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大地上的千年古刹,为何其他季节默默无闻,秋季游客络绎不绝
导读:
在国内千年古刹的数量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数不胜数了,甚至有一些古刹在历史上某个时刻经历了天灾亦或者是战火而摧毁,然后在近些年重建,也被说是“千年古刹”,也真的是让得知真相的游客无力吐槽。当然,虽然真正的千年古刹数量并不多,但是这并不代表没有,只不过有的千年古刹自古以来就有皇家的加持,所以香客不断,但是有的千年古刹并没有太多的历史名人加持,所以一直都是默默无闻的存在。在江淮大地上就有一座千年古刹,它一年四季可以说都是默默无闻的状态,唯有在深秋的时节游客才会络绎不绝,这究竟是为何呢?
首先,我们来说说江淮大地上的这座千年古刹——报恩禅寺。据史料记载,位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淮南市寿县的城内东北隅的报恩禅寺,其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最早的名字为崇教禅院、东禅寺,时至明洪武间改名为报恩禅寺,一直沿用至今。自唐贞观年间至今,这座历史上4次为都,10次为郡,是楚文化的故乡,中国豆腐的发祥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的寿县,在其境内有千年历史的古建筑已经不多见了,建于古都寿县的东门宾阳门附近的报恩禅寺就是其中之一。
根据史料记载,大唐贞观年间,主持修建报恩禅寺的人正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唐朝高僧玄奘法师,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江淮大地上一座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刹。报恩禅寺,座北向南,占地总面积1.4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大殿为中进,殿后为阁,左右分别有廊、法堂、丈室、钟鼓楼。
和大多数的古刹一样,报恩禅寺在历史上也经历过多次浩劫,尤其是在清朝年间多次收到不同程度的损毁。在清乾隆33年(公元1768年),大殿遭遇大火烧毁殆尽,直到乾隆41年(公元1776年)由准提庵僧际清倡资重修。时至嘉庆16年(公元1811年)对大殿在此复修,建毗卢阁于殿后,移山门于中,形成以佛堂、二佛殿、大殿、毗卢阁为一直线序列,三进重院,基础渐次升高,布局严谨,主次分明,这也符合我们在国内所见的传统寺院的建筑格局。
建于宋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的宋塔,并没有得以保存至今实在是可惜。但是它却未曾在历史上被遗忘,宋朝文学家苏轼“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茅岗”,以及明朝杨复“三十里看云外影,几千灯照月边门”的诗句,今宋塔虽仅存地宫,但作为胜迹,他们的诗句也让后人对宋塔有着无限的遐想。宋塔遗存的地宫,可是国内其他宋塔难以企及的,在地宫中发现有彩绘壁画及金、银棺、舍利等珍贵文物,在寿县博物馆是镇馆之宝地存在。
虽然报恩禅寺是江淮大地上为数不多的千年古刹,但是它一年四季都是默默无闻的存在,唯有深秋的季节才会游客如织,这究竟为何呢。对于报恩禅寺,国内同名的寺院有很多,再加上淮南旅游业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对于寿县境内的报恩禅寺大家了解的少之又少,但是每当深秋的季节,报恩寺内的两棵栽种于大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高龄的古银杏树成为了“网红”。这两棵银杏树与西安古观音禅寺哪唐太宗亲手所栽的古银杏树仅仅只差一百多年,但是风景却不输给它。每当深秋时节,满树的银杏叶全部变黄后,一阵秋风吹过,寺院内像是铺上了一层黄色的地毯,风景丝毫不给西安古观音禅寺。也正是这样的季节,寿县报恩禅寺两棵千年古银杏树成为了“网红”,来这打卡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