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建筑尘封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进入清西陵,第一道大门便是整个陵园的总大门——大红门。此门为单檐庑殿顶,庑殿顶是古建中屋顶规制等级最高的。整个清西陵只有这里使用了这个规制,足见大红门地位之崇高。
大红门是清西陵的总门户,也是泰陵的第一个门户。在大红门上边有是三个拱券式的门洞,走进观之,三个拱券式门洞甚为广大。搭配朱红色的墙身,并加之黄琉璃瓦顶,合为一体让此门显得格外庄重典雅、远观甚为巍峨壮美。
在封建等级制度的严格要求下,这三个拱券式的门洞都有不同的走法。这三座门有君、神、臣三种走法。
三座门
在陵寝东侧的这扇门是给皇帝提供的,它称为君门。陵寝中间的那扇门,称为神门,是给神仙走的。神仙就是所谓的皇帝驾崩之后为神仙。然后再西侧的那扇门是给皇家女眷大臣走的,所以它称为臣门。所以君门和臣门平时是打开的,神门则是关闭状态的。
按照清朝的陵寝制度,皇帝初登宝座,就要兴建陵寝。也就是说,整个泰陵,是按照雍正皇帝自己的意愿来建造的,作为泰陵的门户,以及整个清西陵建筑的总门户,雍正皇帝在这里留下了些不朽的印记,和对自己以及对后世子孙的祝愿以及企盼。
清西陵大红门左右两侧都是长长的风水墙予以环保四周,大红门前两旁各竖一块下马牌,上书“官员人等到此下马”。
在大红门的前边您还可以看到,有一堆怪兽,这对怪兽叫麒麟。麒麟是一种祥瑞的动物,雍正皇帝生前很喜欢祥瑞,所以在他的大红门前边,设立了一对麒麟。作为封建皇帝,天下祥瑞就意味着国泰民安,这是每个帝王都信奉的基本准则。雍正本人就是一个饱受争议的皇帝。他不因循守旧、敢于变革、兴利除弊,势必要触及权贵阶层的利益。在当时的那个年代,无论是满朝文武官员还是豪门士绅,这些掌握着话语权的人们,对他的非议其实是很多的。在大红门前将一对大型的石雕巨兽麒麟摆放在门两边的紧要处,除了有企盼天下太平国泰民安的寓意意外,雍正皇帝还仿佛在向天地无声的告白着。
据说麒麟能公正严明的做事,能分辨实物的曲直。传说雍正皇帝是改诏篡位的皇帝,他的位子来的不正,所以雍正皇帝想在他的大红门前边设一组麒麟。来表现自己得位之正!
走进大红门,就意味着走进了皇帝的陵寝区。当你亲自用脚步丈量这座恢弘的古建之时,才会觉得书本上的文字是如此苍白,仅仅是清西陵的总大门,便已经让你感受到了视觉冲击,而这种感觉是文字形容不出的。
泰陵的参观浏览分两个时间段,6号下午到泰陵大红门与圣德神功碑楼之间时已经4点20了,从指示牌上可以看出,此处距泰陵服务区2公里,距隆恩殿3公里,我们能先就近看看北面圣德神功碑楼、七孔桥、石像生和南面的大红门、三大牌楼、五孔桥了。7号上午到达泰陵宫殿区是11点50,转悠了将近一个小时。
这里有观光游览车,也仅限于泰陵之间。
清泰陵是清世宗雍正帝及其孝敬宪皇后、敦肃皇贵妃的合葬陵墓。位于距易县15公里的永宁山下,海拔382米,始建于1730年(雍正八年),占地8.47公顷,是清泰陵清西陵中建筑最早,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一座帝陵。
网上下载一张手绘的泰陵全景图
泰陵整个陵寝分前后两个部分,前部分是门、坊、碑、亭,后部分主要是殿宇和地下宫殿。
泰陵的建筑历时有八年。泰陵是清西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陵墓,也是西陵陵园的核心部分。前后有三座高大精美的石牌坊和一条宽达十多米、长五公里的神道,通贯陵区南北。神道两侧的石像生有石兽三对、文臣一对、武臣一对。泰陵石像生采用写意的手法,以浓重粗大的线条,勾划出人物和动物的形象,再用细如绣花的线刻,表现细节、花纹。体现了清代石雕艺术独到的雕刻技法。
泰陵主体建筑自最南端的火焰牌楼开始,过一座五孔石拱桥,便开始了西陵最长的神路--2.5公里长的泰陵神路,沿神路往北至宝顶,依次排列着石牌坊、大红门、具服殿、大碑楼、七孔桥、望柱、石像生、龙凤门、三路三孔桥、谥号碑亭、神厨库、东西朝房、东西班房、隆恩门、焚帛炉,东西配殿、隆恩殿、三座门、二柱门、石五供、方城明楼和哑巴院、宝顶等建筑。
神厨
泰陵简图
(按简图的顺序叙述)
五孔石拱桥是泰陵最前面的建筑,10.94米宽,87米长,拱高4.9米,由长方形青白石建成。(4月6日下午拍摄)
这是4月7日早上从桥的正面拍的
五孔桥北,有巍峨高大雕工精美的三座石牌坊,一座居中横跨神道,二座稍后,分列左右。
这三座石坊,都是五间、六柱、十一楼形式,用青花石筑成,上刻有山、水、花、草、禽兽等图形,被视为清西陵建筑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大红门前的下马碑
大红门是清泰陵总门户,门有三洞,设东西便门各一大红门,建筑形式为单据庑殿顶,面阔34.8米,进深11.35米,高13.3米。大红门两侧有宽厚高大的风水围墙向东西延伸,长达21公里,把分布在广阔的丘陵沃野之中的陵寝建筑包容其中。
圣德神功碑楼是记述皇帝生平功绩的主要建筑,俗称大碑楼,楼高26.05米,四面辟门,黄琉璃瓦盖顶,重循九脊歇山顶,碑楼内地面中心有巨石台基,雕有寿山福海和鱼鳖虾蟹,石基上卧巨型石雕狴兮(bixi)一对,各驮石碑一统。碑帽皆伏缠浮雕龙四条。碑额有“大清泰陵圣德神功碑”字样,碑身镌刻着满、汉两种文字,颂扬雍正的功德。
碑楼坐落在94米×94米的广场正中,四角各有一很高约12米的华表相衬,四根墓表顶部,各蹲有石雕怪兽一尊,名曰望天吼,据说寓意是“望君出,盼君归”,劝祭祀的君主及时回朝治理政务。墓表通身浮雕巨龙盘绕向上,加之如意云朵、云板,颇为壮观。
过了圣德神功碑楼,是清西陵最大的一座桥梁——七孔石拱桥和石像生。
五对石像生分别是狮子、大象、骏马和文臣武将。这些石雕动物和人物以对称的形式分别排列在神道两旁,象征着皇帝的仪仗队守卫在陵前。石像生又本姓阮,是秦始皇的爱将,身高丈二,智勇双全,屡建战功,大败匈奴。阮翁仲死后,秦始皇深表哀悼,命工匠铸一翁仲铜像,立于咸阳宫司马门外,犹如英勇的卫士。后来,人们把陵墓前的石像生称为“翁仲”。这些石像生各有寓意:文臣武将,均为皇帝的爱卿,把他们的石像置于皇帝的陵寝之中,表示君臣永不分离,心心相印。骏马,是历代皇帝征战、行猎及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坐骑。据说,雍正的曾祖皇太极一生戎马,继位以后,依旧人不解甲、马不离鞍,他率领的铁骑踏遍了白山黑水,统一了东北地区,被称为“马上皇帝”。在辽阳战役中,他被明朝总兵李成梁围困,幸亏战马善于驰骋才免予危难。清朝历代皇帝对马都十分钟爱,所以,把马的雕像置于陵前,象征帝王虽死,雄心尚存,开疆扬威,备以骏马。大象温顺驯服,寓意皇帝广有顺民。石象背上还雕有宝瓶,谓之“太平有象”或“天下太平”,狮子凶猛,吼声震天,象征着皇家势力强大,威震天下。在古代,石狮子不但皇陵有,就是官府衙门和有钱有势的家门前,也置放石雕狮子,以示权威。
清西陵只有泰陵、昌陵建石像生。
7号早上所拍
我们所住农家院的位置
6号下午走到石像生就往回走了,7号是驾车从崇陵过来的,没有走长达5公里长的神道,因此没看到龙凤门,三孔石桥也只看见一座。
小碑楼又叫溢号碑亭,是放置溢号碑的亭式建筑,四面有门,为双循歇山顶,楼内竖龙蚨碑一通,碑阳镑刻着雍正皇帝的庙号、溢号和徽号。
隆恩门是陵区前后两大部分的分界和门户,面阔五间,进深两间。
朝房、班房坐落于隆恩门前。其中,东朝房是为祭祀准备奶茶和瓜果的地方,又名茶膳房;西朝房是为祭祀准备面食点心的地方,又名鋍饽房;班房为护陵官兵值班的驻地。
隆恩门后面的宫殿式建筑群则由一道宽厚高大的朱红围墙包围起来,形成了结构严谨的两层院落。进入隆恩门的第一层院是一个砖石漫地的庭院,有大小不等的五座建筑,整齐地排列在广场的正中和东西两侧,最前边两座矮小的建筑是焚帛炉,北面是东、西配殿,再北是隆恩殿,隆恩殿是陵区主体建筑之一。
隆恩殿又称享殿,是陵寝祭记时的主要场所。整座建筑建筑在巨大的汉白玉基座上,重檐九脊歇山式顶,黄琉璃瓦覆顶,面阔五问,进深三间。殿内有三间暖阁,中暖阁设神龛,供奉帝、后的牌位,地面以“金砖”铺漫,仍保持着原初风貌。
隆恩殿建造精美壮观,重檐歇山黄瓦顶,木结构卯榫对接。明柱沥粉贴金包裹,殿顶有旋子彩画,梁枋装饰金线点金,枋心彩画“江山统一”和“普照乾坤”,色彩调和,殿宇金碧辉煌。
泰陵后寝院内还有二柱门、石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地宫等建筑。
方城即宝顶前的方形城堡式建筑,长宽各20.55米,高15.4米。
石五供是皇家女眷祭把的地方,供台分上下两部分构成,上部有石香炉一樽居中,两侧各有石花瓶、石蜡扦分列,共计三种五样供品,均用青白石雕成,故称“石五供”。供座是由两块巨石雕成的须弥座,须弥座周围有很多精美的雕刻图案,如传说中的“八仙”图案等。
石五供祭台之北,屹立着方城、明楼,是整个陵区最高的建筑物,雄伟壮观的方城,把精巧多姿的明楼高高托起,镶嵌在湛蓝的晴空里,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从方城回看
明楼内有石碑一统,碑基为须弥座,游龙浮雕,施有五彩,碑身以朱砂涂面,碑面用满、汉、蒙三种文字刻着“世宗宪皇帝之陵”字样。
明楼后墙上的影壁
由此登上宝顶
明楼后即为埋葬皇帝的地宫宝顶。
方城两边有高大的城墙,绕墓一周叫宝城。宝城中间隆起的巨大土丘,便是雍正皇帝的坟墓,名字叫宝顶,泰陵宝顶面积为3600多平方米,在西陵诸宝顶中面积最大。宝顶下面便是工程浩大的地下宫殿。地宫内除埋葬着雍正皇帝外,还附葬着孝敬宪皇后和敦肃皇贵妃..
作者老猫——老猫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