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烧香去,西门上街去”
金山卫一带有
东、南、西、北门地名
对于那里长大的小囡
是亲切的不得了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创卫所制
卫、所是抵御海盗和倭寇
战时为军,闲时垦殖的边防部队
在汤和、方鸣谦的谋划下
安庆侯仇成主持建造金山卫城
这座城开有四扇门
俗称东、南、西、北门
【东门】
明代金山卫建城后,城东门的护城河边产生了一条街,俗称东门街。抗战前,东门商业繁荣,有店铺70多家,镇北同裕油坊存油达万担,远销江南数省。侵华日军登陆后,商市一落千丈。
据老人回忆,上世纪五十年代,东门有拱形砖砌城门二座,城门高约10米,宽约10米,汽车可通行,二城门转弯形连接,中间有约50米空档,后被拆除,护城河上有木头吊桥,逐渐毁损。
东门羊肉店
东门小学
“东门”邮戳
如今,在卫清西路和卫零路交界,有个邮政储蓄所,就叫东门邮政储蓄所,这地方离东门不远。有意思的是,这个邮政所前建了很多门,或许,设计师在设计时,就联想到了东门代表的意义吧。
【南门】
一说起金山卫南门
好多小伙伴有点懵圈
但提起中国军队和日军打过仗的地方
好像有了那么一点方向
古金山卫城遗址图
南门地址
在金山卫卫城村3020号边有座古桥,当地人俗称南砖桥。这是南门一带的定南桥。据清代《金山县志》说,这座桥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1368-1398),至今已600多岁,是古卫城内保存完整的明代石桥。它单跨六拼,目前这种六拼石板桥在金山极为少见。
始建于明代的定南桥
我们在这座桥上还能见到古人留下的字迹,如桥联:“鳌背擎来,秀挹金山片石;虬腰束处,波连玉带半土。”还有“任鼓飞渡东西津梁共济,扶登云修南北道路常达。”说的是这座桥的壮美和功能等,读来朗朗上口。
明代永乐十七年(1419),倭寇在金山卫登陆,他们攻打金山卫城。守将侯端与郤清分兵出击,浴血奋战。后来守卫在青村(今奉贤境内)、南汇(今浦东境内)的两支援军赶到,守军士气大增。他们把倭寇的十多艘大船全部烧毁。倭寇军心大乱,被侯端率领的军队全部歼灭。
日军进攻金山卫城照片
金山卫抗战遗址纪念园中国战士群雕(何宝贵摄)
金山卫抗战遗址纪念园(孙玉红摄)
1937年11月5日,日军从今金山沿海三个登陆点向北攻击,其中靠近金山卫城的敌军,从南门入城,守军浴血奋战,后来寡不敌众,壮烈殉国。
80年代建的纪念碑亭
1966年,在南门原城墙边和南门一带,立有"十月初三惨案"碑、"杀人碉堡碑"、"杀人刑场碑",纪念那段悲壮的历史。1985年,金山县人民政府在城南门口建纪念碑亭,镌刻碑文记述日军暴行。
金山卫抗战遗址纪念园(孙玉红摄)
2005年,金山区委、区政府在南门又建抗战纪念地遗址,近年,扩建为金山卫抗战遗址纪念园。
【西门】
老西门花苑、西门居民委员会
都带有西门之称
有当地小伙伴的乡愁记忆
西门,曾是金山的滨海集镇。早在民国年间,已是卫城区区署驻地。解放前夕有各类店铺70多家。1957年并西门乡、大石乡、新扶乡、典浦乡建金卫乡。
西门新桥
1958成立金卫人民公社,西门就曾作为金卫乡、金卫人民公社的政府所在地,是金山卫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黄姑塘
南北大河张泾河与浙江来水黄姑塘在西门镇交汇,张泾河又将老镇分成东、西两部。1965年筑卫青路,77年,筑卫青西路,87年改成沥青路面。到1992年,西门镇地区有城河东路、城河西路、西门老街、南河沿路、卫中路等。今天的西门新镇区已扩展,老镇以南是沪杭公路,镇东是学府路,金山卫镇政府就在古城路西侧。
西门地区百度地图1
西门地区百度地图2
北门
清代金山卫古城北门位置图(张峰绘)
古金山卫城北面一扇门,就俗称北门。解放前的30年代,今天学府路已有松金公路,出北门桥,就是通向北部张堰等地的重要道路。
学府路上北门桥
北门紧靠金山卫北护城河,所以以前有北门沙石码头、北门桥等这些名字。2009年,金山卫镇设北门居委会。
北区核心地带
北门附近还有一个名字叫“北区”。至于为啥称北区,一种说法是,八十年代后期,石化厂三期建造时,征用金卫村和卫城村几个小组,这样这里撤编入石化生活区,是安置厂区职工最北部的生活住宅区,俗称北区。还有一种说法说,处在北门附近俗称北区。因是俗称,所以有的把这叫“北区”、有的称“北门”。
原北仓地区
北门之北,还有一个地方叫北仓。五代后汉乾年间(948-950年),浦东场盐课司署自张堰镇移驻北仓镇(今金山卫北门外)一个叫浦东的盐场办公处在北仓办公。北仓这地名,就因浦东盐场在此设北盐仓而得名。北仓因盐政办公地的设立发展成集镇,这个镇地跨北仓河两岸,明初置金山卫后,北仓又成通往北部市镇的水陆要道,曾有关帝庙、海瑞庙等,一度繁华。
今日北门一带
(注:部分地域今属山阳镇、石化街镇)
岁月斗转星移,世事变迁沉浮。那些东门、南门、西门、北门的故事还活在不同人的记忆之中。往事如歌,见证繁华,祝愿这片土地越来越好,致敬我们的东、南、西、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