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瞩目的紫禁城建成600年大展要来了。此次展览名称为"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将于9月10日-11月15日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开幕。该展览不单独售票,凭故宫博物院门票免费参观。
紫禁城宫殿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2020年,紫禁城建成已整整600年。紫禁城宫殿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和宫殿营造思想的集中体现,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共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在600年的传承中,汇集了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智慧。这里是中国文化"有容乃大"的实物例证,是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大成之城"。
据悉,展览共分为三大单元,18个关键年份。将它作为参观紫禁城的"序厅",在对紫禁城600年历史的回望中,理解贯穿紫禁城"时""空"的历史文化,感受宫殿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最高境界,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便于大家更有针对性、更加系统地参观紫禁城。
此次展览展出了诸多精品文物,其中不少为首次展出。重点展品不仅有展现徐显卿宦海浮沉的《徐显卿宦迹图册》;有紫禁城著名"小兽"做客,更有制作于1773年的漆纱。
这套小兽是康熙三十四年重建太和殿时的原件,每件小兽都有美好的象征寓意,尤其是最后一件,只在太和殿出现,是个孤例,也是太和殿建筑无上等级的体现。太和殿初建时名为奉天殿,后多次烧毁。
康熙十八年二月初三日再次焚毁,由于良材难求,取木艰辛,这次工程备料用了十余年;直到康熙三十四年开工,两年后告竣,才有了今日的形制。此次展览引入当事人的视角,从他们的日记、回忆录和文章中寻找材料,用鲜活的第一视角经验作为文献的补充。比如,在讲溥仪出宫时,展览用到了逊帝溥仪、内务府大臣绍英和当时执行《修正清室优待条件》的李石曾三个人对事件的回忆,给观众提供了不同的角度来理解这一历史事件。
600年的历史文化,也让中华民族在制作工艺中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劳动智慧在此汇集。这件在正楼展厅宁寿宫区展出的漆纱,制作于1773年,这是它在二百多年来首度与公众见面,因其脆弱的表面状况,以后恐怕也不容易再有机会公开展出。宁寿宫花园的内檐装修是公认的乾隆时期工艺巅峰水准,紫禁城内无出其右。
这件漆纱的工艺复杂程度与制作难度,即使在宁寿宫花园之中,也称得上数一数二。以今天的科学技术手段,仍然未能实现对其工艺的彻底理解,更难以原样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