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岁山村成剧组取景地 保护措施还需继续跟进
新京报讯(记者 周怀宗 王颖)在京西紧靠怀来县的地方,刘家峪沟和永定河的交汇处,一座依山傍水的山城坐落在此,这里就是京西传统古村落——沿河城村。时值9月,村里游客并不多,有村民告诉记者,沿河城村地处大山深处,一直以来游客不多,尤其是开学以后,游客更少。
京西传统古村落——沿河城村。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五百年古城中的村落
沿河城位于京西崇山峻岭之中,在历史上,长期作为京西要冲,是塞北进入京畿的关口之一。据考证,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活动的痕迹。至少在金代,这里就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村落。沿河城村所在地,因多条河流汇入永定河,所以古时被称为“三岔村”。
在沿河城村,记者看到,村庄依山傍水而建,四面城墙呈半圆形,临河一面平直,其余三面形成半圆,将大部分民居包裹在城中。在沿河城村村口,立有石碑,碑文显示,沿河城始建于明代1578年,是一座石制古城,原是京西驻军之处,在历史上,长期驻扎着千人左右的军队。这里也是京西军事指挥中枢,统辖沿河守备军即40公里左右的长城防线,这段防线上,有17座关口,11座空心敌台。
沿河城的石制古城墙。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目前,这些敌台大部分保存完好,记者在沿河城村附近看到,一道狭窄的峡口,有两座敌台相对而立,守护着峡口。
从城中村到村中城
近代以来,随着军事功能的消失,沿河城村也逐渐变成一个真正的村落。最初,沿河城村是一个完全被城墙包裹的村庄,记者注意到,直到现在,整个城中都被民居占满,除了几条村中道路,几乎没有空地。
村里的古民居。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沿河城村有四座大门,其中南北二门较小,为泄洪的水门,多年来,因为经历多次山洪,南门已经堵塞,北门尚完好。东西二门可以进出村庄,西门为“永胜门”,保存完好,东门为“万安门”,已经损坏,但仍可供人进出。
沿河城村四座大门之一的永胜门,至今保存完好。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随着时间推移,沿河城村中的部分居民开始在城外建房,村庄不断扩大,沿河城也渐渐变成了一座村中城。
记者看到,在西门永胜门外,还有一片民居,正对永胜门的地方,还有一间“邮局”,邮局颇有历史,据村中老人介绍,这座邮局相传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当年电影《手机》拍摄时,就在这座邮局门口取过景,近年来,很多电影都在这里取景,也给这座古老的村庄带来了新鲜的东西。
据村里老人讲,这座邮局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繁华渐去 村中多剩下老人
从正对着邮局的永胜门进村,石条路干净整洁,古木森森,树下是一个个古朴的小院,沿着城墙,还有村民搭起了鸡圈。
沿河城村里还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古槐树。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村中多有上百年的民居,这些古民居大多门楼高耸,门前有青石台阶,门墙磨砖对缝,不少门楼上还有砖雕装饰。
沿河城村里的古建筑,门前有雕花的石墩。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2014年,沿河城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记者注意到,村中多处都有木牌标识,不仅指明村中道路、景点,各个古树、古建筑旁边,也都有文字说明。
村里的指示牌。新京报记者 王颖
不过,优美环境和古朴的生活场景,并没有给沿河城村带来更大的变化,在村里的戏台上,记者看到,几位老人正在戏台上打扑克,进入戏台的后门已经损坏,老人告诉记者,这个戏台逢年过节的时候偶尔还用,但多数时候都闲置着。
村里的戏台上,几位老人正在打扑克。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村里的戏台上,几位老人正在打扑克。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村里也有村民开民宿、饭店等,记者探访时正逢周末,但客人并不多,中午吃饭的只有三四桌人。饭店主人介绍,他经营饭店和民宿,最多可以接待200人,但大部分时候都住不满,村里游客并不多,尤其是最近几天,开学以后,游客明显减少。不过,因为这里多有剧组取景,因此也能有所弥补。“我们这里毕竟离市中心有些远,算是远郊,相比近郊,来的人还是少”。
村里的餐厅墙上,还留着当年的字迹。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也许是没有人常住,房顶上长满了草。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据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官网上的数据显示,沿河城村户籍人口为937人,但常住人口只有100人。一位老人告诉记者,年轻人都出去了,现在常住的,大部分都是老人。记者注意到,村里许多人家大门紧锁,门楼顶上长满绿草,显然没有人常住。有些传统院落虽然经过修葺,但仍有破损、缺乏维护的现象,需要加强保护。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影 王颖
编辑 唐峥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