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慧山,因山阴有一尊唐代的大佛头造像所以又名大佛头山。山上峭壁陡立,松柏漫山,风光秀丽,也是济南老城南边丛山之中最高的一座山。
我在济南生活了30多年,到过佛慧山的次数可以说太多了,而且每次来,大佛头造像、开元寺遗址基本上必到。以至于在我的意识里,佛慧山也不过仅有这两处景点而已。至于登顶,竟然一次也没有,可能觉得山顶没什么景观,还那么陡峭险峻,费那个劲儿干么。只从我爱上周末户外运动以后,济南周边有点名气的山差不多都爬遍了,但近在家门口的佛慧山竟然一直没有登过顶,实在说不过去。我打算抽空补上这一课。
今年仲春的一个周末,因为有点事情不能跟驴友们一起去远处爬山,心里觉得像少了点什么似的。我知道少得什么,那就到近处补上吧,于是想起了佛慧山。我午睡起床后独自一人翻过平顶山,来到开元寺遗址上面的“小羊头”,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光顾大佛头的“驿站”。凭栏俯瞰开元遗韵,远眺大佛风光,感到非常惬意。
从羊头峪南端的垭口,我几乎一口气爬上大佛头前面的平台上。大佛一如既往地默默俯视着山下的泉城,神态依旧平和安然,只是大佛脸上的金皮皴裂严重,像个大花脸,也没人管,实在是委屈了大佛!平台上香烟缭绕的场景不见了,一下子清净了许多。游人也不多,算上我四五个,或许我来的时间比较晚吧。
佛龛外东侧石壁上,北宋景祐三年镌刻有方形密檐浮雕塔两座,虽然不甚高大,却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堪称艺术珍品。不过西面那座塔三层以上已经风化损毁,但东面那座塔依然完好,十分难得。
看完佛塔,我便从大佛头东面不远处沿着一条有上山痕迹的小道小心翼翼地爬上接近山顶的地方,虽然没觉得有多累,但脑门上已是汗涔涔的了。站在悬崖边上,俯瞰泉城,蓝天白云下,大明湖那一泓碧水秀美如玉,滚滚黄河像一条白练依偎着城边往东飘去,“齐烟九点”除了鹊、华二山像两座绿岛点缀在城边,其余的都已经隐没于高楼大厦之中了。泉城长得也是越来越高,越来越美了。
忽然想起这山顶上曾经有过一座文笔塔,我何不趁此机会寻找一下它的遗址呢?关于文笔塔,我曾见过一张网上公开的照片,应该是座七层石塔,不过第七层损毁了,中间也裂了几道大缝隙,已经岌岌可危了。照片拍摄的年代不详,估计应该在1930年前后。文笔塔是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济南知府平康裕所建,用意是“以助济南文明之气”。文笔塔在佛慧山顶存在了三四百年,从山下看就像个橛子,佛慧山因此俗称橛山。
现在山顶已经靠近不得,因为上面有座电讯铁塔以及值班室,周边用铁丝网圈了起来。我只能在铁丝网外面靠近悬崖一带寻找文笔塔遗迹,却一无所获,便无奈下山。我一直想知道文笔塔究竟是哪年倒掉的,但从文人的文章中却很难找到什么蛛丝马迹,不知道济南的文人为什么都对文笔塔这般冷漠呢?我所见到的文章也只有老舍先生的《一些印象》中有这样的句子:“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这篇文章1931年3月至6月在《齐大月刊》上连载过,可见这时候文笔塔尚在。由于山顶上电讯塔的建设以及围挡施工,如果文笔塔建在峰顶上,估计遗址存在的可能性也很小了吧。
下山的小路旁连翘花断断续续地一直开到了下面的垭口——“黑风口”,橙黄的小花开得正艳,真是给人提精神。我知道秋天的佛慧山以菊闻名,想不到春天的佛慧山也有连翘花装扮,也算不虚此行了。我沿着台阶下了一段路,看到往东的山坡上有条野路,从未走过,好奇心驱使我拐了弯。小径上面是悬崖,峭壁直立,有数十米高;下面是土坡,生满了松树,和一些别的杂树,蓊蓊郁郁的像原始森林一般。走了大约几百米,忽见上面石壁上有个大洞,洞口上方披拂着一些开满了黄花的连翘枝条,随风飘荡,煞是好看。我来了好奇心,决定上去一探究竟。
小路离洞口有三米多高,我辗转爬上去。洞口西侧石壁上有人写了六个油漆红字:佛慧山卧云洞。卧云洞是开元寺卧云和尚的修炼处,我曾经寻找过,但求而不得。我喜出望外,原来卧云洞在这里!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洞口有两米宽,三米高,不甚规则。入内,仰望洞顶,有条长长的巨大缝隙,宽窄不等,深浅不一,巨蟒一般从洞口一直延伸至洞内,可以断定是个天然洞穴无疑。洞内石壁上有多处石刻,因看不清楚乃作罢。入洞七八米,见两边石壁犬牙交错,凹凸不平,却不见岩溶洞穴常见的石笋、石幔等奇观,可以断定不是溶洞。洞顶越往里越矮,洞径越来越小,光线也是越来越暗,大约有二三十米深。洞中间右边洞壁上有两个楷书大红字“善心”,笔力雄劲,功力不凡,可惜没有落款,不知道是不是古迹。下面有一尊着红衣的瓷观音像,还有贡品。洞内静悄悄的,有点瘆人,我既不敢深入探究,也不敢久留细观,乃匆匆离去。
出了洞,看时间已经快17点了,我担心天黑前下不了山,便改变方向直接往大佛头、平顶山方向而去。
2021年4月
壹点号老牛行走漫记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