寻梦在路上

出发的日期敲定在清明节以后,临行前,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连夜创作了一篇“归根”发在群里:

洗不掉一头的白霜 /搭配脸上的沟沟壑壑/挺不直的脊梁/彳亍走在马路上

枝繁叶茂青春如歌/都是远去的云烟/道一声再见/停留他乡的日子/便是岁月中一闪而过的风景/故乡袅娜的炊烟/始终高过尘世的云朵/胜过城市的喧嚣直上

无需丰满的行囊 /仅用乡音喊出山水的名字/就有溪水为你弹琴/鸟儿为你唱歌/花儿为你高举阳光

无需提前告知/仅用土语叫一声奶名/就有人应声而起/仅用小时熟悉的暗语/就能惊现意外之喜/体验到什么是叶落归根

收拾好行囊,我们相约从烟台出发,办理好防疫的一切要求,先坐车到了蓬莱,然后买上开往砣矶的客船。登船不久,小时候熟悉的环境,久违的家乡话就陆续传来,听来感觉异常亲切。我们和几个熟人不断打着招呼,体验着回家的感觉。

岛上有句俗语“清明报别胡闹” ,就是说,清明节前三后四,必有一场大的风暴,要求渔民兄弟,注意天气预报,如报有风,千万不要出海。这不,前三天风暴已过,我们就选择在清明节以后出行,但即便如此,四月的海面上风浪也颇不平静。当船行至珍珠门以后,滚装客船就开始摇晃起来。几位女同学有点晕船,只好静静地待在客舱休息。几位男同学隔着船舱玻璃,兴奋地注视着老家的方向。有的甚至跑到舱外,动情地向北暸望。舱外的天空湛蓝湛蓝,偶尔飘过几朵云彩,被凛冽的寒风吹过,立刻消散得无影无踪。虽然阳光明媚,但倒春寒也考验着我们,即使穿着厚厚的外衣,也不敢在舱外多呆 ......

客船在海面上缓缓前行,同学们也渐渐安静下来,大家聚在一起讨论本次的行程,述说着到达目的地后的打算。这次回去的同学,大部分都已举家搬迁出岛,或是已转业军人的子女,已好几十年没回岛了。在此之前,他们已联系好在岛上的亲人,各回各家。部分岛上没有亲人的,安排在渔家乐居住。今天和明天自由活动。后天上午在镇政府集合,由领队吴厚胜联系镇政府,参观后口红色教育基地、井口海会寺、渔俗馆等,结束以后,再集体造访母校、拜访老师,和岛上的同学开展座谈,总之,一切安排妥当。

这时女同学们也不晕船了,她们已然适应客船的颠簸,并闭眼享受这一过程。那种感觉就像一只小小的扁舟,载着漂泊在外的游子,从这头飘到那头......

此时船程已过一个多小时,可以望见砣矶岛巍峨的身躯。这艘客船将要停靠在磨石嘴码头,原先的井口老码头,现已改作军民两用码头了。记得小时候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到井口码头接船或看热闹,小孩子看着码头上那熙熙攘攘上下船的人流,客船上堆在船头或码头上那成堆的货物,不知心里有多高兴了,也会屁颠屁颠地帮大人打个下手。在那个年代,最好的季节,客船隔天一趟,有风浪不通航是常有的事。在秋冬季,十天半月没有船也是常态。

青未了 | 海岛寻梦之旅

说起客船,这里需要多着墨一点,岛上交通闭塞,客船是岛上唯一通向外面世界的媒介。无论是采购生活物资,或是人生重要节点:比如升学、工作、回家过年,都要坐船进出岛,这客船可是岛上人最大的期盼!

就以过年过节来说吧,每年一到这些时节,各路人马都争先恐后回家。哪怕你当县长、局长,也会和普通百姓一样,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从前些年春运拥挤程度,就可反馈砣矶人回家过年会有多难。有时腊月二十三,过完小年以后,人们就提前往家赶,遇到几个七八级的风浪天,就会使人海陆相隔,无计可施,甚至会无奈返程。好在后来政府体恤民情,有时政府会派“长政交”船相送,体现了国家对老百姓的关怀。

平时回家还好说,不会带很多东西。要是过年的话,肯定会大包小卷带很多年货。七八十年代岛上物资奇缺,大家就会在外面大批采购,包括凭票供应的猪下货、电器、烟酒糖茶等,全部在这个时候往家拿。这样人货混杂,就导致场面异常混乱,因此,每年都会发生很多丢失货物的现象。记得很清楚,八二年春节,我和同在长岛税务工作的王大姐回家过年,她所带的猪下货,就被人一锅端,导致她家这个年都没过好 ......

青未了 | 海岛寻梦之旅

时间已近中午,船也快到磨石嘴码头了。此时,从老远就能看到接客的人群,我们极力搜索,想看看人群中,是否有我们认识的亲人、朋友。我这次回家和以前不同,家中的老人大部分已故去。我父亲,老姨、姐夫,前几年都相继去世,唯剩大舅家的姐姐和嫂子。这次也是顺便去探望她们,并在她们家住上几天。舅舅有一儿一女,姐姐是大女儿,今年已70多岁了。嫂子是大舅的过继儿子,四哥的遗孀,名叫风琴,今年也快70了。她家的大瓦房,即舅家的祖屋,前年卖给一位山西老板开渔家乐,得款17万。她将卖房钱给小儿子在长岛南城买了婚房,使孩子得以顺利成婚,目前已有了1岁多的大孙子。嫂子搬到姐姐家住,姐家的房子还算是比较新,与卖掉的祖屋只一街之隔,姑嫂俩相依为命,共享晚年。(未完待续)

青未了 | 海岛寻梦之旅
青未了 | 海岛寻梦之旅

壹点号海岛寻梦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736 字。

转载请注明: 青未了 | 海岛寻梦之旅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