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全媒体讯(记者 龙丹梅)2008年,巫溪县宁厂镇工人街一居民挖坑时无意中挖通地下一股“阴河”,从此每年汛期都有大量鱼儿涌出。这一神奇现象经媒体报道后,被称为“神奇鱼泉”,立即成为当地的旅游奇观,引来游客如织。
重庆日报记者近日从巫溪县了解到,为落实国务院关于长江十年禁渔的规定,保护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巫溪县将对辖区长江流域天然水域实行十年禁捕,每年涌出大量野生鱼的“神奇鱼泉”只能供游客观赏,不能再随意捕捞、出售野生鱼。
农家掘出“神奇鱼泉”
“神奇鱼泉”经营者李贤惠告诉重庆日报记者,他家是宁厂镇本地人,2008年,一家人在宅基地上挖坑时,突然挖出一股地下水,水源源不断,有鱼儿涌出,当地人推测地下水源自地下暗河。
李家人建了个水池,让这股暗河水经水池通过。神奇的事情便出现了,每年汛期,特别是涨洪水的时候,暗河里边有大量鱼儿涌出,这种鱼又细又长,当地人称“油筒子鱼”。据当地渔业部门考证,鱼泉的由来,应该是李家人碰巧挖到了地下暗河里的鱼群通道,原来的暗河中的鱼改道从鱼泉里涌出而致。李家人修了个鱼池,将涌出的鱼儿拦在鱼池内,暗河水则顺着原先的河道流走。
▲“神奇鱼泉中的云南盘鮈鱼 记者 龙丹梅摄
家有鱼泉,吸引了不少人前来看稀奇,一些人还专门从外地赶来。后来,“神奇鱼泉”被央视《走进科学》栏目报道,从此成了巫溪县的特色旅游景观,每年游人如织,不少人还提出要购买、品尝阴河里的野生鱼。于是,李家人靠着家里挖出的鱼泉,做起了旅游生意。一家人建起了鱼庄,出售鱼泉中涌出的“油筒子鱼”和巫溪本地驯养的娃娃鱼、裂腹鱼等,生意不错。
长江流域十年禁捕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2020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现常年禁捕;2019年12月,农业农村部明确从2020年开始长江全面进入10年休养生息期,最迟自2021年起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
为切实保护长江流域水生态,让长江更好地休养生息,巫溪县自2020年7月1日起实施县内所有天然水域十年禁捕目标任务,并从当年1月开展渔业退捕工作,引导渔船退捕上岸。
据当地渔政部门考证,“神奇鱼泉”中涌出的“油筒子鱼”学名云南盘鮈鱼,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四川、重庆及湖北西部等,喜欢生活在砾石底质,水质清澈的缓流环境,食附着在石面上的生物,是典型的野生水生动物资源,“冒鱼”的“阴河”也是与长江重要支流连通的天然水域。禁止“神奇鱼泉”捕捞,对于保护长江流域重点水域水生生物资源,加快水域生态环境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相关规定,巫溪县农业执法部门向“神奇鱼泉”下发整改通知书,禁止其随意捕捞、出售“阴河”中冒出的云南盘鮈鱼。
▲“神奇鱼泉”实时监控 记者龙丹梅摄
经营者谋求绿色转型
其实,在收到整改通知之前,李贤惠就已经在谋求转型。因为“神奇鱼泉”并不是一年四季都往外涌鱼,每年10月至次年4月的枯水期,“鱼泉”并不涌鱼。此外,每年汛期如果不涨洪水,“鱼泉”的涌鱼量也不多。
▲“神奇鱼泉”中涌出的云南盘鮈 记者 龙丹梅摄
巫溪冷水资源丰富。2014年,他试着在附近一处天然水域修了鱼池,想通过驯养云南盘鮈来实现常年销售。但由于没有掌握驯养技术,很快便失败了。
但这次不一样了!巫溪县水产管理站站长蒲德成介绍,近年来,巫溪县着力攻克土著鱼驯养技术,已在全国率先实现云南盘鮈的人工繁殖,当地建立了云南盘鮈人工驯殖示范基地,采用的亲鱼就来自“神奇鱼泉”。目前,巫溪县已实现了云南盘鮈的亲本驯养和苗种培育,整套技术都已比较成熟。蒲德成说,野生云南盘鮈鱼数量非常少,如果能实现云南盘鮈规模养殖,对于巫溪生态渔业的发展也是一个好消息。
“长江十年禁渔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必须无条件支持。”李贤惠说,“神奇鱼泉”所处的位置距宁厂古镇、灵巫洞景区不远,靠着“神奇鱼泉”近年来闯出的名头,他通过养殖、出售巫溪本土特色生态鱼,一样能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来源:上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