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为大理市环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廊道的鲜花浇水(1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
大理市环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廊道逐步完善(1月1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
大理市环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廊道逐步完善(1月1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
云南大理洱海一景(2018年7月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胡超摄
在洱海中开放的海菜花(2020年5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
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村民何利成在自家的客栈里休息(2020年5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
大理市上关镇漏邑村养牛户在清理牛粪(1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
云南顺丰洱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人对收集的牛粪进行加工处理(1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
施作模介绍他的作品(1月11日摄)。施作模今年84岁,20多岁学习摄影,20世纪60年代拍摄了首张洱海照片。施作模拍摄的洱海照片超过8000张。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
施作模一家在一起翻看曾经的资料照片(1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
施作模拍摄的60年代的洱海小普陀风景(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施作模拍摄的洱海风光(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施作模儿子施云东拍摄的洱海风光(资料照片)。数十年来,洱海是他投入感情最多的拍摄主题。新华社发
施雨在试用爷爷施作模的相机(1月11日摄)。洱海的美丽景色被24岁的大理女孩施雨收入手机,编成一条条短视频,发在朋友圈,惊艳了远方的朋友。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
施作模与儿子施云东和孙女施雨在洱海边摄影采风(1月11日摄)。多年来,施作模一家三代人“聚焦”洱海。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
施作模儿子施云东拍摄的洱海风光(资料照片)。数十年来,洱海是他投入感情最多的拍摄主题。新华社发
这是大理古城(2017年12月1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胡超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