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元宇宙可以和人们的各个生活场景结合,实现虚拟与现实的连接。对此,银行同样可以在元宇宙中推出产品。这篇文章探讨了银行元宇宙产品的实现基础和产品方向,一起来看看吧!
2021年12月17日,西城男孩在微信以线上以直播的方式举办演唱会,根据微信视频号公布的数据,西城男孩演唱会的线上直播,观看人次超2700万,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超150万。
很显然,如果这场演唱会在线下举办,无论如何也无法容纳如此之多的观众。客观地说,这2700万数据的背后,其实是一个个真实的观众,只不过大家以虚拟的方式,聚集在微信这个平台中。
前几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失控玩家》其实就有些“元宇宙”的概念,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元宇宙,只不过大家还只是以游戏的方式在“自由城”这个虚拟的游戏环境中进行交流。
与此同时,目前一些主流的互联网公司开始探索“元宇宙”在办公场景中的应用,例如大家以虚拟的方式,聚集在一个会议室中开会。每个虚拟人物的背后,是真实的用户,会议场景是虚拟的,但开会所讨论的内容却是真实的,这就将虚拟和现实进行了连接。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通用定义,元宇宙(Metaverse)的是利用科技手段进行链接与创造的与现实世界映射与交互的虚拟世界,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空间。
那也就意味着,元宇宙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虚拟社区或是虚拟游戏,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世界的真实反应。在元宇宙空间中,赚了100元,现实中的银行账户就会有100元的入账,可以理解为元宇宙是与现实物理世界平行的世界,甚至比现实物理世界有更为无限的扩展空间。
如果大家有兴趣,也可以看一些同元宇宙概念相关的一些作品,以便于加深对元宇宙的了解,如《黑客帝国》(1999年)、《感官游戏》(1999年)、《少数派报告》(2002年)、《盗梦空间》(2010年)、《异次元骇客》(2013年)、《她》(2013年)、《超体》(2014年)、《头号玩家》(2018年)、《失控玩家》(2021年)、《雪崩》(经典科幻图书,计划2022年推出影视作品),国内有元宇宙概念的《刺杀小说家》(2021年)也可以算一个。
一、银行元宇宙产品实现基础对于我们现有的基础硬件设施而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元宇宙还比较困难。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已经有了银行元宇宙产品实现基础。
(1)元宇宙的思想
思想是一切创新的源泉。心有多大,宇宙就有多大。而且近期元宇宙相关的知识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并熟悉这个新的领域。
(2)积累了数十年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
不断提高的芯片能力、3D建模技术、游戏引擎,成熟的社交软件等等这些,为元宇宙提供了基本服务工具。
(3)发展了十多年的区块链技术
例如NFT(Non Fungible Token,非同质化通证)可以为元宇宙构建基本交易秩序,确定虚拟资产的唯一性和可确权性,大家可以在元宇宙中实现“货币”自由流通。
(4)5G网络、物联网以及下一代的通信技术
为元宇宙信息高速交互提供了基础支撑,使得人们在元宇宙中可以高效交流与沟通,并且可将现实中的实体进行映射。
(5)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
目前的AR、VR技术其实还不成熟,如果未来设备可以小型化实现祼眼3D,这将会促进元宇宙的更快发展。
(6)脑机接口与可穿戴设备
目前脑机接口仍然在萌牙阶段,以马斯克的Neurallink为例,虽然投入了巨资,目前的产品也仅处于实验室阶段,而且目前脑机接口大多是侵入式的,明显用户体验也并不是很好。如果未来可以向着非侵入方向发展,再结合可穿戴设备,这将会为元宇宙带来颠覆式的影响。
以上这些基础科技构成了实现银行元宇宙的基础设施,共同成长,协同发展,相互促进。
二、银行元宇宙产品方向探索我们知道,任何一次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产品的诞生,其实都是为了提升社会运行效率,从而产生价值。银行的出现也是如此,早期的物物交换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货币诞生了,人们对于货币的储存和流通有了新的需求,便有了银行。而互联网1.0和2.0的两个阶段,更是给银行产品带来了巨大的飞跃。
以银行为例,由最初的网点汇款花费的人力和时间,到如今仅需要一个手机结合银行App几秒就可以实现资金收付,资金流转效率提升至少千倍。由此看来,银行元宇宙产品方向探索的核心是要如何较目前的移动银行能提升更高的社会效率,满足和激发更多的客户需求。
目前不论是国有银行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是城商行,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将银行线下业务和服务加速实现线上化、移动化。我们知道,线上化、移动化的出发点就是可以更便捷地触达用户。而元宇宙,则是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终极呈现模式。银行元宇宙产品可以从如下方向进行探索。
1. 引流获客方向银行可以作为参与者加入元宇宙,用户在元宇宙中进行社交、游戏或是其他生产活动,也必然存在资金的流通。银行作元宇宙中的基础设施,用户在元宇宙中获得的金钱,可以在元宇宙中的银行进行开户,而对应的现实世界,用户也有真实的账户映射。同时用户在真实世界银行中的资金也可以在元宇宙进行流通。
这种方式,已经远远超出了虚拟银行的模式,同时在元宇宙这个空间中,可以非常快速且便捷获得客户,并可以大规模复制,在较短时间内可以获得大量客户。银行需要在元宇宙中搭建自己的体系,可以通过开放银行API方式为元宇宙玩家提供功能模块,也可以结合元宇宙规范或模块,在元宇宙中构建银行空间。
客户在元宇宙中的银行完成开户现实中同样也生成实体账户
2. 客户服务方向现阶段银行与客户进行沟通,主要是实体网点、客服电话和在线客服。这种模式虽然可以解决部分客户需求,但是往往没有沉浸式的体验。一些银行提供了远程视频客服,满足了客户面对面沟通的需求,但是对于银行而言这种客服的成本较高且需要专业的设备。对于一些客户,远程并不能完全解决用户面临的问题。
很多时候,当客户不知道在手机银行如何操作时,单凭客服人员的电话描述,客户也很难理解如何操作。
如果在元宇宙中,客户便可以进入到银行在元宇宙中的7*24小时银行网点,由元宇宙网点工作人员“面对面、手把手”解决客户问题,在解答客户问题的同时,还能顺便销售些理财产品,一举多得。
2021年12月30日,百信银行公布了首位虚拟数字员工AIYA(艾雅),成为该行的“AI虚拟品牌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银行会有越来越多的“数字员工”出现,并投身于元宇宙之中。
百信银行首位虚拟数字员工AIYA(艾雅)
3. 数字藏品方向银行可以发行自己在元宇宙中的数字藏品,扩大银行的知名度,同时从另一个维度来增加银行收入。
而银行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也可以根据实际客户需求,为客户发行相应的数字藏品,并提供数字藏品在元宇宙中的保存或是交易工具。并且可根据数字藏品的价值,实现向客户鉴权、授信、抵押、转化等金融服务,丰富银行产品形态,提升资金周转效率。
银行在元宇宙中提供了数字藏品服务后,将极大地促进文化和学术产业的发展。科学理论的归属,以发表在权威学术期刊的时间为判断基础。这就导致最先发现理论的科学家由于没有第一时间发表权威期刊的论文,而丧失理论的归属。艺术界也是如此,很多优秀的画家、音乐家,由于没有平台扶植,而得不到认可。
在元宇宙中,任何人只要有想法,都可以借助银行提供的服务,发行自己的数字藏品,只不过藏品最终的价值,由元宇宙的市场所决定。这种产品方式,将极大增加银行的影响力。
4. KYC方向KYC(Know your customer,充分了解你的客户)是银行营销、风控的非常重要的环节。现实中的企业,往往有比较急迫的资金需求,对于银行而言,又有严格的风控要求。对于企业短时间内需要的大量资金需求,银行出于审慎考虑,会到实地企业进行尽职调查。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耗费时间。
如果企业在元宇宙中作为实体的数字孪生方式存在,银行的尽职调查就可以很方便地在元宇宙中进行完成。
由于在元宇宙中,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能同现实中的个人或是企业形成对应关系,银行在做KYC时,成本就会降低许多。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在元宇宙中的口碑和诚信,也就是现实中的口碑和诚信,而且元宇宙中的KYC会比现实中更精准。
以个人客户为例,如果现实中的客户没有工作,在向客户授信评分时会有一定的扣减,在元宇宙中如果该客户诚信很好,并且在元宇宙中有相应的“工作”,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大概率会认为是优质客户。
三、总结每一次互联网的变革都会给银行产品带来新的发展机遇。Web1.0时代的网上银行,Web2.0时代的移动银行,这些银行产品的出现极大地方便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在每次的互联网发展中,银行都抓住了机遇,将互联网的应用发挥到了极致。而未来,将会是元宇宙的时代,这次银行会由之前互联网的追随者,变为元宇宙时代的“造物者”。
《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失控》作者凯文·凯利曾说,“所有的公司最终都会像软件公司”。银行先行一步,从银行每年发布的公开数据,我们已经发现,银行产品经理、软件开发人员的规模,信息科技的资金与资源投入,已远超一般的软件公司。而随着AR、VR、物联网、脑机接口的不断成熟,相信银行也会推出自己的软件与硬件产品,来构建银行自己的元宇宙。
澳大利亚未来学家,作家,纽约手机银行创业公司Moven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Brett King在其著作《Bank4.0》中提到,“Banking Everywhere,Never at a bank”。现实之中的银行,通过开放银行API同其他产品和设施结合,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而在元宇宙中,银行功能组件同样可以同元宇宙中的各种元素绑定,催生多种金融场景与产品形态,实现真正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很显然元宇宙还是一个非常新的事物,相关的资料也比较少,不论是企业还是学者,大家也都在探索之中。自己对于元宇宙的理解,也还在不断学习之中。我们做产品就是要有开放的心态和发展的眼光。
也相信未来的不久,AR和VR技术会有质的提升,会给大家带来全新的体验。而等待脑机接口成熟时,便会像《黑客帝国》一样,进入一个更深层次的元宇宙空间。
沉浸式同现实的深度融合,银行将在元宇宙释放新的动能,发挥前所未有的潜力。“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本文希望通过提出自己的一些浅薄的观点,引发大家更深入的讨论,也希望能带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启发。同时欢迎大家留言交流。我们相信,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
#专栏作家#王佳亮,微信公众号:佳佳原创,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会员,专注于互联网产品、金融产品、人工智能产品设计理念分享。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